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66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路板技术领域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包括固定机架、定位托盘、载板模具、转向机构和丝杆线性模组,固定机架内设第一伺服电机和控制单元,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旋转连接板,丝杆线性模组在定位托盘的底部,转向机构连接在丝杆线性模组的输出端,转向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设有转向连接板,定位托盘顶部设有开口槽,载板模具固定在转向连接板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电路板的加工效率,同时结合丝杆线性模组和转向机构的联合驱动,可实行载板模具的平移和上升旋转,提升了电路板的加工质量,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
,具体是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板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在集成电路板加工之前需要对电路板进行加工,目前的集成电路板加工作业时需使用固定模具进行定位作业,现有的固定模具加工周转效率低下,固定在其内部的电路板角度不可调节,使电路板加工作业易产生死角,生产质量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包括固定机架、定位托盘、载板模具、转向机构和丝杆线性模组,所述固定机架内固定设有第一伺服电机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有旋转连接板,两个所述定位托盘呈镜像对称固定设置在旋转连接板顶部,所述丝杆线性模组固定在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包括固定机架(1)、定位托盘(3)、载板模具(4)、转向机构(6)和丝杆线性模组(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架(1)内固定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和控制单元(9),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设有旋转连接板(22),两个所述定位托盘(3)呈镜像对称固定设置在旋转连接板(22)顶部,所述丝杆线性模组(7)固定在定位托盘(3)的底部,所述转向机构(6)连接在丝杆线性模组(7)的输出端,所述转向机构(6)包括第二伺服电机(6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2)的输出端通过气缸连接座(63)固定设有升降气缸(64),所述升降气缸(64)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转向连接板(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包括固定机架(1)、定位托盘(3)、载板模具(4)、转向机构(6)和丝杆线性模组(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架(1)内固定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和控制单元(9),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设有旋转连接板(22),两个所述定位托盘(3)呈镜像对称固定设置在旋转连接板(22)顶部,所述丝杆线性模组(7)固定在定位托盘(3)的底部,所述转向机构(6)连接在丝杆线性模组(7)的输出端,所述转向机构(6)包括第二伺服电机(6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2)的输出端通过气缸连接座(63)固定设有升降气缸(64),所述升降气缸(64)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转向连接板(61),所述定位托盘(3)顶部设有与转向连接板(61)外轮廓相匹配的开口槽(31),所述载板模具(4)固定在转向连接板(6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9)为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板,所述控制单元(9)的通过导线与电路板加工设备的PLC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丝杆线性模组(7)、第二伺服电机(62)以及升降气缸(64)的控制电磁阀门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加工用固定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升降气缸(64)呈收缩状态时,所述载板模具(4)的下端面与定位托盘(3)的顶面相重合,所述载板模具(4)顶部等距均分设有若干与电路板(5)外轮廓相匹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耿凯昌李光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微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