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70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包括自动转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铆压片上料装置、铆压装置和出料装置,自动转台上绕着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个支撑座,通过含油轴承上料装置将含油轴承放置到相应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通过铆压片上料装置将铆压片放置到相应支撑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在铆压工位通过铆压装置将相应支撑座上的铆压片铆压在铆接槽中,通过铆压片将含油轴承固定在支架上;在出料工位通过出料装置将相应支撑座上的已铆接有含油轴承的支架取下至出料槽,通过出料槽将完成焊接的含油轴承组件输出至收料框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含油轴承和铆压片的人工上料操作,实现了含油轴承和铆压片的自动上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端部一般会安装含油轴承,含油轴承一般是通过铆压片铆接在支架上,再将支架安装在电机上。由于含油轴承及铆压片均为较小配件,尤其是铆压片还很轻薄,铆接时一般是通过人工将含油圈、含油轴承和铆压片装入支架的铆接槽中,如何减少人工操作,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实现含油轴承和铆压片的自动上料,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用于将含油圈、含油轴承和铆压片铆压在支架上,自动铆压形成含油轴承组件,所述支架中央设置有铆接槽,所述铆接槽中央设置有与所述含油轴承的轴孔相对的通孔,所述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包括自动转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铆压片上料装置、铆压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自动转台上绕着圆周均匀设置有至少6个支撑座,其中一支撑座位于上支架工位,一支撑座位于上含油圈工位,一支撑座位于上含油轴承工位,一支撑座位于上铆压片工位,一支撑座位于铆压工位,一支撑座位于出料工位,且通过所述自动转台的转动使所述支撑座依次轮流转动到所述上支架工位、上含油圈工位、上含油轴承工位、上铆压片工位、铆压工位、出料工位;所述支撑座上端设置有用于摆放所述支架的平台,在所述平台中央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中央的通孔对应的定位柱,在上支架工位通过人工将所述支架摆放到位于上支架工位的支撑座上,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支架上的通孔;在上含油圈工位通过人工将所述含油圈放置到相应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在上含油轴承工位通过所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将含油轴承放置到相应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且位于含油圈内;在上铆压片工位通过所述铆压片上料装置将铆压片放置到相应支撑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且覆盖在含油圈上,所述铆压片的中心孔与所述含油轴承相对;在铆压工位通过铆压装置将相应支撑座上的铆压片铆压在所述铆接槽中,通过所述铆压片将所述含油轴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出料工位通过出料装置将相应支撑座上的已铆接有含油轴承的支架取下;所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连接在所述第一振动盘出料口的滑梯式出料轨道、连接在所述出料轨道的下端出料口的第一导向槽、第一线性推动装置、第二线性推动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槽横置在所述出料轨道的下端出料口,所述第一导向槽对着所述出料轨道的下端出料口位置为开口,用于与所述出料轨道连通,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一导向槽以所述开口位置为界点分为前段和后段;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段底部设置有出口,该出口位置位于上含油轴承工位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段设置有位于所述出口位置前方的第二线性推动装置,所述第二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口位置,通过所述第二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挡板移出或移入所述出口位置;所述第一线性推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后段,所述第一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前端为与所述含油轴承的适配的弧面结构,所述推块的前端朝向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方,用于将从出料轨道滑出至第一导向槽中的含油轴承推动至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段的出口位置的挡板上;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前段上方设置有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上竖向安装有第三线性推动装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三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竖向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从所述安装板上的通孔穿入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出口位置上方,先通过所述第一线性推动装置将输入的含油轴承推至位于出口位置的挡板上,再通过所述第三线性推动装置推动导向杆插入位于挡板上的含油轴承的轴孔中,最后通过所述第二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挡板移出出口位置,同时由第三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导向杆向下推动,从而将含油轴承导向至位于上含油轴承工位的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所述铆压片上料装置包括第二振动盘、位于所述第二振动盘出料口的第二导向槽、第四线性推动装置、位于上铆压片工位上方的第一横向导轨、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一端的第五线性推动装置、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上的第一安装架、竖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六线性推动装置以及竖向向下固定在所述第六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的第一电磁铁吸头,所述第五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连接;在所述第二振动盘的出料口位置设置有宽度小于铆压片外径尺寸的镂空槽,在所述镂空槽上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振动盘的出料口位置是否有铆压片的第一光电感应探头;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出料位置下方设置有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槽的进料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出料位置下方,所述第三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形成L型结构;在所述第三导向槽上滑动设置有用于承载铆压片的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