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异形工件的工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63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用异形工件的工装夹具,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左侧上部设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下部设有第一活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操作台的左侧上部设置安装座且安装座下部设置气缸,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设置伸缩杆,在夹持槽的外部设置三组I型活动板和一组T型活动板,其之间呈矩形结构排列,且拐角连接处设置四组连接件,连接件呈L型结构设置且两端分别与I型活动板和T型活动板相连,连接件的外侧转角通过固定轴与操作台固定,此种操作I型活动板与连接件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运动结构,伸缩杆带动T型活动板运动,T型活动板带动I型活动板之间做向心运动,带动侧面设置的夹持杆水平移动,对异性工件进行夹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用异形工件的工装夹具
本技术涉及铸造业
,更具体为一种铸造用异形工件的工装夹具。
技术介绍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熔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目前,铸造的工件中存在部分异形件,传统的工装夹具难以进行夹持,同时传统的工作夹具难以调节工件位置,需要人工进行调节,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用异形工件的工装夹具,该辅助安装台架在立柱内部安装槽中安装带有齿牙的伸缩杆,控制盒内部设置的齿轮与齿牙之间相互啮合,通过转动摇把使驱动轴带动齿轮旋转,从而使伸缩杆与立柱之间实现升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按压摇把使驱动轴侧面的卡块与控制盒内部的卡槽之间相互嵌合,以保证齿轮的稳定性,同时伸缩杆表面设置的套筒和T型杆对表箱进行支撑,此种设置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减少了人力使用,节约了安装成本,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用异形工件的工装夹具,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左侧上部设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下部设有第一活动轴,所述第一活动轴下部设有气缸且气缸通过第一活动轴与安装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末端设有第二活动轴,所述第二活动轴右侧设有T型活动板且T型活动板通过第二活动轴与伸缩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T型活动板的右侧设有三组I型活动板,三组所述I型活动板与T型活动板之间呈矩形结构排列,所述T型活动板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安装轴且I型活动板的两端设有第二安装轴,所述I型活动板和T型活动板的拐角连接处设有连接件且连接件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件的两端设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分别与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之间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直角转角处设有固定轴且连接件通过固定轴与操作台之间转动连接,所述I型活动板与T型活动板之间形成的矩形结构正中部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内部设有承台,所述夹持槽的上下和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座且固定座呈倒置的L型结构设置,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固定块且固定孔内部设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穿过固定孔与I型活动板和T型活动板的正中处相连接,所述夹持杆内部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部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安装槽之间伸缩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槽内部设有立柱且立柱的表面设有缓冲柱,所述活动杆的与安装槽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缓冲柱之间相互接触,所述立柱插接在活动杆的内部且活动杆通过缓冲柱与安装槽之间伸缩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杆的表面设有限位板且限位板套接在夹持杆表面,所述限位板的宽度大于固定孔的孔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孔内部设有弹簧且弹簧设置有三组并均匀分布,所述弹簧的侧面设有弹性板且弹性板呈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弹性板的内侧设有弧形板且弧形板与弧度与弹性板之间相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杆的底部设有缓冲垫且缓冲垫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T型活动板与I型活动板同向转动与固定轴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在操作台的左侧上部设置安装座且安装座下部设置气缸,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设置伸缩杆,在夹持槽的外部设置三组I型活动板和一组T型活动板,其之间呈矩形结构排列,且拐角连接处设置四组连接件,连接件呈L型结构设置且两端分别与I型活动板和T型活动板相连,连接件的外侧转角通过固定轴与操作台固定,此种操作I型活动板与连接件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运动结构,伸缩杆带动T型活动板运动,T型活动板带动I型活动板之间做向心运动,带动侧面设置的夹持杆水平移动,对异性工件进行夹持。