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助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助行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残障人口数量也迅速增长,许多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无法独立完成行走动作,影响其正常生活,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对于存在下肢障碍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延缓下肢肌肉和关节萎缩,维持其行走能力,从而提高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目前助行器在应用中能满足使用者行走康复训练的基本需求,但是大部分助行器都是刚性支撑,不能给使用者提供额外助力,康复训练的效果不够好;另外,现有助行器的可调节性不够好,适应性不强。因此开发一种具有助力功能,可调节性好、适应性强、安全可靠的可调节助行器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调节助行器。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助行器,包括底架、角度调节机构、防侧翻机构、立柱、支撑架、助力机构、扶手、腰部固定机构、座子和靠背,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固定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角度调节机构、防侧翻机构、立柱、支撑架、助力机构、扶手、腰部固定机构、座子和靠背,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上,所述的底架上固定设置有防侧翻机构,所述的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上,所述的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立柱上,所述的助力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架上,所述的扶手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架上,并与所述的助力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腰部固定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扶手上,所述的座子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立柱上,所述的靠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立柱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角度调节机构、防侧翻机构、立柱、支撑架、助力机构、扶手、腰部固定机构、座子和靠背,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上,所述的底架上固定设置有防侧翻机构,所述的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上,所述的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立柱上,所述的助力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架上,所述的扶手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架上,并与所述的助力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腰部固定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扶手上,所述的座子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立柱上,所述的靠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立柱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包括两个底架前杆、两个底架后杆、底架横杆、限位架、挡板、万向载轮和防撞轮,所述的底架前杆可转动地与所述的底架后杆连接,所述的底架横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后杆之间,所述的限位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后杆和底架横杆上,所述的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前杆下方,所述的万向载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前杆和所述的底架后杆下方,所述的防撞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前杆和所述的底架后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弧形定位片、第二弧形定位片和定位螺钉,所述的第一弧形定位片与所述的第二弧形定位片同心布置,所述的第二弧形定位片上等距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的第一弧形定位片上设置有定位螺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侧翻机构包括连接杆、L型外管和滚轮,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架上,所述的L型外管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的连接杆上,所述的连接杆上等距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的L型外管上设置有定位螺钉,所述的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L型外管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四个第一固定杆、两个C型支撑管和两个定位螺钉,所述的四个第一固定杆两两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立柱两侧,所述的两个C型支撑管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杆上,所述的第一固定杆上等距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的C型支撑管上设置有定位螺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力机构包括横管,腋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强,韩小龙,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