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鱿鱼糜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14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动鱿鱼糜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生器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漏板(2),底漏板(2)上方设置有与缸体(1)横断面相匹配的滤网(3),所述滤网(3)的网眼大小仅为0.3mm,所述缸体(1)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手柄(4)和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的顶端铰接有上手柄(6),所述上手柄(6)上铰接有连杆(7),连杆(7)的底端连接有活塞(8),所述活塞(8)与缸体(1)有较小的配合间隙,能够穿过缸体(1)顶部的开口并进入缸体(1)的内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鱿鱼糜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产品深加工工具,特别是一种手动鱿鱼糜发生器。
技术介绍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鱿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属于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海产品。鱿鱼可以经过炒、煮、烤等多种烹饪方法进行处理,也可以将其制作成鱿鱼糜食用。传统上需要采用结构相对复杂的大型自动化设备,将鱿鱼肉磨制或压制成鱿鱼糜,此类的设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操作起来相对繁琐,而且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的手动鱿鱼糜发生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手动鱿鱼糜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生器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漏板2,底漏板2上方设置有与缸体1横断面相匹配的滤网3,所述滤网3的网眼大小仅为0.3mm,所述缸体1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手柄4和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的顶端铰接有上手柄6,所述上手柄6上铰接有连杆7,连杆7的底端连接有活塞8,所述活塞8与缸体1之间有配合间隙,能够穿过缸体1顶部的开口并进入缸体1的内腔中。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种结构形式的手动鱿鱼糜发生器,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的大型、复杂的鱿鱼糜加工设备所存在的成本高、体积大等缺陷,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它只需要一个人便可以操作,不需要使用电机等电执行机构,因此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体积小巧,操作起来灵活方便。并且这种手动式的鱿鱼糜发生器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手动鱿鱼糜发生器,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漏板2,底漏板2上方设置有与缸体1横断面相匹配的滤网3,所述滤网3的网眼大小仅为0.3mm,所述缸体1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手柄4和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的顶端铰接有上手柄6,所述上手柄6上铰接有连杆7,连杆7的底端连接有活塞8,所述活塞8与缸体1之间有一个配合间隙,能够穿过缸体1顶部的开口并进入缸体1的内腔中。本种结构形式的手动鱿鱼糜发生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将鱿鱼去骨后切块,鱿鱼块的大小以能够放入缸体1为准,将鱿鱼块放入到缸体1中,然后将活塞8置于缸体1的顶部开口处,下压上手柄6,上手柄6做摆动,带动活塞8向下运动,活塞8对鱿鱼块进行挤压,在压力的作用下,鱿鱼块从滤网3的网眼中被挤压出来,由于滤网3的网眼孔径很小(0.3mm),因此鱿鱼块可以快速、顺畅地变成细小的鱿鱼糜并从缸体1中排出;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具有不同网眼大小的滤网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动鱿鱼糜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生器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漏板(2),底漏板(2)上方设置有与缸体(1)横断面相匹配的滤网(3),所述滤网(3)的网眼大小仅为0.3mm,所述缸体(1)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手柄(4)和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的顶端铰接有上手柄(6),所述上手柄(6)上铰接有连杆(7),连杆(7)的底端连接有活塞(8),所述活塞(8)与缸体(1)之间有配合间隙,能够穿过缸体(1)顶部的开口并进入缸体(1)的内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鱿鱼糜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生器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漏板(2),底漏板(2)上方设置有与缸体(1)横断面相匹配的滤网(3),所述滤网(3)的网眼大小仅为0.3mm,所述缸体(1)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强岳洋尚恩和姜丹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渔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