出料位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设置有第七线性推动装置,所述第七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通过所述第七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承载平台在所述第三导向槽的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移动;在第三导向槽的进料端上方设置有上盖,在所述上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上盖的通孔对应且尺寸小于所述铆压片的通孔,所述第三导向槽上设有与所述上盖的通孔位置对应的沟槽,在所述上盖上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承载平台上是否有铆压片的第二光电感应探头,所述第二光电感应探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七线性推动装置的控制端电连;在所述第二振动盘的出料口位置上方设置有用于将铆压片吹入第二导向槽的第一电动喷气头,所述第二导向槽中设置有用于阻挡吹入的铆压片的挡柱,所述挡柱与第八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连接,所述第八线性推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挡柱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二导向槽;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位于所述挡柱位置的前方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导向槽中的铆压片吹入第三导向槽的承载平台上的第二电动喷气头;在铆压片吹入至承载平台时,所述第七线性推动装置将所述承载平台推动至第三导向槽的出料端;同时通过第五线性推动装置将第一电磁铁吸头推动至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出料端上方,然后再通过所述第六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一电磁铁吸头向下移动至所述承载平台上,再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铁吸头将所述承载平台上的铆压片吸附;再通过所述第六线性推动装置和所述第五线性推动装置将所述第一电磁铁吸头上的铆压片移动至位于上铆压片工位的支架的铆接槽中。优选地,所述铆压装置包括竖向朝下设置且位于铆压工位上方的第九线性推动装置和连接在所述第九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的铆压头。优选地,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位于出料工位上方的第二横向导轨、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一端的第十线性推动装置、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上的第二安装架、竖向向下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十一线性推动装置以及竖向固定在所述第十一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的第二电磁铁吸头,所述第十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连接。优选地,第一至第十一线性推动装置均为气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包括自动转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用于将含油圈、含油轴承和铆压片铆压在支架上,自动铆压形成含油轴承组件,所述支架中央设置有铆接槽,所述铆接槽中央设置有与所述含油轴承的轴孔相对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包括自动转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铆压片上料装置、铆压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自动转台上绕着圆周均匀设置有至少6个支撑座,其中一支撑座位于上支架工位,一支撑座位于上含油圈工位,一支撑座位于上含油轴承工位,一支撑座位于上铆压片工位,一支撑座位于铆压工位,一支撑座位于出料工位,且通过所述自动转台的转动使所述支撑座依次轮流转动到所述上支架工位、上含油圈工位、上含油轴承工位、上铆压片工位、铆压工位、出料工位;/n所述支撑座上端设置有用于摆放所述支架的平台,在所述平台中央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中央的通孔对应的定位柱,在上支架工位通过人工将所述支架摆放到位于上支架工位的支撑座上,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支架上的通孔;在上含油圈工位通过人工将所述含油圈放置到相应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在上含油轴承工位通过所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将含油轴承放置到相应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且位于含油圈内;在上铆压片工位通过所述铆压片上料装置将铆压片放置到相应支撑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且覆盖在含油圈上,所述铆压片的中心孔与所述含油轴承相对;在铆压工位通过铆压装置将相应支撑座上的铆压片铆压在所述铆接槽中,通过所述铆压片将所述含油轴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出料工位通过出料装置将相应支撑座上的已铆接有含油轴承的支架取下;/n所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连接在所述第一振动盘出料口的滑梯式出料轨道、连接在所述出料轨道的下端出料口的第一导向槽、第一线性推动装置、第二线性推动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槽横置在所述出料轨道的下端出料口,所述第一导向槽对着所述出料轨道的下端出料口位置为开口,用于与所述出料轨道连通,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一导向槽以所述开口位置为界点分为前段和后段;/n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段底部设置有出口,该出口位置位于上含油轴承工位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段设置有位于所述出口位置前方的第二线性推动装置,所述第二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口位置,通过所述第二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挡板移出或移入所述出口位置;/n所述第一线性推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后段,所述第一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前端为与所述含油轴承的适配的弧面结构,所述推块的前端朝向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方,用于将从出料轨道滑出至第一导向槽中的含油轴承推动至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段的出口位置的挡板上;/n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前段上方设置有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上竖向安装有第三线性推动装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三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竖向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从所述安装板上的通孔穿入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出口位置上方,先通过所述第一线性推动装置将输入的含油轴承推至位于出口位置的挡板上,再通过所述第三线性推动装置推动导向杆插入位于挡板上的