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宇彤专利>正文

驱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76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驱动工具,包括:一握体、一本体、一驱动组、一压把、一从动组及一齿杆。该本体可转动地设于该握体。该驱动组设于该握体。该压把设于该握体且用以驱动该驱动组。该从动组件设于该本体。该齿杆连接该从动组与该驱动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工具,可随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元件间的相对关系,以有效改善按压式驱动工具的操作方式,满足各种不同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工具
本专利技术与驱动工具有关。
技术介绍
传统旋动的驱动工具,如扳手,欲旋动紧固件时需要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且于扳动至一定程度后,使用者需要抽离紧固件再重新调整角度插接,以进行下一次扳动,如此的操作方式不甚便利且耗时。因此,有业者开发出往复式棘轮头,以便于让使用者能够于小范围内来回扳动扳手而无须重新插接,如中国台湾专利号I690394、M590508即属此类。而另有业者则是开发出非旋动式操作的方式来致动驱动工具,如中国台湾专利I627028即属此类,此通过按压来驱动工具头旋动的方式,能够快速地旋动紧固件,以节省作业时间。然而,上述通过按压来致动驱动工具的方式仍存在有些缺点,如:于使用时,使用者必须要遵循按压方向进行操作,若使用者不习惯此预设的操作方向或是环境导致需要用特殊角度进行操作时,可预料地,使用者将会产生使用上不顺畅、不便利的感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驱动工具,来解决此问题,以满足更多使用者、使用环境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工具,可随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元件间的相对关系,以有效改善按压式驱动工具的操作方式,满足各种不同使用需求。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工具,包括:一握体、一本体、一驱动组、一压把、一从动组及一齿杆。该本体可转动地设于该握体,包括有相连接的一身部及一头部;该驱动组容设于该握体的内部,该驱动组包括有一第一驱动件、一第二驱动件与一单向转动结构,该第一驱动件具有环状的一第一驱动齿部,该第二驱动件具有环状的一第二驱动齿部,该第一驱动件与该第二驱动件分别可转动地同轴设于该握体,该第一驱动件藉该单向转动结构与该第二驱动件连接,当该第一驱动件朝一方向转动时能通过该单向转动结构同步驱动该第二驱动件转动,当该第一驱动件朝反向于该方向转动时,该单向转动结构使该第二驱动件不被该第一驱动件同步驱动转动;该从动组包括有至少一从动件,该至少一从动件具有环状的一从动齿部且可转动地设于该头部;该齿杆穿设于该身部,该齿杆的相对二端分别伸入该头部与该握体,该齿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设有环状的一第一传动齿部与一第二传动齿部,该第一传动齿部与该至少一从动件的从动齿部啮合,该第二传动齿部与该第二驱动件的第二驱动齿部啮合;该压把可移动地设于该握体,该压把包括一驱动齿排,该驱动齿排与该第一驱动件的第一驱动齿部相互啮合,进而通过该压把的移动可驱使该第一驱动件转动。优选地,该握体一体延伸有至少一第一嵌部,该齿杆于伸入该握体的一端凹设有一第一环沟,该至少一第一嵌部嵌入该第一环沟内,以使该齿杆可转动地定位于该握体。优选地,该握体另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嵌部,于该身部处设有一第二环沟,该至少一第二嵌部嵌入该第二环沟内,以使该身部可转动地定位于该握体。优选地,另包括有一强化套环,该强化套环套接于该身部的一插接段而共同容设该握体的内部,该齿杆的一端凸伸出该插接段并通过该第二传动齿部与该第二驱动齿部啮合;其中,该强化套环定位于该握体,该插接段可相对于该强化套环转动。优选地,该握体另包括有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该第一壳件包括有复数连接柱,该第二壳件包括有复数贯孔,该复数贯孔的位置与该复数连接柱相互对应配置,复数螺件分别穿设过该复数贯孔地连接于该复数连接柱,而使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相互组接成该握体;其中,该复数连接柱分别配置于该强化套环的相对二侧。优选地,二该连接柱对称地夹靠住该强化套环。优选地,该身部包括有相连接的一显露段及该插接段,该显露段凸伸于该握体外,该显露段的径向尺寸大于该插接段的径向尺寸而形成一阶部,一挡止环间隔该阶部地扣接于该插接段且抵靠于该握体,该强化套环与该阶部间隔一距离以形成一第二环沟,该握体另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嵌部,该至少一第二嵌部嵌入该第二环沟内以与该挡止环共同夹抵限位住该强化套环。优选地,另包括有复数第一定位组及至少一第二定位组,该复数第一定位组及该至少一第二定位组其中一者设于该身部、另一者设于该握体,该至少一第二定位组可释放地与一该第一定位组相互结合定位。优选地,该复数第一定位组分别为嵌孔,该复数第一定位组等间隔角度地环设于该身部伸入该握体的一端,该至少一第二定位组的数量为二,二该第二定位组分别对称地定位于该握体的内部,各该第二定位组包括有一弹簧及一卡珠,该弹簧弹抵于该握体与该卡珠之间,该弹簧用以驱使该卡珠朝向该身部移动,进而该卡珠可选择性地嵌入一该第一定位组。