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属于医用辅助器材技术领域。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包括电动伸缩杆、羊角扶手、坐垫、蓄电池、保持架和移动轮组,保持架上开设有工作腔,转动座上连接转轴,滚轮转动连接在转轴上,转动座上连接有伸缩柱,伸缩柱转动连接在工作腔内,工作腔内连接有弹性件,伸缩柱顶部连接有挡环,挡环的底面与工作腔底部内壁相贴合,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工作腔的顶部内壁和挡环顶部相抵,保持架底部连接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连接有阻尼块,转动座的顶部开设有阻尼槽,阻尼块与阻尼槽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患者移动时自身的重力不稳,巧妙的将压力转换为阻尼块的驱动力,达到移动型保持架和固定式保持架的互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用辅助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1262300.2,公告日:2019-01-29,公开了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包括移动架、坐垫和调节杆,所述移动架侧面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底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移动架顶端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端和两个调节杆连接在一起,所述调节杆包括固定筒和活动杆,所述固定筒底端和固定座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筒表面和活动杆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槽,两个活动杆表面分别连接有上连接座、下连接座,所述坐垫一端和上连接座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座包括活动盘和固定盘,所述活动盘和固定盘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整体不仅可以针对不同的病人调节合适的高度,而且整体易于调整方向,为病人的使用带来了便利;但本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患者做完下肢手术后,本身行走就存在重心不稳的情况,在借助移动辅助支架时,由于其底部万向轮不具备施压时锁紧的功能,所以无法满足患者移动时的支撑作用,并且很可能万向轮在施压情况下突然移动导致患者摔倒,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包括电动伸缩杆、羊角扶手、坐垫、蓄电池、保持架和移动轮组,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在保持架的顶部,所述坐垫转动连接在电动伸缩杆的外壁,所述羊角扶手固定连接在电动伸缩杆的顶部,所述移动轮组转动连接在保持架的底部,所述保持架上开设有工作腔,所述移动轮组包括转动座和滚轮,所述转动座上连接转轴,所述滚轮转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动座上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转动连接在工作腔内,所述工作腔内连接有弹性件,所述伸缩柱顶部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底面与工作腔底部内壁相贴合,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工作腔的顶部内壁和挡环顶部相抵,所述保持架底部连接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连接有阻尼块,所述转动座的顶部开设有阻尼槽,所述阻尼块与阻尼槽相配合。优选的,所述保持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蓄电池连接在安装箱内部。优选的,所述安装箱上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上开设有拉槽。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在安装箱的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壁连接在转槽,所述坐垫上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转动连接在转槽上。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内滑动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远离安装箱的一端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上连接有控制按钮。