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顶盖成型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车动力
,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顶盖成型结构。
技术介绍
电池箱体主要承担对电池模组、电路设备及电子附件的承载和保护功能,它通常是由上壳体总成、密封系统和下壳体总成三部分组成。为满足高安全性及高可靠性的需求,电池箱体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抗碰撞和抗挤压性能;同时,为利于增加续航里程,电池箱体还应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上壳体总成主要作用是密封,它可选择用钣金冲压而成。虽然上壳体总成并非承载部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上壳体总成中的顶盖依然会遭受冲击。通过对电池箱体进行随机振动(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凹凸不平的路面对电池箱体造成的振动)、机械冲击(模拟车辆在加速、减速、车轮经过凹凸不平路面对电池箱体造成的机械冲击)、仿真挤压(模拟电池箱体在运输、存储、使用,以及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对电池箱体造成的挤压)等实验分析、计算并迭代后,得到如图1所示的电池箱体顶盖形貌优化图,根据该图可在电池箱体顶盖的相应区域冲压出不同高度的加强筋来提高其强度,如图2所示。现有的冲压装置应 ...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顶盖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单元、下模单元及用于驱动下模单元上下移动的下模单元驱动装置;/n上模单元包括上模支撑座(1),上模支撑座(1)的底端设置有位于中部区域的上模中部凸起(21)和两个位于上模中部凸起(21)两侧的端部凸起组件;/n上模中部凸起(21)具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且间隔排列的中部凸起段(22),两中部凸起段(22)之间的区域为中部内凹预留区域;/n上模支撑座(1)具有中空的上模中部安装腔(23),上模支撑座(1)的底端于中部内凹预留区域开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且与上模中部安装腔(23)连通的上模中部预留开口(24),若干个上模中部预留开 ...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顶盖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单元、下模单元及用于驱动下模单元上下移动的下模单元驱动装置;
上模单元包括上模支撑座(1),上模支撑座(1)的底端设置有位于中部区域的上模中部凸起(21)和两个位于上模中部凸起(21)两侧的端部凸起组件;
上模中部凸起(21)具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且间隔排列的中部凸起段(22),两中部凸起段(22)之间的区域为中部内凹预留区域;
上模支撑座(1)具有中空的上模中部安装腔(23),上模支撑座(1)的底端于中部内凹预留区域开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且与上模中部安装腔(23)连通的上模中部预留开口(24),若干个上模中部预留开口(24)前后排列于上模支撑座(1)上;
上模中部安装腔(23)内设置有若干个能贯穿上模中部预留开口(24)的中部预留顶件(25);
上模中部安装腔(23)内还设置有中部预留顶件驱动装置,中部预留顶件驱动装置作用于中部预留顶件(25),使得:中部预留顶件(25)能下凸或者收纳于上模中部预留开口(2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顶盖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预留顶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可相对所述上模支撑座(1)上下移动的中部预留连接架(26),中部预留连接架(26)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中部预留顶件(25),若干个中部预留顶件(25)能分别与若干个上模中部预留开口(24)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顶盖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支撑座(1)上前后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上模中部安装腔(23)内的上模限位槽,上模限位槽具有左滑动槽段(27)、与左滑动槽段(27)对应的右滑动槽段(28)、垂直于左滑动槽段(27)并位于左滑动槽段(27)与右滑动槽段(28)之间的上滑动槽段(29);
左滑动槽段(27)内滑动设置有左滑动块(30),右滑动槽段(28)内滑动设置有右滑动块(31),上滑动槽段(29)内滑动设置有上滑动块(32),两上模限位槽中的上滑动块(32)共同连接有同一上滑动支撑杆(33),两上模限位槽中的左滑动块(30)共同连接有同一左滑动支撑杆(34),两上模限位槽中的右滑动块(31)共同连接有同一右滑动支撑杆(35);
若干个所述中部预留顶件(25)划分为左中部预留顶件组和右中部预留顶件组,左中部预留顶件组的中部预留顶件(25)的顶端部铰接在上滑动支撑杆(33)上,左中部预留顶件组的中部预留顶件(25)的中部铰接在左滑动支撑杆(34)上,右中部预留顶件组的中部预留顶件(25)的顶端部铰接在上滑动支撑杆(33)上,右中部预留顶件组的中部预留顶件(25)的中部铰接在右滑动支撑杆(35)上;
所述中部预留顶件驱动装置与上滑动块(32)相连,并作用于上滑动块(32),使得:上滑动块(32)能沿着上滑动槽段(29)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顶盖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凸起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上模端部凸起(2),两相邻上模端部凸起(2)之间的区域为端部内凹预留区域;
上模支撑座(1)上安装有与端部内凹预留区域对应的端部内凹预留组件;
端部内凹预留组件包括位于上模支撑座(1)内的上模端部安装腔(3),上模支撑座(1)的底端于端部内凹预留区域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与上模端部安装腔(3)连通的上模端部预留开口(4),至少两个上模端部预留开口(4)左右向排列于上模支撑座(1)上;
端部内凹预留组件还包括与上模端部预留开口(4)对应的端部预留顶杆(6),端部预留顶杆(6)上开设有条形限位口(7),端部内凹预留组件还包括位于上模端部安装腔(3)内的预留支撑杆(5),预留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格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