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DC-DC降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
技术介绍
电源是现代通信、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内电子设备的动力支撑,它被誉为电子设备的心脏,没有安全良好的动力,质量和可靠性就无从谈起;因此,电源产业正成为电子制造业的焦点,它应用新技术、立足高起点迅猛向前发展。一般情况下,电源要经过转换才能合乎电子系统使用的需要。现有DC-DC降压芯片中,大多是采用电流模式PWM调制方式实现,因为电压模式PWM调制方式中电压或负载的任何变化都必须先作为一个输出变化来检测,然后再由反馈环路来校正,这样就会减慢系统的响应速度,使系统无法对输入的改变作出及时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用于解决现有电压模式PWM调制方式存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所述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包括:/n锯齿波发生器,用于根据输入电压、反馈电压及基准电压产生锯齿波电压,其中所述反馈电压为输出电压的电阻分压;/nVCOM参考电压产生器,用于根据与输出电压相关的功率管漏极电压及基准电流产生VCOM参考电压,其中所述基准电流为基于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的固定值电流;/nPWM比较器,其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锯齿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其另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VCOM参考电压产生器的输出端,用于对所述锯齿波电压及所述VCOM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产生一脉冲控制信号来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包括:
锯齿波发生器,用于根据输入电压、反馈电压及基准电压产生锯齿波电压,其中所述反馈电压为输出电压的电阻分压;
VCOM参考电压产生器,用于根据与输出电压相关的功率管漏极电压及基准电流产生VCOM参考电压,其中所述基准电流为基于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的固定值电流;
PWM比较器,其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锯齿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其另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VCOM参考电压产生器的输出端,用于对所述锯齿波电压及所述VCOM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产生一脉冲控制信号来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波发生器包括:
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相应的偏置电流;
误差电流产生模块,用于对所述反馈电压及所述基准电压进行误差放大以产生误差电流;
锯齿波产生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及所述误差电流产生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偏置电流及所述误差电流之和产生所述锯齿波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模式PWM调制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流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端接入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端接入栅极控制信号,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其集电极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端及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端均接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端连接于其漏极端及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晓强,金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南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