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19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包括四周封闭的罩体和布置在罩体两侧的挂耳,罩体为透明结构,罩体上开设有用于罩设在患者的鼻腔以及口腔上的罩口,罩体上还开设有操作口,罩体内设置有连通操作口与罩口的腔体。操作人员在取咽拭子时,由于罩体为透明结构,操作人员可站在患者的侧方将棉签从操作口经过腔体最终送入口腔内,并透过罩体观察整个操作;罩体的四周封闭,患者呼出的飞沫等会受到腔体的腔壁的隔离,对操作人员具有隔离保护作用,避免操作人员受到感染而产生安全隐患。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限制病人的飞沫向空气中扩散的隔离防护用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本领域的技术空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
本技术涉及面罩
,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
技术介绍
传染性疾病是一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疾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等方式进行传播。对于通过空气对人体的呼吸道粘膜等进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在对疾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群反复取咽拭子标本做核酸检查,进行辅助疾病的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简称“新冠”)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目前正处于爆发流行期。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使用专用棉签在病人的咽部抹擦采集用于核酸检查的咽拭子标本。取咽拭子时,护士等操作者需要与患者面对面,患者张大嘴后操作者用专用棉签在患者的咽喉部、上颚、扁桃体部来回抹擦采集其分泌液。患者张口动作、及棉签接触咽喉部时,患者会出现咳嗽、恶心等症状,此时由患者口中喷出的唾液、飞沫等与空气结合会产生气溶胶,导致含病毒的飞沫或气溶胶向周围环境中扩散,又由于这些操作必须与病人面对面、近距离的进行,即使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飞沫与气溶胶也会因粘附到操作者的头部、面部或身上而向外扩散,产生安全隐患。面对上述问题,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限制病人的飞沫向空气中扩散的隔离防护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取咽拭子时飞沫向外扩散、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包括四周封闭的罩体和布置在所述罩体两侧的挂耳,所述罩体为透明结构,所述罩体上开设有用于罩设在患者的鼻腔以及口腔上的罩口,所述罩体上还开设有操作口,所述罩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操作口与所述罩口的腔体。优选地,所述操作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罩口的口径。优选地,所述罩体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操作口与罩口分别布置在所述罩体相对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罩口处布置有弹性圈。优选地,所述罩口在自然状态下的口径a为12-20cm,所述罩口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最大的口径A为20-30cm。优选地,所述罩口在自然状态下的口径a为15cm,所述罩口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最大的口径A为25cm。优选地,所述操作口与罩口相对的距离L为13-20cm。优选地,所述操作口的口径D为6-12cm。优选地,所述操作口的口径D为10cm。优选地,所述罩体的材料为塑料薄膜。本技术的一种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操作人员在取咽拭子时,只需通过挂耳将该隔离面罩固定在患者的面部,再手持咽拭子棉签将其穿过罩体的腔体并进入患者的口腔即可完成操作;由于罩体为透明结构,操作人员可站在患者的侧方将棉签从操作口经过腔体最终送入口腔内,并透过罩体观察整个操作;罩体的四周封闭,患者呼出的飞沫等会受到腔体的腔壁的隔离,对操作人员具有隔离保护作用,避免操作人员受到感染而产生安全隐患,避免病毒广泛传播;另外,该隔离面罩还具有使用简单、方便、经济、防水等优点。基于此,该隔离面罩填补了本领域的技术空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的剖视图。图中,1、罩体;2、挂耳;3、罩口;4、操作口;5、腔体;6、弹性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一种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包括罩体1和挂耳,挂耳共有两个,两个挂耳对称固定在罩体1上。挂耳为弹性材料,挂耳在收缩后的长度为10cm,挂耳采用缝制的方式固定在罩体1上。罩体1为由透明材料制作成型的透明结构,透明结构便于操作人员观看咽拭子的操作情况。择优选取地,罩体1的材料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无毒无味且防水防渗透,同时塑料薄膜不易破损,可以有效隔绝飞沫、气溶胶等。罩体1为圆筒形结构,罩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挂耳缝制固定在罩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两端的通孔中靠近挂耳一侧的通孔为用于罩设在鼻腔以及口腔上的罩口3、远离挂耳一侧的通孔为操作口4,操作口4用于供操作人员取咽拭子。在使用时,患者将该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通过挂耳固定在面部,罩口3包围住鼻腔和口腔,利用操作口4插入以及取出咽拭子。罩体1的内腔形成供操作人员取咽拭子的腔体5,罩口3和操作口4通过腔体5连通,腔体5的腔壁可以隔离患者的飞沫、气溶胶等。操作口4与罩口3相对的距离L为13cm至20cm,腔体5的长度尺寸大,可提高隔离效果。罩体1于罩口3处布置有弹性圈6,弹性圈6被缝制在罩体1上,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圈6为橡胶圈。罩口3在弹性圈6弹力张开后的最大口径A为20cm至30cm,在本实施例中,罩口3的最大口径A为25cm;罩口3在弹力回缩后自然状态下的口径a为12cm至20cm,在本实施例中,罩口3在自然状态下的口径a为15cm,该尺寸可满足大部分体型的患者使用。操作口4的口径小于罩口3的口径,操作口4的口径D为6cm至12cm,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口4的口径D为10cm。操作口4的边缘自身翻折后进行缝制,以增强罩体1在操作口4处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更容易塑性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棉签。示例性地,本技术的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的使用方法如下:S1、患者端坐后面向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准备好咽拭子的试管、棉签和标本袋;S2、操作人员将该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固定在患者的面部,罩体1上的弹性圈6包裹在患者的鼻梁和下巴的外围以使罩口3罩设鼻腔和口腔上,罩体1为柔性的塑料薄膜,罩体1贴覆在患者的面部,患者的耳朵与口腔之间的间隔在20cm左右,罩体1发送形变,使得操作口4与罩口3之间的距离只有5cm左右,此时,棉签穿过操作口4与罩口3可接触到口腔内部;S3、患者深吸气并尽量憋气后张大嘴巴,操作人员左手托住该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的操作口4并使罩体1尽量水平,右手持咽拭子棉签使棉签快速通过操作口4、腔体5以及罩口3并送至患者的咽部,操作人员站立在患者的侧方通过透明的罩体1观察患者的口腔结构并控制咽拭子的擦拭动作,在采集咽拭子标本后将咽拭子从操作口4退出;S4、操作完毕,取下隔离面罩,将其当作一次性医疗垃圾丢弃或消毒后留待下次使用(依隔离面罩的材质而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还可应用于临床上的其他操作,例如鼻拭子、吸痰等,其产生的技术效果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操作人员在取咽拭子时,由于罩体为透明结构,操作人员可站在患者的侧方将棉签从操作口经过腔体最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周封闭的罩体和布置在所述罩体两侧的挂耳,所述罩体为透明结构,所述罩体上开设有用于罩设在患者的鼻腔以及口腔上的罩口,所述罩体上还开设有操作口,所述罩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操作口与所述罩口的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周封闭的罩体和布置在所述罩体两侧的挂耳,所述罩体为透明结构,所述罩体上开设有用于罩设在患者的鼻腔以及口腔上的罩口,所述罩体上还开设有操作口,所述罩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操作口与所述罩口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罩口的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操作口与罩口分别布置在所述罩体相对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口处布置有弹性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耳式病人飞沫隔离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口在自然状态下的口径a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资青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