含油轴承的轴孔中,最后通过所述第二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挡板移出出口位置,同时由第三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导向杆向下推动,从而将含油轴承导向至位于上含油轴承工位的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n所述铆压片上料装置包括第二振动盘、位于所述第二振动盘出料口的第二导向槽、第四线性推动装置、位于上铆压片工位上方的第一横向导轨、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一端的第五线性推动装置、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上的第一安装架、竖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六线性推动装置以及竖向向下固定在所述第六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的第一电磁铁吸头,所述第五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连接;/n在所述第二振动盘的出料口位置设置有宽度小于铆压片外径尺寸的镂空槽,在所述镂空槽上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振动盘的出料口位置是否有铆压片的第一光电感应探头;/n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出料位置下方设置有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槽的进料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出料位置下方,所述第三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形成L型结构;在所述第三导向槽上滑动设置有用于承载铆压片的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出料位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外端设置有第七线性推动装置,所述第七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通过所述第七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承载平台在所述第三导向槽的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移动;/n在第三导向槽的进料端上方设置有上盖,在所述上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上盖的通孔对应且尺寸小于所述铆压片的通孔,所述第三导向槽上设有与所述上盖的通孔位置对应的沟槽,在所述上盖上方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承载平台上是否有铆压片的第二光电感应探头,所述第二光电感应探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七线性推动装置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用于将含油圈、含油轴承和铆压片铆压在支架上,自动铆压形成含油轴承组件,所述支架中央设置有铆接槽,所述铆接槽中央设置有与所述含油轴承的轴孔相对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轴承组件铆压装配机包括自动转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铆压片上料装置、铆压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自动转台上绕着圆周均匀设置有至少6个支撑座,其中一支撑座位于上支架工位,一支撑座位于上含油圈工位,一支撑座位于上含油轴承工位,一支撑座位于上铆压片工位,一支撑座位于铆压工位,一支撑座位于出料工位,且通过所述自动转台的转动使所述支撑座依次轮流转动到所述上支架工位、上含油圈工位、上含油轴承工位、上铆压片工位、铆压工位、出料工位;
所述支撑座上端设置有用于摆放所述支架的平台,在所述平台中央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中央的通孔对应的定位柱,在上支架工位通过人工将所述支架摆放到位于上支架工位的支撑座上,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支架上的通孔;在上含油圈工位通过人工将所述含油圈放置到相应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在上含油轴承工位通过所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将含油轴承放置到相应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且位于含油圈内;在上铆压片工位通过所述铆压片上料装置将铆压片放置到相应支撑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且覆盖在含油圈上,所述铆压片的中心孔与所述含油轴承相对;在铆压工位通过铆压装置将相应支撑座上的铆压片铆压在所述铆接槽中,通过所述铆压片将所述含油轴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出料工位通过出料装置将相应支撑座上的已铆接有含油轴承的支架取下;
所述含油轴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连接在所述第一振动盘出料口的滑梯式出料轨道、连接在所述出料轨道的下端出料口的第一导向槽、第一线性推动装置、第二线性推动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槽横置在所述出料轨道的下端出料口,所述第一导向槽对着所述出料轨道的下端出料口位置为开口,用于与所述出料轨道连通,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一导向槽以所述开口位置为界点分为前段和后段;
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段底部设置有出口,该出口位置位于上含油轴承工位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段设置有位于所述出口位置前方的第二线性推动装置,所述第二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口位置,通过所述第二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挡板移出或移入所述出口位置;
所述第一线性推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后段,所述第一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前端为与所述含油轴承的适配的弧面结构,所述推块的前端朝向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方,用于将从出料轨道滑出至第一导向槽中的含油轴承推动至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段的出口位置的挡板上;
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前段上方设置有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上竖向安装有第三线性推动装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三线性推动装置的推动端竖向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从所述安装板上的通孔穿入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出口位置上方,先通过所述第一线性推动装置将输入的含油轴承推至位于出口位置的挡板上,再通过所述第三线性推动装置推动导向杆插入位于挡板上的含油轴承的轴孔中,最后通过所述第二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挡板移出出口位置,同时由第三线性推动装置带动所述导向杆向下推动,从而将含油轴承导向至位于上含油轴承工位的支撑座上的支架的铆接槽中;
所述铆压片上料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金元张启华谭新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兆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