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培育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的技术路线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95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栽培法的不足,设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路线和关键节点技术,以实现以下发明专利技术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培育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为:砧木与接穗选择—基础苗培育(嫁接)—提根处理—整形修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培育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4个步骤:第一步:选择适宜的嫁接组合;第二步:基础苗培育;第三步:嫁接及提根处理;第四步:整形修剪。本发明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了名品紫斑牡丹的快速繁殖难题;化解了困扰树状紫斑牡丹培育中根蘖滋生,实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动态平衡,加速生长,实现健康长寿,延长经济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培育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的技术路线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牡丹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培育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的技术路线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紫斑牡丹被定义为牡丹中的巨人,本身树体高大,其自然株丛一般最终可以形成株高2.2米上下,冠径2.5-3.0米的个体。生物学特性限制了它的继续生长。紫斑牡丹自身是一种丛生型灌木。自然形成具有明显主干的树状冠形的机率微乎其微。但是在临夏、临洮、陇西及兰州等传统的紫斑牡丹栽培中心区域,庭院栽植中,却十分推崇具有主干的树状紫斑牡丹植株,即所谓的独本(桩)树牡丹。每一株名品独本紫斑牡丹,都如同一株株姿态非凡的牡丹树盆景,摇曳多姿,身价不菲。由于牡丹易生根蘖,独本植株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般很难形成。自然状态下,这种植株十分难得。按常规种植,没有几十年的光景,根本培养不出来,很难形成大树。原因在于传统的栽培法明显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技术不成体系。第一:缺乏强大的根系。传统的嫁接多采用芍药根,最终利用接穗品种自身生根形成根系,没有明显主根,入土深度有限。而采用药用粉丹根系嫁接,寿命短、抗性差不说,还抑制接穗品种产生自生根系,也不理想。采用实生苗直接培育,又不能保证优良品种。第二:管理上主要采用的是“抑蘖保干”之法。每年春秋通过人工反复抹除和撇除萌生的根蘖(俗称脚芽)。没有深究紫斑牡丹根蘖的生成机理和地上部萌芽成枝规律。是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维护地上部生长。第三:无法解决大量接穗需求,限制了优良品种的快速扩繁。第四:缺乏对紫斑牡丹萌芽成枝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的掌握,无法解决或者平衡术提升在与开花结实,开花数量与质量等相辅相成要素之间的矛盾。本专利技术以近年来的紫斑牡丹生物学特性研究最新成果为基础,汲取最新的春季嫩枝嫁接技术精华,提出一套完成的技术路线,多种关键技术组合配套,克服了上述不足,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简单易学的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培育方法。实践也已证明,成效显著。三年成形,五年成树,通过10-12年,就可培养出冠径一米以上的名品树状紫斑牡丹。本方法由于利用了主根发达的紫斑牡丹实生苗强大根系,又通过科学修剪打破了生理临界的禁锢,找到了快速生长的关键,实现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在大大延续最佳观赏年限的同时,也突破了紫斑牡丹自然生长的极限,关键技术手段叠加效应,最终实现株高3-4米,冠径2-7米的个体将不成问题,且仍能保持旺盛的树体生长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栽培法的不足,设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路线和关键节点技术,以实现以下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路线,并实现先进栽培技术的组合配套。专利技术技术路线为:砧木与接穗选择—基础苗培育(嫁接)—提根处理—整形修剪技术路线中并用春季嫩枝嫁接和传统秋季嫁接两种技术手段。因此形成基础苗先培育后嫁接和先嫁接后培育两套专利技术,从而演绎出关键农艺措施大同小异,种植方式和栽培技术流程有所区别的两种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培育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的方法,该方法为两种方法并用,前为主,后做补充。