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516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0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其旨在解决当直流充电电路出现短路电流时,直流接触器炸裂而损坏的问题,所述动触点结构在动触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第一轭铁承载动触片,并且第一轭铁与承载架之间设置有弹簧,以使动触片上的动触点与静触点保持抵接;第二轭铁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承载架上,且第二轭铁与第一轭铁相对设置;当直流充电电路中出现短路电流时,在短路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下,第一轭铁和第二轭铁之间产生电磁吸力,电磁吸力可补偿弹簧的弹力,可抵消动、静触点间的斥力,以使动、静触点保持闭合,进而能够避免直流接触器炸裂而破损的现象发生。

Moving contact structure and cont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
技术介绍
高压直流接触器是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中的重要配电控制器件,随着车载电池的容量的提升,直流充电电路中的充电电流也越大越大,从而对直流充电电路的安全等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图1所示,在直流充电电路中,电动汽车的接电端口处具有两个接线端:PIN1及PIN2;其中PIN1可以为正极端子,PIN2可以为负极端子,PIN1端子可通过一个直流接触器与电动汽车内的配电盒(PowerDistributionUnit,简称为PDU)连接,PIN2端子可通过另一个直流接触器与电动汽车内的配电盒连接,配电盒再与高压电池包的负极和负极连接。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通过控制直流接触器的动、静触点的闭合或者断开,以控制直流快充装置与高压电池包的连接。然而,当直流充电电路出现短路电流时,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产生斥力而断开,从而导致直流接触器炸裂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当直流充电电路中出现短路电流时,能够使动触点与静触点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架、推杆及至少一组动触点组件;/n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承载架的一侧,所述动触点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架的另一侧;/n所述动触点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架上的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弹簧、第一轭铁、动触片及第二轭铁;/n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架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轭铁连接,所述动触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轭铁上;所述第二轭铁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并与所述第一轭铁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架、推杆及至少一组动触点组件;
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承载架的一侧,所述动触点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架的另一侧;
所述动触点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架上的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弹簧、第一轭铁、动触片及第二轭铁;
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架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轭铁连接,所述动触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轭铁上;所述第二轭铁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并与所述第一轭铁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朝向所述弹簧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套接所述弹簧的第一凸台或者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轭铁朝向所述弹簧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套接所述弹簧的第二凸台或者第二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轭铁朝向所述动触片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凸台;
所述动触片朝向所述第一轭铁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的定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轭铁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边缘的两个第一耳片,两个所述第一耳片和所述第一底板围成U型空间;
所述动触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动触片位于所述U型空间内,两个所述第一耳片分别卡合在对应的所述凹陷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片与所述第一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工艺孔,所述第一工艺孔位于所述第一耳片的中间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二底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的两个第二耳片,两个所述第二耳片与所述第二底板围成U型支架;
所述第二轭铁固定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两个所述第二耳片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承载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设置有用于固定每个所述第二耳片的第一限位凸起和两个第二限位凸起,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两侧;
所述第二耳片朝向所述承载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耳片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卡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上;
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耳片的两侧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耳片朝向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工艺孔,所述第二工艺孔沿所述第二耳片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春鹏董洪江季燕黄广明陈太贤赵福高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