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改善磁共振成像质量的3D打印磁共振线圈内衬空腔支具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516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磁共振成像质量的3D打印磁共振线圈内衬空腔支具及制备方法,所述空腔支具包括经3D打印成型的支具本体,支具本体为上、下两半组合体,支具本体为设有加料口的空腔形式,所述空腔中设有通过加料口加入的含水有机物填充材料层;支具本体的内层轮廓呈与人体肢体或实验动物轮廓吻合的形式,支具本体的外层轮廓呈与磁共振扫描线圈的内轮廓吻合的形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改善磁共振成像质量;针对麻醉后存在肢体抽动的实验动物难以统一标准化扫描问题,改进为对所有实验动物采用同一姿势的标准化扫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改善磁共振成像质量的3D打印磁共振线圈内衬空腔支具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磁共振成像质量的3D打印磁共振线圈内衬空腔支具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特别是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以弥散张量成像为代表)对于诊断病变和评估恢复状态有重要价值。目前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技术尚未完善,腕部及手指部位弥散张量成像质量仍需改善,成像质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1.扫描线圈非专用线圈,如腕部专用线圈较昂贵,临床常用膝关节线圈扫描腕部,肢体与线圈间存在较大间隙,又如对实验动物进行扫描时,动物肢体细小,与扫描线圈存在较大间隙,间隙产生磁敏感伪影影响成像质量;2.扫面时肢体制动不足,特别在动物实验时,麻醉后的动物存在肌肉抽动,移动伪影影响成像质量。初步研究提示在间隙中填充大米能改善周围神经成像的质量。目前临床中,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常受到扫描线圈非专用部位线圈的使用限制,这对周围神经扫描成像影响较对骨、关节影响巨大,购进每个部位的专用线圈会增加医院的投入。设计一种全新理念的改进技术,在不增加医院投入的基础上,获得高质量的周围神经成像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改善磁共振成像质量的3D打印磁共振线圈内衬空腔支具,其特征是:包括经3D打印成型的支具本体,支具本体为上、下两半组合体,支具本体为设有加料口的空腔形式,所述空腔中设有通过加料口加入的含水有机物填充材料层;支具本体的内层轮廓呈与人体肢体或实验动物轮廓吻合的形式,支具本体的外层轮廓呈与磁共振扫描线圈的内轮廓吻合的形式;使用状态下,所述支具本体使用状态下设置在人体肢体与磁共振扫描线圈之间,内层与人体肢体或实验动物吻合,外层与磁共振扫描线圈吻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善磁共振成像质量的3D打印磁共振线圈内衬空腔支具,其特征是:包括经3D打印成型的支具本体,支具本体为上、下两半组合体,支具本体为设有加料口的空腔形式,所述空腔中设有通过加料口加入的含水有机物填充材料层;支具本体的内层轮廓呈与人体肢体或实验动物轮廓吻合的形式,支具本体的外层轮廓呈与磁共振扫描线圈的内轮廓吻合的形式;使用状态下,所述支具本体使用状态下设置在人体肢体与磁共振扫描线圈之间,内层与人体肢体或实验动物吻合,外层与磁共振扫描线圈吻合。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磁共振成像质量的3D打印磁共振线圈内衬空腔支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全梁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