方法一;采用春季高位嫩枝嫁接法第一步:选择适宜的嫁接组合利用主根发达,生长强健的3-5年生紫斑牡丹籽播实生苗作为砧木,干性强,生长势强的紫斑牡丹优良品种(如佛头青、大藕、观音面、玛瑙盘、三转、北国风光、金花状元等)的健壮脚芽或树上营养枝作为接穗。紫斑牡丹实生苗具有一条发达的主根(见图1),故可以实现根系深扎,利用深层水养分,支撑树体长高长大。而传统的利用芍药根的嫁接苗只有不定根发育而来的次生根形成须根系,根系分布层较浅。故其生长速度和长高能力及寿命明显不如利用紫斑牡丹实生苗嫁接植株。第二步:基础苗培育选出的砧木苗按3000-3500株/亩的适宜密度单行高畦垄作栽培。一般垄高15厘米上下,宽度50-60厘米,按株距70-80厘米,沿垄背最高点秋季栽植。最好采用宽窄行方便嫁接农事操作。栽植前采取常规农艺措施,深翻土地,深施足量优质腐熟有机肥+磷肥做底肥诱根深扎。砧木苗栽后一二年缓苗后及时平茬促发,三年即可培育成具有高度50厘米上下的强盛的营养枝2-3个的合格基础苗(砧木苗)。第三步:嫁接及提根处理第四年,砧木基础苗强盛营养枝顶芽萌发,新梢中下部开始半木质化时(物候期为牡丹花蕾圆桃期—初花),在原生代花果母枝二三节部位或当年生强势营养枝中下部,选取良种紫斑牡丹旺盛脚芽和树体强势营养枝顶芽段半木质化嫩枝作接穗,采用嫩枝劈接法嫁接。在保证双切面长度3-4厘米的前提下,接穗越短越好。阳光强烈,空气干燥的地区嫁接后适当遮阴15-20天,可提高成活率。嫁接植株除强化嫁接部位顶端优势的需要剪取少量枝叶外,尽量保留树体现有枝叶,维持树体的根冠平衡。春季嫩枝嫁接技术具有接穗易得,采穗基本不影响母株生长与开花结实,操作简单省工,嫁接成活率高,缓苗快,长势强等诸多优势。与传统的秋季硬枝嫁接法配合应用,可做到物尽其用。在缓解接穗压力方面作用明显。尽量保留嫁接口下砧木枝叶和未嫁接弱枝和多余枝枝叶,待接穗成活后第二年再行疏除。及时抹除控制嫁接口以下腋芽和隐芽萌发,保证枝条营养优先于接穗的枝叶生长。第五年早春剪除非嫁接枝干,控制砧木枝叶萌发。也不让开花,及时摘除接穗形成的花蕾,使树体所有营养集中于接穗枝叶生长,迅速恢复树冠。秋季开始逐步移除近根部土壤做提根处理。第六年春季彻底削平高垄,逐步耙除牡丹近根处垄上土壤,使砧木根系上胚轴根蘖发生段(见图2)脱离土壤,暴露于空气中,完成提根处理。第四:整形修剪(关键措施)打破紫斑牡丹生殖生长对顶端优势的垄断,实现营养生长优先。根据需要,可选留独本单干或2-3主干,嫁接成活后的第二年开始,抑花促萌,刺激接穗部分萌发强盛营养枝,加速树体生长。秋季即可作为合格名单树状嫁接苗出圃。保留600-700株/亩继续再培养3-4年。方法1十年左右,即可培育出一株合格的的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规格(株高1.0米,冠径>1.2米)苗木。方法2采用传统的秋季嫁接法方法二采用传统的秋季嫁接法第一步:选择适宜的嫁接组合秋季嫁接利用主根发达,粗度适宜(直径1.5-2.0厘米)的3-5年生实生苗作砧木,干性强,生长势强的紫斑牡丹优良品种(如佛头青、大藕、观音面、玛瑙盘、三转、北国风光、金花状元等)的健壮脚芽或树上营养枝为接穗秋季嫁接。嫁接口选在紫斑牡丹实生苗上胚轴形成的侧根之上根茎部光滑处(见图1),用传统的嫁接法嫁接。紫斑牡丹实生苗具有一条发达的主根(见图1),故可以实现根系深扎,利用深层水养分,支撑树体长高长大。而传统的利用芍药根的嫁接苗只有不定根发育而来的次生根形成须根系,根系分布层较浅。故其生长速度和长高能力及寿命明显不如利用紫斑牡丹实生苗嫁接植株。第二步:基础苗培育嫁接苗最好是先沙藏催根促苗成活,待其产生愈伤组织。挑选已经嫁接成活的嫁接苗,秋季气温适宜时(白天20-25℃,夜晚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培育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的技术路线,其特征在于:该技术路线为:砧木与接穗选择—基础苗培育(嫁接)—提根处理—整形修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培育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的技术路线,其特征在于:该技术路线为:砧木与接穗选择—基础苗培育(嫁接)—提根处理—整形修剪。


2.一种快速培育树状名品紫斑牡丹大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方法一;采用春季高位嫩枝嫁接法
第一步:选择适宜的嫁接组合
利用主根发达,生长强健的3-5年生紫斑牡丹籽播实生苗作为砧木苗;干性强、生长势强的紫斑牡丹优良品种的健壮脚芽或树上营养枝作为接穗;
第二步:基础苗培育
选出的砧木苗按3000-3500株/亩的密度单行高畦垄作栽培;垄高13-15厘米,宽度50-60厘米;砧木苗按株距70-80厘米,沿垄背最高点秋季栽植;采用宽窄行方便嫁接农事操作;砧木苗栽后1-2年,缓苗后及时平茬促发,三年即可培育成具有高度50厘米以上的强盛的营养枝2-3个的合格的砧木基础苗;
第三步:嫁接及提根处理
栽后第四年,砧木基础苗强盛营养枝顶芽萌发,新梢中下部开始半木质化时,在原生代花果母枝二、三节部位或当年生强势营养枝中下部,选取良种紫斑牡丹旺盛脚芽和树体强势营养枝顶芽段半木质化嫩枝作接穗,采用嫩枝劈接法嫁接;须保留嫁接口下砧木枝叶和未嫁接弱枝和多余枝枝叶,待接穗成活后第二年再行疏除;及时抹除控制嫁接口以下腋芽和隐芽萌发,保证枝条营养优先于接穗的枝叶生长;
栽后第五年,早春剪除非嫁接枝干,控制砧木枝叶萌发,使树体所有营养集中于接穗枝叶生长,迅速恢复树冠;秋季开始逐步移除近根部土壤做提根处理;
栽后第六年春季彻底削平高垄,逐步耙除牡丹近根处垄上土壤,使砧木根系上胚轴根蘖发生段脱离土壤,暴露于空气中,完成提根处理;
第四步:整形修剪
根据需要,可选留独本单干或2-3主干,嫁接成活后的第二年开始,抑花促萌,刺激接穗部分萌发强盛营养枝,加速树体生长;秋季即可作为合格名品树状嫁接苗出圃;保留600-700株/亩的名品树状嫁接苗继续再培养3-4年;
方法2采用传统的秋季嫁接法
第一步:选择适宜的嫁接组合秋季嫁接
利用主根发达,粗度直径1.5-2.0厘米的3-5年生实生苗作砧木苗;干性强、生长势强的紫斑牡丹优良品种的健壮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明林学义
申请(专利权)人:永靖县刘家峡新兴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