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装配生产线及筒体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635689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筒体装配生产线及筒体装配方法。筒体装配生产线包括筒体装配装置及筒节运送装置、筒体输送装置。筒节运送装置用于将待装配的筒节运送至筒体装配装置;筒体装配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设置于底座上的旋转台、分列于旋转台两侧的机架,两抱夹机构及两升降机构;旋转台用于支撑并带动立式的筒节转动至与另一筒节对位;两机架均能够沿底座滑动而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两抱夹机构共同抱紧一筒节;两升降机构与两抱夹机构分别对应连接,驱动抱夹机构沿机架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而使两抱夹机构共同抱紧的筒节降至旋转台上或旋转台上的筒节上;筒体输送装置用于将筒体装配装置装配后的筒体向外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体装配生产线及筒体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筒体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筒体装配生产线及筒体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车是现代化施工中的重要生产设备,其主要通过搅拌筒装载混凝土。搅拌筒由前段筒节、中段筒节和后段筒节组焊而成,在筒体组焊过程中,采用行车将装有筒节的笼式模具吊至辊轮架上,然后再进行人工焊接操作,此方式导致生产高度依赖行车,生产效率低,且员工工作强度大。申请号为201520894457.1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搅拌筒升降旋转工装,该装置在现有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筒体驱动装置的的基础上,通过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和行走机构实现了筒体的卧装卧拆,改变了原有筒体拼装、焊接、脱模过程中所带来的高频次行车使用问题,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该装置仍存在以下缺陷:焊接过程中仍需要筒节模具配合,而筒节模具较为笨重,导致行走机构驱动筒节模具运动将耗费大量能量,不利于节能;横向装配过程中带来了筒节入模和脱模的问题,筒体加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体装配生产线及筒体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体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体装配装置及设置于所述筒体装配装置上游的筒节运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筒体装配装置下游的筒体输送装置;/n所述筒节运送装置用于将待装配的筒节运送至所述筒体装配装置;/n所述筒体装配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旋转台、分列于所述旋转台两侧的机架,两抱夹机构及两升降机构;所述旋转台用于支撑并带动立式的筒节转动至与另一筒节对位;两所述机架均能够沿所述底座滑动而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两所述抱夹机构与两所述机架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抱夹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朝向所述旋转台的侧面,两所述抱夹机构共同抱紧一所述筒节;两所述升降机构与两所述机架分别对应设置;且两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体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装配装置及设置于所述筒体装配装置上游的筒节运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筒体装配装置下游的筒体输送装置;
所述筒节运送装置用于将待装配的筒节运送至所述筒体装配装置;
所述筒体装配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旋转台、分列于所述旋转台两侧的机架,两抱夹机构及两升降机构;所述旋转台用于支撑并带动立式的筒节转动至与另一筒节对位;两所述机架均能够沿所述底座滑动而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两所述抱夹机构与两所述机架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抱夹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朝向所述旋转台的侧面,两所述抱夹机构共同抱紧一所述筒节;两所述升降机构与两所述机架分别对应设置;且两所述升降机构与两所述抱夹机构分别对应连接,驱动所述抱夹机构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而使两所述抱夹机构共同抱紧的所述筒节降至所述旋转台上或所述旋转台上的筒节上;
所述筒体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筒体装配装置装配后的筒体向外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抱夹机构包括:
抱夹座;
两卡爪,沿所述抱夹座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卡爪均包括成对设置的两夹臂和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驱动所述夹臂转动而使两所述夹臂张开、合拢或调节开度;
提升组件,与位于下方的所述卡爪连接,并驱动该卡爪沿所述抱夹座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而靠近或远离位于上方的所述卡爪;
其中一所述抱夹机构的所述卡爪与另一所述抱夹机构的位于同一高度的所述卡爪相配合而共同抱夹一筒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装配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
基座,设置于所述旋转台顶部的中心处;
多个导向件,间隔环设于所述基座的外周;各所述导向件由内至外倾斜向下设置,且多个所述导向件的底部位于同一圆弧的外周上,该圆弧的外径与待放置于所述旋转台上的筒节底部的内径相适配,以使所述筒节卡置于多个所述导向件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体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装配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
定位筒,设置于所述旋转台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的外周;所述定位筒沿其周向具有一缺口;
多个定位板,沿所述定位筒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定位板具有一由外至内倾斜向下的斜面,用于与待放置于所述旋转台上的筒节底部的外周壁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节运送装置包括运送机构;所述运送机构包括:
运送轨道,沿纵向延伸,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
车身,其上设有货叉;
纵移组件,与所述车身连接并驱动所述车身沿所述运送轨道移动,而能够将所述筒节由进口端运送至所述出口端;
升降组件,设于所述车身上,连接并驱动所述货叉沿所述车身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而调整所述货叉的高度;
横移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上,用于驱动所述货叉沿横向移动,使所述货叉伸出所述车身或缩回所述车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体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节运送装置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
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运送轨道的一侧;
翻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陈威张振国吴问民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