优选的,所述羊角扶手固定连接在控制块上,且所述羊角扶手上连接有防滑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通过将患者手部握持羊角扶手的防滑套上,在此处,防滑套使用橡胶材质,使患者握持更舒适,并且在使用前,可以通过控制按钮来控制延伸杆电动伸缩杆内的伸缩量,以此来根据患者身高等需求调节羊角扶手的握持高度,底部的蓄电池可以给电动伸缩杆提供必要电力,并且将蓄电池放置在安装箱内可以防止在使用时水、油等溅到蓄电池上,造成短路,通过滑动式的箱门可以便于蓄电池的更换和维护,患者在使用时,由于下肢术后导致移动重心不稳,所以在移动时需要借助支撑,当患者向前移动时,由于自身重力不稳会向下按压羊角扶手此时压力会传递到保持架上,保持架向下施压使工作腔内的弹性件收缩,伸缩柱回收至工作腔内,使阻尼块与阻尼槽接触,进而限制转动座自由转动,由于保持架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当转动座不再转动时,滚轮不处于同一方向,使保持架无法向前移动,达到使移动型保持架转变为固定支架的状态,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在患者施压的情况下,支撑装置能够稳定支撑,而当患者停止施压向前挪动羊角扶手时,弹性件释放弹性能将转动座抵出,使阻尼块与阻尼槽脱离,转动座可以自由转动,并且受到患者向前的推力,转动座转动到同一方向,使滚轮可以滚动,从而达到移动的目的,并且当患者需要休息时,可以调节坐垫的角度,直接坐在坐垫上休息,此时转动座再次锁死,患者不必担心保持架会突然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附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图2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持架;101、工作腔;1011、弹性件;102、安装槽;2、转动座;201、滚轮;202、转轴;2021、阻尼槽;203、伸缩柱;2031、挡环;204、阻尼块;3、安装箱;301、箱门;3011、拉槽;302、滑槽;303、蓄电池;4、电动伸缩杆;401、延伸杆;402、转槽;4021、坐垫;4022、转孔;403、控制块;4031、控制按钮;5、羊角扶手;501、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包括电动伸缩杆4、羊角扶手5、坐垫4021、蓄电池303、保持架1和移动轮组,电动伸缩杆4固定连接在保持架1的顶部,坐垫4021转动连接在电动伸缩杆4的外壁,羊角扶手5固定连接在电动伸缩杆4的顶部,移动轮组转动连接在保持架1的底部,保持架1上开设有工作腔101,移动轮组包括转动座2和滚轮201,转动座2上连接转轴202,滚轮201转动连接在转轴202上,转动座2上连接有伸缩柱203,伸缩柱203转动连接在工作腔101内,工作腔101内连接有弹性件1011,伸缩柱203顶部连接有挡环2031,挡环2031的底面与工作腔101底部内壁相贴合,弹性件1011的两端分别与工作腔101的顶部内壁和挡环2031顶部相抵,保持架1底部连接有安装槽102,安装槽102内连接有阻尼块204,转动座2的顶部开设有阻尼槽2021,阻尼块204与阻尼槽2021相配合。保持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箱3,蓄电池303连接在安装箱3内部。安装箱3上连接有滑槽302,滑槽302内滑动连接有箱门301,箱门301上开设有拉槽3011。电动伸缩杆4固定连接在安装箱3的顶部,电动伸缩杆4的外壁连接在转槽402,坐垫4021上开设有转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包括电动伸缩杆(4)、羊角扶手(5)、坐垫(4021)、蓄电池(303)、保持架(1)和移动轮组,所述电动伸缩杆(4)固定连接在保持架(1)的顶部,所述坐垫(4021)转动连接在电动伸缩杆(4)的外壁,所述羊角扶手(5)固定连接在电动伸缩杆(4)的顶部,所述移动轮组转动连接在保持架(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1)上开设有工作腔(101),所述移动轮组包括转动座(2)和滚轮(201),所述转动座(2)上连接转轴(202),所述滚轮(201)转动连接在转轴(202)上,所述转动座(2)上连接有伸缩柱(203),所述伸缩柱(203)转动连接在工作腔(101)内,所述工作腔(101)内连接有弹性件(1011),所述伸缩柱(203)顶部连接有挡环(2031),所述挡环(2031)的底面与工作腔(101)底部内壁相贴合,所述弹性件(1011)的两端分别与工作腔(101)的顶部内壁和挡环(2031)顶部相抵,所述保持架(1)底部连接有安装槽(102),所述安装槽(102)内连接有阻尼块(204),所述转动座(2)的顶部开设有阻尼槽(2021),所述阻尼块(204)与阻尼槽(2021)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术后移动辅助支架,包括电动伸缩杆(4)、羊角扶手(5)、坐垫(4021)、蓄电池(303)、保持架(1)和移动轮组,所述电动伸缩杆(4)固定连接在保持架(1)的顶部,所述坐垫(4021)转动连接在电动伸缩杆(4)的外壁,所述羊角扶手(5)固定连接在电动伸缩杆(4)的顶部,所述移动轮组转动连接在保持架(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1)上开设有工作腔(101),所述移动轮组包括转动座(2)和滚轮(201),所述转动座(2)上连接转轴(202),所述滚轮(201)转动连接在转轴(202)上,所述转动座(2)上连接有伸缩柱(203),所述伸缩柱(203)转动连接在工作腔(101)内,所述工作腔(101)内连接有弹性件(1011),所述伸缩柱(203)顶部连接有挡环(2031),所述挡环(2031)的底面与工作腔(101)底部内壁相贴合,所述弹性件(1011)的两端分别与工作腔(101)的顶部内壁和挡环(2031)顶部相抵,所述保持架(1)底部连接有安装槽(102),所述安装槽(102)内连接有阻尼块(204),所述转动座(2)的顶部开设有阻尼槽(2021),所述阻尼块(204)与阻尼槽(2021)相配合。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霞,
申请(专利权)人:王培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