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颈部动脉线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43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放射科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颈部动脉线圈固定装置,包括外带层,及粘接在所述外带层内侧的框架层,所述框架层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线圈盒体、接口板及右线圈盒体,所述接口板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左线圈盒体及右线圈盒体连通,所述接口板设有与核磁系统处理器接通的信号线。本申请中装置可便于收紧紧贴患者的颈部,使左线圈盒体及右线圈盒体更加紧贴患者的颈部动脉皮肤,使检测到的信息更加清楚,从而方便医务人员作出精准的诊断;而且,由于线圈盒体在相应的滑槽内部可以左右滑动调节。从而便于调节左线圈盒体及右线圈盒体在相应滑槽上的位置,便于对患者的颈部动脉进行成像检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颈部动脉线圈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放射科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颈部动脉线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在现代医院建设中,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放射科的设备一般有普通X线拍片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等。目前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的颈动脉线圈结构单一,没有固定装置,且不便于对患者颈部进行灵活固定,容易影响成像质量;并且,这种相应的结构较为笨重,不便于灵活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颈部动脉线圈固定装置,该装置便于对患者颈部进行灵活固定,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方案为: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颈部动脉线圈固定装置,包括外带层,及粘接在所述外带层内侧的框架层,所述框架层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颈部动脉线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带层(1),及粘接在所述外带层(1)内侧的框架层(2),所述框架层(2)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线圈盒体(4)、接口板(5)及右线圈盒体(6),所述接口板(5)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左线圈盒体(4)及右线圈盒体(6)连通,所述接口板(5)设有与核磁系统处理器接通的信号线(7),所述框架层(2)开设有左滑槽(8)、固定槽(9)及右滑槽(10),所述左线圈盒体(4)设置在所述左滑槽(8)内,所述接口板(5)设置在所述固定槽(9)内,所述右线圈盒体(6)设置在所述右滑槽(10)内,所述外带层(1)上外侧有尼龙钩带(13),所述框架层(2)上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颈部动脉线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带层(1),及粘接在所述外带层(1)内侧的框架层(2),所述框架层(2)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线圈盒体(4)、接口板(5)及右线圈盒体(6),所述接口板(5)分别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左线圈盒体(4)及右线圈盒体(6)连通,所述接口板(5)设有与核磁系统处理器接通的信号线(7),所述框架层(2)开设有左滑槽(8)、固定槽(9)及右滑槽(10),所述左线圈盒体(4)设置在所述左滑槽(8)内,所述接口板(5)设置在所述固定槽(9)内,所述右线圈盒体(6)设置在所述右滑槽(10)内,所述外带层(1)上外侧有尼龙钩带(13),所述框架层(2)上内侧设有匹配所述尼龙钩带(13)的尼龙绒带(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值昌何开群张昕奕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