优选地,该握体一体延伸有至少一第一嵌部,该齿杆于伸入该握体的一端凹设有一第一环沟,该至少一第一嵌部嵌入该第一环沟内,以使该齿杆可转动地定位于该握体;该握体另包括有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该第一壳件包括有复数连接柱,该第二壳件包括有复数贯孔,该复数贯孔的位置与该复数连接柱相互对应配置,复数螺件分别穿设过该复数贯孔地连接于该复数连接柱,而使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相互组接成该握体;其中,复数连接柱分别配置于该强化套环的相对二侧;二该连接柱对称地夹靠住该强化套环;该驱动工具另包括有复数第一定位组及至少一第二定位组,该复数第一定位组及该至少一第二定位组其中一者设于该身部、另一者设于该握体,该至少一第二定位组可释放地与一该第一定位组相互结合定位;该复数第一定位组分别为嵌孔,该复数第一定位组等间隔角度地环设于该身部伸入该握体的一端,该至少一第二定位组的数量为二,二该第二定位组分别对称地定位于该握体的内部,各该第二定位组包括有一弹簧及一卡珠,该弹簧弹抵于该握体与该卡珠之间,该弹簧用以驱使该卡珠朝向该身部移动,进而该卡珠可选择性地嵌入一该第一定位组;该第一壳件及该第二壳件分别为铝合金材质;该驱动工具另包括有一第一塑胶壳与一第二塑胶壳,该第一塑胶壳包覆住该第一壳件的部分,该第二塑胶壳包覆住该第二壳件的部分;该复数第一定位组的数量为四;该压把可摆动地设于该握体,一弹性件弹抵于该压把与该握体之间,该弹性件常态地驱使该压把具有常态地凸伸出该握体的趋势;一锁定件可移动地设于该握体,该锁定件可选择性地插接于该压把的一锁定孔,进而该锁定件挡止定位该压把;工具头设于该至少一从动件而呈同转动关系;该强化套环为金属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工具,可随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元件间的相对关系,以有效改善按压式驱动工具的操作方式,满足各种不同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局部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及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本体转动的示意图。图8及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握体转动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至图9,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工具包括一握体1、一本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握体;/n一本体,可转动地设于该握体,包括有相连接的一身部及一头部;/n一驱动组,容设于该握体的内部,包括有一第一驱动件、一第二驱动件与一单向转动结构,该第一驱动件具有环状的一第一驱动齿部,该第二驱动件具有环状的一第二驱动齿部,该第一驱动件与该第二驱动件分别可转动地同轴设于该握体,该第一驱动件通过该单向转动结构与该第二驱动件连接,当该第一驱动件朝一方向转动时能通过该单向转动结构同步驱动该第二驱动件转动,当该第一驱动件朝反向于该方向转动时,该单向转动结构使该第二驱动件不被该第一驱动件同步驱动转动;/n一从动组,包括有至少一从动件,该至少一从动件具有环状的一从动齿部且可转动地设于该头部;/n一齿杆,穿设于该身部,该齿杆的相对二端分别伸入该头部与该握体,该齿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设有环状的一第一传动齿部与一第二传动齿部,该第一传动齿部与该至少一从动件的从动齿部啮合,该第二传动齿部与该第二驱动件的第二驱动齿部啮合;及/n一压把,可移动地设于该握体,包括一驱动齿排,该驱动齿排与该第一驱动件的第一驱动齿部相互啮合,进而通过该压把的移动可驱使该第一驱动件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握体;
一本体,可转动地设于该握体,包括有相连接的一身部及一头部;
一驱动组,容设于该握体的内部,包括有一第一驱动件、一第二驱动件与一单向转动结构,该第一驱动件具有环状的一第一驱动齿部,该第二驱动件具有环状的一第二驱动齿部,该第一驱动件与该第二驱动件分别可转动地同轴设于该握体,该第一驱动件通过该单向转动结构与该第二驱动件连接,当该第一驱动件朝一方向转动时能通过该单向转动结构同步驱动该第二驱动件转动,当该第一驱动件朝反向于该方向转动时,该单向转动结构使该第二驱动件不被该第一驱动件同步驱动转动;
一从动组,包括有至少一从动件,该至少一从动件具有环状的一从动齿部且可转动地设于该头部;
一齿杆,穿设于该身部,该齿杆的相对二端分别伸入该头部与该握体,该齿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设有环状的一第一传动齿部与一第二传动齿部,该第一传动齿部与该至少一从动件的从动齿部啮合,该第二传动齿部与该第二驱动件的第二驱动齿部啮合;及
一压把,可移动地设于该握体,包括一驱动齿排,该驱动齿排与该第一驱动件的第一驱动齿部相互啮合,进而通过该压把的移动可驱使该第一驱动件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握体一体延伸有至少一第一嵌部,该齿杆于伸入该握体的一端凹设有一第一环沟,该至少一第一嵌部嵌入该第一环沟内,以使该齿杆可转动地定位于该握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握体另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嵌部,于该身部处设有一第二环沟,该至少一第二嵌部嵌入该第二环沟内,以使该身部可转动地定位于该握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另包括有一强化套环,该强化套环套接于该身部的一插接段而共同容设该握体的内部,该齿杆的一端凸伸出该插接段并通过该第二传动齿部与该第二驱动齿部啮合;其中,该强化套环定位于该握体,该插接段可相对于该强化套环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握体另包括有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该第一壳件包括有复数连接柱,该第二壳件包括有复数贯孔,该复数贯孔的位置与该复数连接柱相互对应配置,复数螺件分别穿设过该复数贯孔地连接于该复数连接柱,而使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相互组接成该握体;其中,该复数连接柱分别配置于该强化套环的相对二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二该连接柱对称地夹靠住该强化套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身部包括有相连接的一显露段及该插接段,该显露段凸伸于该握体外,该显露段的径向尺寸大于该插接段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宇彤
申请(专利权)人:谭宇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