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
本技术属于化工合成反应器,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
技术介绍
径向式束管反应器为常用的化工用反应器,在目前,径向式束管反应器在工作时,反应气一般是沿径向由内向外流动或由外向内流动,由于反应器一般均为细长型的结构,使得反应气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较短,单程的反应效率较低,使得大部分的反应原料需要多次进行循环,增大了反应的动力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反应器,利用该反应器,能够有效地增大反应气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以提高单程反应效率,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其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径向分布器,该壳体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的上端的上封头和安装在筒体的下端的下封头;该径向分布器包括内径向筐和套设在该内径向筐的外侧的外径向筐,该外径向筐与筒体之间具有一环隙,一触媒盖板安装在内径向筐与外径向筐的顶部,一触媒支撑板安装在内径向筐与外径向筐的底部;该内径向筐、外径向筐、触媒盖板以及触媒支撑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反应区; ...
【技术保护点】
1.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径向分布器,该壳体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的上端的上封头和安装在筒体的下端的下封头;/n该径向分布器包括内径向筐和套设在该内径向筐的外侧的外径向筐,该外径向筐与筒体之间具有一环隙,一触媒盖板安装在内径向筐与外径向筐的顶部,一触媒支撑板安装在内径向筐与外径向筐的底部;该内径向筐、外径向筐、触媒盖板以及触媒支撑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反应区;/n在该反应区内设置有换热管,该换热管的上端向上连通安装在上封头上的出水管,该换热管的下端向下连通安装在下封头上的进水管;/n该内径向筐包括进气部和连接在该进气部的下侧的排气部,该 ...
【技术特征摘要】
1.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径向分布器,该壳体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的上端的上封头和安装在筒体的下端的下封头;
该径向分布器包括内径向筐和套设在该内径向筐的外侧的外径向筐,该外径向筐与筒体之间具有一环隙,一触媒盖板安装在内径向筐与外径向筐的顶部,一触媒支撑板安装在内径向筐与外径向筐的底部;该内径向筐、外径向筐、触媒盖板以及触媒支撑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反应区;
在该反应区内设置有换热管,该换热管的上端向上连通安装在上封头上的出水管,该换热管的下端向下连通安装在下封头上的进水管;
该内径向筐包括进气部和连接在该进气部的下侧的排气部,该进气部向上连通安装在上封头上的主反应气入口管,该排气部向下连通安装在下封头上的反应气出口管;该进气部的内腔与排气部的内腔互不连通;
该进气部上设置有连通进气部的内腔与反应区之间的第一气流通道;
该排气部上设置有连通排气部的内腔与反应区之间的第二气流通道;
该外径向筐上设置有连通反应区与环隙之间的第三气流通道;
一经过进气部与排气部的连接处的虚拟水平面将反应区分割为上反应区和下反应区;
在该上封头上设置有副反应气入口管;
该主反应气入口管用于第一反应气进料,该副反应气入口管用于第二反应气进料,且第二反应气的进气压力大于第一反应气的进气压力,以第一反应气和第二反应气的总量为基础,第一反应气的占比为55-65wt%;
该第一反应气能够经主反应气入口管进入到进气部,然后由进气部进入到上反应区进行反应,形成部分反应气,该部分反应气能够沿径向穿过外径向筐进入到环隙内;该第二反应气能够经副反应气入口管进入到环隙内,与部分反应气混合后形成为混合反应气,该混合反应气能够穿过外径向筐进入到下反应区内进行反应,然后进入到排气部内,经反应气出口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该进气部包括第一控制筒、外套在该第一控制筒外侧的第一侧向喷射筒、以及外套在该第一侧向喷射筒外侧的第一筛网筒;在该第一控制筒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该第一侧向喷射筒包括第一侧向喷射筒体,在该第一侧向喷射筒体开设有若干第一布气孔,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一布气孔,在该第一侧向喷射筒体上设置有第一侧向喷射板,在该第一侧向喷射筒体的径向方向上,该第一侧向喷射板至少部分覆盖所对应的第一布气孔、且与第一侧向喷射筒体之间具有连通第一布气孔的第一侧隙;在第一筛网筒上设置有第一筛网孔;
第一通气孔、第一布气孔、第一侧隙以及第一筛网孔共同形成为第一气流通道;
该排气部包括第二控制筒、外套在该第二控制筒外侧的第二侧向喷射筒、以及外套在该第二侧向喷射筒外侧的第二筛网筒;在该第二控制筒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该第二侧向喷射筒包括第二侧向喷射筒体,在该第二侧向喷射筒体开设有若干第二布气孔,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二布气孔,在该第二侧向喷射筒体上设置有第二侧向喷射板,在该第二侧向喷射筒体的径向方向上,该第二侧向喷射板至少部分覆盖所对应的第二布气孔、且与第二侧向喷射筒体之间具有连通第二布气孔的第二侧隙;在第二筛网筒上设置有第二筛网孔;
第二通气孔、第二布气孔、第二侧隙以及第二筛网孔共同形成为第二气流通道;
该第一控制筒与第二控制筒同轴设置,且第一控制筒与第二控制筒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健,王雪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聚拓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