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制备包括C4至C12-α烯烃共聚单体单元的丙烯共聚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特定种类的茂金属络合物与包括含硼助催化剂和铝氧烷助催化剂的助催化剂体系结合使用来制备包括C4至C12-α烯烃共聚单体单元的丙烯共聚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将特定种类的茂金属络合物与包括含硼助催化剂和铝氧烷助催化剂的助催化剂体系结合用于生产包括C4至C12-α烯烃共聚单体单元的丙烯共聚物的用途。专利技术背景多年来茂金属催化剂已经被用于制造聚烯烃。无数的学术和专利出版物都描述了这些催化剂在烯烃聚合中的用途。茂金属目前在工业上使用,特别是聚乙烯和聚丙烯通常是使用环戊二烯基催化剂体系生产的。茂金属催化剂被用于丙烯聚合中以获得某些所需的聚合物性能。然而,在工业规模上特别是在多阶段聚合配置上,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还有一些问题。因此,在工艺上及工艺中催化剂特性上还有提高空间。聚丙烯用茂金属催化剂通常展现出对于氢气的非常高的分子量性能响应,即,即使由于聚合介质中氢气浓度的轻微增加,茂金属催化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聚合丙烯、至少一种选自具有4至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单体和任选的乙烯的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存在下和在氢气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括:/n(i)式(I)的络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09 EP 18171551.71.一种用于聚合丙烯、至少一种选自具有4至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单体和任选的乙烯的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存在下和在氢气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括:
(i)式(I)的络合物
其中
M为锆或者铪;
每个X独立地为σ-给体配体;
L为式-(ER102)y-的桥;
y为1或2;
E为C或Si;
每个R10独立地为C1至C20烃基基团、三(C1至C20烷基)甲硅烷基基团、C6至C20芳基基团、C7至C20芳烷基基团或C7至C20烷芳基基团,或L为亚烷基基团,例如亚甲基或亚乙基;
R1各自独立地相同或相互不同,且为CH2-R11基团,其中R11为H或直链或支链的C1至C6烷基基团、C3至C8环烷基基团、C6至C10芳基基团;
R3、R4和R5各自独立地相同或相互不同,且为H或直链或支链的C1至C6烷基基团、C7至C20芳烷基基团、C7至C20烷芳基基团或C6至C20芳基基团,前提是如果整体存在四个或更多个与H不同的R3、R4和R5基团,则R3、R4和R5中的一个或多个不是叔丁基;
R7和R8各自独立地相同或相互不同,且为H、其中R12为H或直链或支链的C1至C6烷基基团的CH2-R12基团、SiR133、GeR133、OR13、SR13、NR132,
其中
R13为直链或支链的C1至C6烷基基团、C7至C20烷芳基基团和C7至C20芳烷基基团或C6至C20芳基基团,
和/或
R7和R8是与它们被连接至其上的茚基碳一起的C4至C20碳环体系的一部分,所述C4至C20碳环体系优选地为C5环,任选地,一个碳原子能够被氮、硫或氧原子取代;
R9各自独立地相同或相互不同,且为H或直链或支链的C1至C6烷基基团;和
R2和R6都为H;和
(ii)助催化剂体系,其包括含硼助催化剂和铝氧烷助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铝氧烷助催化剂是式(X)中的一种
其中n通常为从6到20,且R能够是C1至C10烷基,优选地C1至C5烷基,或C3至C10环烷基、C7至C12芳烷基或烷芳基和/或苯基或萘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硼基助催化剂是式(Z)中的一种
BY3(Z)
其中Y独立地相同或不同,且为氢原子、具有1至约20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具有6至约15个碳原子的芳基基团、烷芳基、芳烷基、卤代烷基或卤代芳基,其在烷基中各自具有1至10个碳原子并且在芳基中各自具有6至20个碳原子或各自具有氟、氯、溴或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硼基助催化剂是含硼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之一。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硼助催化剂中的硼与所述式(I)的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M的摩尔比在0.5:1mol/mol至10:1mol/mol范围内,优选地在1:1mol/mol至10:1mol/mol范围内,特别地,在1:1mol/mol至5:1mol/mol范围内。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铝氧烷助催化剂中的铝与所述式(I)的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M的摩尔比在1:1mol/mol至2000:1mol/mol范围内,优选地在10:1mol/mol至1000:1mol/mol范围内,特别地,在50:1至500:1mol/mol范围内。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丙烯单体单元、具有4至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单体单元、任选的乙烯共聚单体单元和氢气引入聚合反应器;
b)在所述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所述丙烯单体单元、所述任选的乙烯共聚单体和具有4至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单体单元以形成丙烯和至少一种选自具有4至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单体的共聚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方法步骤b)中氢气与丙烯的摩尔比[H2/C3]至少为0.18mol/kmol。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具有至少为35kg/(g·h)的未聚合催化剂活性。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将来自方法步骤b)的包括丙烯和至少一种选自具有4至12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单体的所述共聚物的聚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提亚斯·霍夫,路易吉·雷斯科尼,西蒙·施瓦曾伯格,威尔弗里德·托尔奇,
申请(专利权)人: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