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浩专利>正文

一种拱桥拱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696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拱桥拱脚结构,包括型材主体、螺旋筋、锚固板、端锚板及拱肋件,所述型材主体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螺旋筋横向穿过通孔,从而实现拱肋件到型材主体拱肋内力的传递,浇灌混凝土后,螺旋筋能有效约束型材主体周围的拱座混凝土,使该区域混凝土始终处于多向受压状态,从而提高拱座混凝土的局部承压能力;型材主体外包混凝土与拱座混凝土同批浇筑,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管内混凝土泵送压力、水化热导致、钢管端部承压应力集中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优化了结构力学性能,具有安装方便、使用简单、经济性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拱桥拱脚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拱桥拱脚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拱脚,普遍将拱肋钢管延伸进入拱座混凝土,通过拱肋钢管外侧的剪力键与拱座混凝土连接成整体,使用时首先浇筑拱肋钢管外围混凝土,待所有拱肋钢管安装完成,然后往拱肋钢管内泵送混凝土并填充密实。由于拱座外围混凝土先于拱肋钢管混凝土浇筑,在泵送钢管混凝土过程中,因泵送压力和管内混凝土水化热导致的拱座混凝土开裂非常普遍,严重危及结构梁受力安全和桥梁耐久性。此外,常规拱脚主要通过埋入拱座的钢管混凝土端部承压作用传递内力,拱座混凝土应力集中明显,由此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优化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脚结构形式,进而改善拱座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是本
长期未得到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混凝土拱桥的拱脚结构,具体特指一种适于混凝土拱桥中拱肋与拱座间内力传递的拱脚结构。该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内力传递均匀、拱座混凝土免开裂等优点,能有效避免混凝土泵送压力和水化热导致的拱座外包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拱桥拱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主体(1)、沿着型材主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旋筋(2)、与型材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锚固板(4)、与锚固板(4)连接的端锚板(5)及与端锚板(5)固定连接的拱肋件(7),所述拱肋件(7)向远离锚固板(4)的方向延伸;所述型材主体(1)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11),所述螺旋筋(2)横向穿过通孔(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桥拱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主体(1)、沿着型材主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旋筋(2)、与型材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锚固板(4)、与锚固板(4)连接的端锚板(5)及与端锚板(5)固定连接的拱肋件(7),所述拱肋件(7)向远离锚固板(4)的方向延伸;所述型材主体(1)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11),所述螺旋筋(2)横向穿过通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桥拱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3),所述套筒(3)设置于通孔(11)内,所述螺旋筋(2)穿设于套筒(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拱桥拱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于型材主体(1)、螺旋筋(2)、套筒(3)和锚固板(4)的混凝土(8),所述型材主体(1)、螺旋筋(2)、套筒(3)和混凝土(8)形成剪力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拱桥拱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6),锚固板(4)和端锚板(5)对应设置有多组用于连接螺栓(6)的螺栓孔,螺栓(6)的一端贯穿锚固板(4)后固于混凝土(8),螺栓(6)的另一端固定于端锚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周学红左俊林张晓波彭尚夫程新启
申请(专利权)人:李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