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孔径可调的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氯化氢催化氧化过程的氧化铝载体。
技术介绍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进行氯化氢转化为氯气方法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氯化氢制备氯气的方法主要可分为电解法、直接氧化法和催化氧化法三种,目前已实现工业化并稳定运行的只有德国伍德的盐酸电解法和日本住友化学的催化氧化法。但电解法存在运行成本高,投资大,对盐酸原料中的杂质非常敏感,而副产的氯化氢气体或盐酸中都或多或少含有其它杂质,因此盐酸电解制氯技术无法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催化氧化法具有氯化氢原料适应性强,能耗低,操作稳定等优点,成为国内外氯化氢制氯技术的首选。在氯化氢催化氧化工艺中,催化剂是影响反应转化率、反应效率等的重要因素,是催化氧化技术的核心,其主要由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组成,使用的载体材料多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氧化铝是一种孔隙发达的多孔性物质,特点是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孔径分布范围广,高温稳定,具有丰富的酸碱位点,同时,其晶型众多,可适应不同反应条件所要求的晶相,是能源化工、精细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孔径可调的氧化铝载体,其特征在于,颗粒内孔径沿直径从中心到外表面逐渐增大,其孔道直径,颗粒中心处比50%粒径处的平均孔径小1~8nm,50%粒径处比80%粒径处的平均孔径小约1~5nm,80%粒径处比颗粒外表面的平均孔径小1~5nm;/n吸水率为65%~75%,比表面积为120~22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径可调的氧化铝载体,其特征在于,颗粒内孔径沿直径从中心到外表面逐渐增大,其孔道直径,颗粒中心处比50%粒径处的平均孔径小1~8nm,50%粒径处比80%粒径处的平均孔径小约1~5nm,80%粒径处比颗粒外表面的平均孔径小1~5nm;
吸水率为65%~75%,比表面积为120~220m2/g,孔容为0.6~0.8mL/g,孔道直径分布在10nm~20nm。
2.一种孔径可调的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氧化铝前驱体、含硅物质和助挤剂混合,加入胶溶剂捏合,挤条成型,为颗粒;
(2)然后在温度60℃~180℃条件下干燥1~4h;
(3)在250℃~450℃条件下,预焙烧1~8h,获得预焙烧后载体;
(4)在预焙烧后的颗粒物表面,喷洒酸性溶液A,然后再喷洒酸性溶液B,在室温下静置1~3h;
(5)在60℃~180℃条件下干燥1~4h,在500~1000℃下高温焙烧1~8h,即可获得所述的孔径可调的氧化铝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各个组份的重量份数如下: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琪敏,梅倩雯,袁茂全,崔巍,陈斌武,马斌全,孙策,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