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951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主要栽培步骤如下:基地选择。再是定植前准备和定植。在每年的元月至三月作窝盘,土垒成圆馒头形状,加入生物有机肥;定植时,植株间距为3m*3m,灌定根水,覆盖地膜,撒上防止蜗牛、土蚕的药剂。第三步培育树形。定植45d后,苗叶长出3~5个粗壮叶芽后,枝条长至20cm时,二级主枝长至近2m时,分别进行摘心处理;临近冬季时,进行拉枝、定干、定方位。最后是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在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合理高效安全科学施肥喷洒药剂,提高植株抗性,进而抵抗病虫危害。本方法详细介绍了藤椒栽培技术要点,提高了藤椒的栽培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我国藤椒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藤椒,因其枝叶披散,延长状若藤蔓,故称藤椒;多年生灌木,高3~5米的落叶小乔木;茎枝多锐刺,叶面稍粗皱;或为椭圆形,小叶柄甚短或无柄。花序近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果紫红色,有微凸起少数油点,种子径3~4mm,褐黑色。花期在四五月,果期八月到十月。在我国西南、华东、华中及华北等地都有生长。根、茎、叶、果及种子均药用,可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藤椒为喜阳性树种,性喜光照和干燥温凉的气候环境,比较耐旱。通常年平均气温在18℃作为,年降雨量约1000mm的地区生长发育良好。但不耐涝,长时间积水会导致椒树死亡。对土壤要求也不严格,pH值6.5~8.0范围内均可生长。藤椒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在我国民间作为中药被广泛应用。已有研究发现,藤椒具有抗菌消炎、镇痛作用;抗氧化作用;保肝作用;驱蚊作用;解热活性;杀鱼活性;增强免疫力;解痉等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藤椒的药理作用与木脂素、生物碱类、黄酮类和酚类物质的活性密切相关。近年来,藤椒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作物,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绿化环保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藤椒栽培的研究不断推进,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以回应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先是基地选择。栽培基地海拔不能低于1500吗,冬季积雪浅,且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不能低于1000mm,排水灌溉系统需良好,土壤pH值在5.6~10之间。再是定植前准备和定植。在每年的元月至三月作窝盘,先打一次除草剂;将土地深翻30cm,取周围表土垒成直径1.5m,高0.5m左右的圆馒头形状,加入含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定植时,植株间距为3m*3m,以便施肥、修枝和农药喷洒,为藤椒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灌定根水,覆盖地膜,幼苗栽入窝盘中心处,周围撒上防止蜗牛、土蚕的药剂。第三步培育树形。定植45d后,苗叶长出3~5个粗壮叶芽后,枝条长至20cm时,二级主枝长至近2m时,分别进行摘心处理;临近冬季时,进行拉枝、定干、定方位。最后是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在花芽萌发期施用生长调节剂,定植两个月后,清除地膜,在雨后给每个植株附近施复合肥,主枝生产一倍,就再次施肥,挂果后,每年开春施高氮复合肥,需壮树势时多施磷肥;促根壮果开花时为了增产多施钾肥补充养分;在采摘前提前施高氮复合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栽植后叶面喷施氨基酸类抗逆剂,根部灌生根类和防根腐类的药剂;栽培后在根上主干部环施防治蜗牛的药剂和地下害虫杀虫剂;移栽后,18d后若有病虫害,在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杀虫药剂;夏季注意施叶面肥,防范夜蛾;从九月开始防范锈病,施用三唑美、戊唑或咪鲜胺,与其他药剂一起使用,同时增加保叶剂,每月一次,到十一月止;在今后的年份,也要注意同样的病虫害,还要预防霉菌等;合理高效安全科学施肥喷洒药剂,提高植株抗性,进而抵抗病虫危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方法详细介绍了藤椒栽培技术要点,提高了藤椒的栽培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我国藤椒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主要栽培步骤如下:先是基地选择。