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19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包括面罩本体,面罩本体为透明薄膜且四周封闭形成内部空间,面罩本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套头口和操作口,套头口和操作口的边缘均设有松紧带。基于上述结构,该隔离面罩的面罩本体可防止病人因张口呼气、失控咳嗽、打喷嚏、干呕而释放出来的飞沫、唾液、气溶胶向周围扩散,保护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免受病毒感染和环境物品不被病毒粘附,避免病毒广泛传播。由此,该隔离面罩填补了本领域的技术空白,使得医护人员可在围蔽病毒的条件下进行诊疗操作,有效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防护和临床推广应用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
技术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简称“新冠”)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目前正处于爆发流行期,在其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确诊重症病人进行气管、胃管插管抢救,以及使用专用棉签在病人的鼻咽部抹擦采集用于核酸检查的鼻咽拭子标本。在进行上述操作时,病人会因张口呼气、咳嗽、打喷嚏、干呕而释放出一些含病毒的飞沫、唾液,产生污染环境物品的气溶胶,又由于这些操作必须与病人面对面、近距离的进行,因此医护人员很容易被含病毒的飞沫或气溶胶粘附到头面部或身上,尽管医护人员都穿戴有防护服,但上述操作仍然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严重危及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面对上述问题,目前临床上尚无可隔离飞沫和气溶胶、防止其向周围扩散的措施和防护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飞沫向周围扩散的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为透明薄膜且四周封闭形成内部空间,所述面罩本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套头口和操作口,所述套头口和所述操作口的边缘均设有松紧带;所述面罩本体的长度为40-60cm,所述套头口的口径变化范围为10-50cm,所述操作口的口径变化范围为10-50c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面罩本体为圆筒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面罩本体的长度为45-55c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面罩本体的长度为50c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套头口缩小时的最小口径为20c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套头口张开时的最大口径为40c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口缩小时的最小口径为20c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口张开时的最大口径为40c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面罩本体的材质为白色透明塑料薄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松紧带为弹性橡胶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进行插管抢救或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时,只需先通过套头口将面罩本体套于病人的头部并使之罩住病人的整个面部,然后再将插管的手或持有鼻咽拭子棉签的手通过操作口伸入面罩本体的内部空间,即可对病人的鼻咽喉部进行相关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并且,由于面罩本体是透明可视的,因此医护人员能够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上述操作,视线不受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面罩本体可防止病人因张口呼气、失控咳嗽、打喷嚏、干呕而释放出来的飞沫、唾液、气溶胶向周围扩散,保护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免受病毒感染和环境物品不被病毒粘附,避免病毒广泛传播。由此,该隔离面罩填补了本领域的技术空白,使得医护人员可在围蔽病毒的条件下进行诊疗操作,有效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防护和临床推广应用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离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离面罩的尺寸标注示意图。图中:1、面罩本体;2、套头口;3、操作口;4、松紧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主要包括面罩本体1,面罩本体1为透明薄膜且四周封闭形成内部空间,面罩本体1设有与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套头口2和操作口3,套头口2和操作口3的边缘均设有松紧带4。在进行插管抢救或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时,只需先通过套头口2将面罩本体1套于病人的头部并使之罩住病人的整个面部,然后再将插管的手或持有鼻咽拭子棉签的手通过操作口3伸入面罩本体1的内部空间,即可对病人的鼻咽喉部进行相关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并且,由于面罩本体1是透明可视的,因此医护人员能够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上述操作,视线不受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面罩本体1可防止病人因张口呼气、失控咳嗽、打喷嚏、干呕而释放出来的飞沫、唾液、气溶胶向周围扩散,保护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免受病毒感染和环境物品不被病毒粘附,避免病毒广泛传播。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隔离面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面罩本体1为圆筒形,套头口2和操作口3分别设于面罩本体1相对的两端。基于此,该隔离面罩可保证医护人员在进行插管抢救或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时与病人面对面,符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减少对医护人员的干扰。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隔离面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面罩本体1的长度L为40-60cm;进一步地,面罩本体1的长度L为45-55cm;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面罩本体1的长度L为50cm。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隔离面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得益于松紧带4的弹性,套头口2的尺寸可变化,其口径A的变化范围为10-50cm;进一步地,套头口2缩小时的最小口径A为20cm,张开时的最大口径A为40cm。如此,该隔离面罩可顺利地套在大部分病人的头部,并且不易脱落,舒适度高,密封性好。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隔离面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得益于松紧带4的弹性,操作口3的尺寸可变化,其口径B的变化范围为10-50cm;进一步地,操作口3缩小时的最小口径B为20cm,张开时的最大口径B为40cm。如此,医护人员的双手可同时从操作口3伸入面罩本体1的内部空间进行操作,并且,操作口3不会限制医护人员的动作幅度。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面罩本体1由环保、无毒、无味、高清、不易破损、防水、防渗透的白色透明塑料薄膜制作而成,松紧带4则选用弹性适宜、不易断裂、性价比高的弹性橡胶带。由此,该隔离面罩具有易于制作、成本低、经济性好、轻便防水等优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面罩本体1和松紧带4可根据物价成本和临床使用效果进行调整,选取最优性价比的材料。示例性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的使用方法如下:S1、让病人保持面向操作者的插管体位(卧位或坐位),准备好相关用具;S2、通过套头口2将面罩本体1套于病人的头部并使之罩住病人的整个面部,包括额头和下巴,让助手或自己用一只手托住面罩本体1远离病人的一端并保持平稳;S3、让病人张口,手持插管或鼻咽拭子棉签通过操作口3伸入面罩本体1的内部空间,对病人的鼻咽喉部进行相关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为透明薄膜且四周封闭形成内部空间,所述面罩本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套头口和操作口,所述套头口和所述操作口的边缘均设有松紧带;/n所述面罩本体的长度为40-60cm,所述套头口的口径变化范围为10-50cm,所述操作口的口径变化范围为10-50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为透明薄膜且四周封闭形成内部空间,所述面罩本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套头口和操作口,所述套头口和所述操作口的边缘均设有松紧带;
所述面罩本体的长度为40-60cm,所述套头口的口径变化范围为10-50cm,所述操作口的口径变化范围为10-5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为圆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的长度为45-55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头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的长度为50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资青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