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医疗研究技术领域,提供了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通过依次收集预设数量的心肌梗死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获得患者的MRI图像,对左、右冠状动脉分别以VR、CPR及MIP成像,通过描述性方法对比分析MRI检出的梗死节段以及CAG、CTA结果,参照CAG结果,对MRI与CAG、CTA鉴别诊断、预测评估冠脉病变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研究
,尤其涉及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增长趋势,逐渐发展成为致死率最高的临床疾病,其中心肌梗死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心肌梗死大小进行精准评估,有利于了解患者心肌受损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策略,进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检查方法包括心脏CTA、冠脉造影、MRI灌注成像均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心肌延迟增强MRI可以判断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区分透壁与非透壁,是目前评价心肌梗死的最理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预设数量的心肌梗死患者病例;S2、对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获得患者的MRI图像;S3、对左、右冠状动脉分别以VR、CPR及MIP成像,通过描述性方法对比分析MRI检出的梗死节段以及CAG、CTA结果;S4、参照CAG结果,对MRI与CAG、CTA鉴别诊断、预测评估冠脉病变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优选的,所述对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获得患者的MRI图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形态学扫描:通过HASTE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扫描参数TR912ms、TE1.67ms,脉冲重复激发次数5次,层厚5mm,翻转角20°,视野360mm×360mm,矩阵167×256;实施两腔心、四腔心、左室基底至心尖短轴电影成像的扫描;实施心肌首过灌注扫描;在灌注扫描完成后,实施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将0.2mmol/kg造影剂注入,注入速率为2.0ml/s,并于5-10分钟后开始扫描。优选的,采用血管数字化造影仪对左、右冠状动脉以VR、CPR及MIP成像。优选的,所述实施心肌首过灌注扫描,具体为:将0.1mmol/kg造影剂GD-DTPA经由肘静脉注入,注入速率为5ml/s,与此同时通过Truefisp序列实施由心底至心尖多层短轴、四腔心、两腔心扫描;层厚短轴8mm,四腔心、两腔心5mm屏气8s完成一次扫描,并在吸气屏气状态下完成所有图像的采集工作。优选的,所述实施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具体为:将0.2mmol/kg造影剂注入,注入速率为2.0ml/s,并于5-10分钟后开始扫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通过依次收集预设数量的心肌梗死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获得患者的MRI图像,对左、右冠状动脉分别以VR、CPR及MIP成像,通过描述性方法对比分析MRI检出的梗死节段以及CAG、CTA结果,参照CAG结果,对MRI与CAG、CTA鉴别诊断、预测评估冠脉病变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预设数量的心肌梗死患者病例。S2、对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获得患者的MRI图像:所有患者均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agnetonspectra3.0T磁共振设备进行检测,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以及6通道心脏专用相控线圈。首先进行形态学扫描:通过HASTE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扫描参数TR912ms、TE1.67ms,脉冲重复激发次数5次,层厚5mm,翻转角20°,视野360mm×360mm,矩阵167×256。实施两腔心、四腔心、左室基底至心尖短轴电影成像的扫描;实施心肌首过灌注扫描,将0.1mmol/kg造影剂GD-DTPA经由肘静脉注入,注入速率为5ml/s,与此同时通过Truefisp序列实施由心底至心尖多层短轴、四腔心、两腔心扫描;层厚短轴8mm,四腔心、两腔心5mm屏气8s完成一次扫描,并在吸气屏气状态下完成所有图像的采集工作。在灌注扫描完成后,实施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将0.2mmol/kg造影剂注入,注入速率为2.0ml/s,并于5-10分钟后开始扫描。S3、采用血管数字化造影仪对左、右冠状动脉分别以VR、CPR及MIP成像,通过描述性方法对比分析MRI检出的梗死节段以及CAG、CTA结果。S4、参照CAG结果,对MRI与CAG、CTA鉴别诊断、预测评估冠脉病变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实施例2本实施例根据实施例1提供的研究方法对某医院的2018年9月~2020年2月因临床发现心肌梗死28例患者进行研究。包括以下步骤:患者活动后心悸,胸闷胸前区疼痛。磁共振心脏灌注成像检查的28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最大年龄为36岁,最小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7岁,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25例实施CTA检查处理,20例实施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处理。所有患者均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agnetonspectra3.0T磁共振设备,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以及6通道心脏专用相控线圈。形态学扫描:通过HASTE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扫描参数TR912ms、TE1.67ms,脉冲重复激发次数5次,层厚5mm,翻转角20°,视野360mm×360mm,矩阵167×256。实施两腔心、四腔心、左室基底至心尖短轴电影成像的扫描。实施心肌首过灌注扫描,将0.1mmol/kg造影剂GD-DTPA经由肘静脉注入,注入速率为5ml/s,与此同时通过Truefisp序列实施由心底至心尖多层短轴、四腔心、两腔心扫描;层厚短轴8mm,四腔心、两腔心5mm屏气8s完成一次扫描,并在吸气屏气状态下完成所有图像的采集工作。在灌注扫描完成后,实施心肌延迟增强扫描,将0.2mmol/kg造影剂注入,注入速率为2.0ml/s,并于5-10分钟后开始扫描。2MRI图像分析:28例心梗患者中,首过效应均发现灌注减低或充盈缺损,所有患者延迟增强扫描都出现高信号灶,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分级遵循以下方式,坏死在左室壁厚中的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76%-100%、51%-75%、26%-50%、1%-25%,任一部位占据整个室壁的坏死鉴别诊断为透壁梗死。本组病例有16例为透壁心肌梗死,12例为非透壁心肌梗死。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收集预设数量的心肌梗死患者病例;/nS2、对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获得患者的MRI图像;/nS3、对左、右冠状动脉分别以VR、CPR及MIP成像,通过描述性方法对比分析MRI检出的梗死节段以及CAG、CTA结果;/nS4、参照CAG结果,对MRI与CAG、CTA鉴别诊断、预测评估冠脉病变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n
【技术特征摘要】
1.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预设数量的心肌梗死患者病例;
S2、对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获得患者的MRI图像;
S3、对左、右冠状动脉分别以VR、CPR及MIP成像,通过描述性方法对比分析MRI检出的梗死节段以及CAG、CTA结果;
S4、参照CAG结果,对MRI与CAG、CTA鉴别诊断、预测评估冠脉病变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与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患者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获得患者的MRI图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形态学扫描:通过HASTE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扫描参数TR912ms、TE1.67ms,脉冲重复激发次数5次,层厚5mm,翻转角20°,视野360mm×360mm,矩阵167×256;
实施两腔心、四腔心、左室基底至心尖短轴电影成像的扫描;
实施心肌首过灌注扫描;
在灌注扫描完成后,实施心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
申请(专利权)人:刘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