栽培基地海拔不能低于1500吗,冬季积雪浅,且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不能低于1000mm,排水灌溉系统需良好,土壤pH值在5.6~10之间。再是定植前准备和定植。藤椒各个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大,保持30cm以上的土壤厚度即可。在每年的元月至三月作窝盘,将土地深翻30cm,取周围表土垒成直径1.5m,高0.5m左右的圆馒头形状,否则在藤椒生长初期易缺水、被大风刮倒;在作窝盘的同时加入含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在作窝盘前打一次除草剂;定植时,植株间距为3m*3m,以便施肥、修枝和农药喷洒,为藤椒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用壮根粉喷雾将幼苗根部营养土湿润,边盖地膜,灌定根水,将藤椒幼苗栽入窝盘中心处,盖好后边缘用土压好防止大风吹起盖苗,苗心的地膜口用细土掩盖好,防止水分蒸发;幼苗周围撒上防止蜗牛、土蚕的药剂,同时在一周后用根壮丰兑水再灌施一次。第三步培育树形。定植45d后,进行摘心处理,当苗叶长出3~5个粗壮叶芽后,剪掉原有的底端叶芽和弱枝;在枝条长至20cm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当二级主枝长至近2m时,进行断尖5cm处理;临近冬季时,进行拉枝、定干、定方位。最后是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在花芽萌发期施用生长调节剂,定植两个月后,清除地膜,在雨后给每个植株附近施复合肥,主枝生长一倍,就再次施肥,挂果后,每年开春施高氮复合肥,需壮树势时多施磷肥;促根壮果开花时为了增产多施钾肥补充养分;在采摘前提前施入高氮复合肥,防止采摘后植株没有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肥效吸收不足,导致抽枝慢,影响来年产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栽植后叶面喷施氨基酸类抗逆剂,根部灌生根类和防根腐类的药剂;栽培后在根上主干部环施防治蜗牛的药剂和地下害虫杀虫剂;移栽后,18d后若有病虫害,在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杀虫药剂;夏季注意施叶面肥,防范夜蛾;从九月开始防范锈病,施用三唑美、戊唑或咪鲜胺,与其他药剂一起使用,同时增加保叶剂,每月一次,到十一月止;在今后的年份,也要注意同样的病虫害,还要预防霉菌等;合理高效安全科学施肥喷洒药剂,提高植株抗性,进而抵抗病虫危害。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栽培步骤为:基地选择。再是定植前准备和定植。在每年的元月至三月作窝盘,土垒成圆馒头形状,加入生物有机肥;定植时,植株间距为3m*3m,灌定根水,覆盖地膜,撒上防止蜗牛、土蚕的药剂。第三步培育树形。定植45d后,苗叶长出3~5个粗壮叶芽后,枝条长至20cm时,二级主枝长至近2m时,分别进行摘心处理;临近冬季时,进行拉枝、定干、定方位。最后是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在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合理高效安全科学施肥喷洒药剂,提高植株抗性,进而抵抗病虫危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栽培步骤为:基地选择。再是定植前准备和定植。在每年的元月至三月作窝盘,土垒成圆馒头形状,加入生物有机肥;定植时,植株间距为3m*3m,灌定根水,覆盖地膜,撒上防止蜗牛、土蚕的药剂。第三步培育树形。定植45d后,苗叶长出3~5个粗壮叶芽后,枝条长至20cm时,二级主枝长至近2m时,分别进行摘心处理;临近冬季时,进行拉枝、定干、定方位。最后是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在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合理高效安全科学施肥喷洒药剂,提高植株抗性,进而抵抗病虫危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栽培基地海拔不能低于1500吗,冬季积雪浅,且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不能低于1000mm,排水灌溉系统需良好,土壤pH值在5.6~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藤椒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定植时植株间距为3m*3m,以便施肥、修枝和农药喷洒,为藤椒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王镇滔
申请(专利权)人:衡东县远鹏黄贡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