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95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接触器,包括装置主体、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装置主体顶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滑轮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皮带,且皮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底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装置主体内部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泄压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装置主体内部顶端的一侧设置的泄压块,当装置主体内部气压过大时,压力会挤压泄压块内部一侧的顶块,使顶块挤压压缩弹簧并向左移动,使连接块与顶块之间的口子打开,使装置主体内部的气体会通过出气口流出,使装置主体内部的气压得到稳定,避免了压力过大造成装置主体内部发生液体溢流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气液接触
,具体为一种气液接触器。
技术介绍
气液接触器也称为气液反应器,可以被分成表面和体积反应器,其中分别在液面上和大量液体的内部形成两相之间的界面表面积,在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现有的气液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1、现有的气液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根据需要的气体量对接触器内部进行气体的输入,容易造成内部气体量的过度输入;2、现有的气液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气体与液体接触后,气体融于液体速率较慢,不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反应;3、现有的气液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液体与气体反应后可能会使接触器内部的气压变大,导致液体溢流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接触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够根据需要的气体量对接触器内部进行气体的输入,不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反应,液体可能溢流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液接触器,包括装置主体、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装置主体顶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且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接触器,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顶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5),且装置主体(1)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控制面板(4),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1),且固定块(10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03),所述活动块(1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2),且连接杆(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04),所述装置主体(1)外部一侧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且第一电机(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201),所述第一滑轮(201)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皮带(202),且皮带(202)的底端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接触器,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顶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5),且装置主体(1)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控制面板(4),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1),且固定块(10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03),所述活动块(1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2),且连接杆(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04),所述装置主体(1)外部一侧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且第一电机(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201),所述第一滑轮(201)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皮带(202),且皮带(20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滑轮(204),所述第二滑轮(2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03),且第一锥形齿轮(203)底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301),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0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底板(3),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底端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搅拌桨(302),且装置主体(1)内部顶端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泄压块(6)。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吾龙傅国庆张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傣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