(2)、本技术在夹持杆内部安装槽中设置活动杆且活动杆底部的固定板与安装槽之间相互嵌合,增加了活动杆的稳定性,同时安装槽的内部设有立柱和缓冲柱,立柱插接在活动杆内部且活动杆通过缓冲柱伸缩,使活动杆可以根据异形件的外形改变伸缩长度,保证了夹持稳定性,T型活动板带动I型活动板之间做向心运动,不仅可以对异形件进行夹持还可以实现对中操作,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座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夹持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操作台-1、安装座-2、第一活动轴-3、气缸-4、伸缩杆-5、第二活动轴-6、T型活动板-7、第一安装轴-8、连接件-9、I型活动板-10、第二安装轴-11、夹持槽-12、承台-13、固定座-14、固定轴-15、夹持杆-16、限位板-17、连接轴-18、固定孔-19、安装槽-20、活动杆-21、固定板-22、立柱-23、缓冲柱-24、缓冲垫-25、弹簧-26、弹性板-27、弧形板-2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铸造用异形工件的工装夹具,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的左侧上部设有安装座2且安装座2下部设有第一活动轴3,第一活动轴3下部设有气缸4且气缸4通过第一活动轴3与安装座2之间转动连接,气缸4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伸缩杆5且伸缩杆5的末端设有第二活动轴6,第二活动轴6右侧设有T型活动板7且T型活动板7通过第二活动轴6与伸缩杆5之间转动连接,T型活动板7的右侧设有三组I型活动板10,三组I型活动板10与T型活动板7之间呈矩形结构排列,T型活动板7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安装轴8且I型活动板10的两端设有第二安装轴11,I型活动板10和T型活动板7的拐角连接处设有连接件9且连接件9呈L型结构设置,连接件9的两端设有连接轴18且连接轴18分别与第一安装轴8和第二安装轴11之间相连接,连接件9的直角转角处设有固定轴15且连接件9通过固定轴15与操作台1之间转动连接,在操作台1的左侧上部设置安装座2且安装座2下部设置气缸4,气缸4的动力输出端设置伸缩杆5,在夹持槽12的外部设置三组I型活动板10和一组T型活动板7,T型活动板7的上下两端设置第一安装轴8,I型活动板10的两端设置第二安装轴11,拐角连接处设置的四组连接件9,连接件9呈L型结构设置且两端设置连接轴18,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用异形工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的左侧上部设有安装座(2)且安装座(2)下部设有第一活动轴(3),所述第一活动轴(3)下部设有气缸(4)且气缸(4)通过第一活动轴(3)与安装座(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气缸(4)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伸缩杆(5)且伸缩杆(5)的末端设有第二活动轴(6),所述第二活动轴(6)右侧设有T型活动板(7)且T型活动板(7)通过第二活动轴(6)与伸缩杆(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T型活动板(7)的右侧设有三组I型活动板(10),三组所述I型活动板(10)与T型活动板(7)之间呈矩形结构排列,所述T型活动板(7)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安装轴(8)且I型活动板(10)的两端设有第二安装轴(11),所述I型活动板(10)和T型活动板(7)的拐角连接处设有连接件(9)且连接件(9)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件(9)的两端设有连接轴(18)且连接轴(18)分别与第一安装轴(8)和第二安装轴(11)之间相连接,所述连接件(9)的直角转角处设有固定轴(15)且连接件(9)通过固定轴(15)与操作台(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I型活动板(10)与T型活动板(7)之间形成的矩形结构正中部设有夹持槽(12),所述夹持槽(12)内部设有承台(13),所述夹持槽(12)的上下和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座(14)且固定座(14)呈倒置的L型结构设置,所述固定座(14)内部设有固定块且固定孔(19)内部设有夹持杆(16),所述夹持杆(16)穿过固定孔(19)与I型活动板(10)和T型活动板(7)的正中处相连接,所述夹持杆(16)内部设有安装槽(20)且安装槽(20)内部设有活动杆(21),所述活动杆(21)与安装槽(20)之间伸缩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用异形工件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的左侧上部设有安装座(2)且安装座(2)下部设有第一活动轴(3),所述第一活动轴(3)下部设有气缸(4)且气缸(4)通过第一活动轴(3)与安装座(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气缸(4)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伸缩杆(5)且伸缩杆(5)的末端设有第二活动轴(6),所述第二活动轴(6)右侧设有T型活动板(7)且T型活动板(7)通过第二活动轴(6)与伸缩杆(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T型活动板(7)的右侧设有三组I型活动板(10),三组所述I型活动板(10)与T型活动板(7)之间呈矩形结构排列,所述T型活动板(7)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安装轴(8)且I型活动板(10)的两端设有第二安装轴(11),所述I型活动板(10)和T型活动板(7)的拐角连接处设有连接件(9)且连接件(9)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件(9)的两端设有连接轴(18)且连接轴(18)分别与第一安装轴(8)和第二安装轴(11)之间相连接,所述连接件(9)的直角转角处设有固定轴(15)且连接件(9)通过固定轴(15)与操作台(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I型活动板(10)与T型活动板(7)之间形成的矩形结构正中部设有夹持槽(12),所述夹持槽(12)内部设有承台(13),所述夹持槽(12)的上下和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座(14)且固定座(14)呈倒置的L型结构设置,所述固定座(14)内部设有固定块且固定孔(19)内部设有夹持杆(16),所述夹持杆(16)穿过固定孔(19)与I型活动板(10)和T型活动板(7)的正中处相连接,所述夹持杆(16)内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凯旋张庆达赵帅龙徐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