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161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摄像区域与非显示区,摄像区域位于显示区域中,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域;该摄像区域包括至少两个透光区与至少一个点封框胶,相邻两个透光区的排列方向上,至少一个点封框胶的中心位于该相邻的两个所述透光区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点封框胶在薄化过程中,可以对摄像区域进行良好的支撑,可以得到良好的薄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从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等都离不开显示技术。随着资讯的越来越丰富,消费者对于显示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例如屏幕占比的提高,可以在同样的终端设备的尺寸下,显示更多的咨询,如何进一步提高屏占比,提高全面屏的显示效果,乃是当今显示领域的主要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摄像区域与非显示区,所述摄像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域;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驱动功能层、第一配向层;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基板、遮光层、色阻层、第二配向层;封框胶,包括主封框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与所述封框胶形成一容纳液晶层的容置空间;所述摄像区域包括至少两个透光区,所述至少两个透光区在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为圆形;至少一个点封框胶,与所述主封框胶同层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区的排列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点封框胶的中心位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透光区之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由于设置有点封框胶,因此在薄化过程中,可以对摄像区域进行良好的支撑,因此,可以得到均匀的薄化效果,在将显示面板最终做成显示装置后,也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效果,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拍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的一种剖视结构设计图;图3A~图3C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实际薄化过程图;图4A为理想状态下的拍摄光路图;图4B为薄化不均匀时的拍摄光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图6为图5中显示面板S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沿BB’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A~图8D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薄化过程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摄像区域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摄像区域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摄像区域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摄像区域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摄像区域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摄像区域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摄像区域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摄像区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填充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为实现拍摄功能,液晶显示面板上设置盲孔,摄像头设置于显示面板下(例如手机主板处)对应盲孔的位置。通常,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会设置有支撑柱,以避免液晶显示面板收到外界压力时发生形变。而为了提高拍摄效果,在盲孔区域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中并未设置支撑柱,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过程中,盲孔区域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会发生形变塌下。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并同时参考图2,图2为图1中沿AA’的一种剖视结构设计图。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10’设置有显示区域30’,显示区域30’用于显示画面,围绕显示区域30’通常有非显示区40’。非显示区40’由于设置有周边电路、驱动电路、封框胶等元件而不能用于显示。在显示区域30’内,设置有摄像区域20’,在摄像区域20’,在显示面板下方设置有摄像头50’。摄像头50’由于位于显示面板10’下方,也即显示面板10’远离用户的一侧,因此,当用于自拍时,光线需要穿透显示面板10’才能进入摄像头50’,被传感器捕捉。为了满足光线传输时不失真,也即尽量少发生反射、折射,因此,在设计时,在彩膜基板12’的摄像头区域20’,会将影响光线的元件,例如黑矩阵(BlackMatrix,BM),以及色阻(ColorFilter,CF)去除。并且在此区域,也会去除掉用于支持的间隔子(PhotoSpacer,PS),这是因为,虽然间隔子材料是透明的,然而用于其折射率与基板、液晶不同,在此设置间隔子,会影响光线的传输,造成拍摄失真。而在阵列基板11’的摄像头区域20’,则会将像素电路等元件去除。从而,人像等信息,通过摄像区域20’被摄像头50’捕集。进一步地,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用于对于分辨率和景深的拍摄需求,在显示装置中,通常会设置两个前置摄像头50’,两个前置摄像头50’的设置,会造成摄像区域20’的面积增大,尤其在两个摄像头50’的排列方向上(如图所示两个摄像头所在区域的连线方向,也即水平方向),摄像区域20’的宽度相比单摄像头显示装置更大,通常能达到4~10mm的宽度。并且,目前用户对于显示装置薄型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显示面板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薄化。由于现有技术中,屏下双摄像头的显示面板,在摄像区域20’没有间隔子支撑,且双摄像的摄像区域20’面积更大,因此在薄化过程中,可能产生薄化不均匀的现象。请参考图3A~图3C,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实际薄化过程图。请参考图3A,为未薄化的显示面板放入薄化液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将已经成盒,也即已经完成贴附但未薄化的彩膜基板12a’和未薄化的阵列基板11a’,放入薄化液中。通常薄化液可以是对基板具有腐蚀性的液体,例如含有氢氟酸的溶液。在将显示面板放入薄化液中的时候,显示面板会受到薄化液的压力F,由于在显示区域30’,有密度很高(100个/平方厘米以上)的间隔子1241’的支撑,因此,显示区域30’能够保持正常的形貌。而在摄像区域20’,由于缺少能够支撑的材料,会形成塌陷或者凹陷。请参考图3B,为现有技术中在薄化液中的已经完成薄化的显示面板。在薄化液压力的作用下,由于凹陷区域与非凹陷区域的表面形貌不同,因此,在薄化过程中,薄化液对于不同区域的腐蚀速率不同。最终,薄化后的显示面板,在薄化液中,能够形成较为平整的表面。彩膜基板12’的远离阵列基板11’的表面因为保护液腐蚀而为平整表面,彩膜基板12’的靠近阵列基板11’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n显示区域、摄像区域与非显示区,所述摄像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域;/n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驱动功能层、第一配向层;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基板、遮光层、色阻层、第二配向层;封框胶,包括主封框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与所述封框胶形成一容纳液晶层的容置空间;/n所述摄像区域包括至少两个透光区,所述至少两个透光区在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为圆形;至少一个点封框胶,与所述主封框胶同层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区的排列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点封框胶的中心位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透光区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域、摄像区域与非显示区,所述摄像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域;
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驱动功能层、第一配向层;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基板、遮光层、色阻层、第二配向层;封框胶,包括主封框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与所述封框胶形成一容纳液晶层的容置空间;
所述摄像区域包括至少两个透光区,所述至少两个透光区在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为圆形;至少一个点封框胶,与所述主封框胶同层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区的排列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点封框胶的中心位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透光区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的两个透光区具有一垂直于所述相邻两个透光区的中心连线的对称轴,所述至少一个点封框胶位于所述对称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点封框胶关于所述点封框胶对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部、第二遮光部和第三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呈举证排列的开口;所述第二遮光部位于所述摄像区域;所述第三遮光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至少一个点封框胶与所述第二遮光部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间隔层,所述间隔层包括第一间隔柱、第二间隔柱;所述第一间隔柱位于显示区域;所述第二间隔柱位于所述摄像区域;
所述摄像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点封框胶外扩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点封框胶外扩区域围绕至少一个所述点封框胶设置,且所述点封框胶外扩区域的边缘与所述点封框胶的最大距离大于200微米;所述第二间隔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慧俊姜炜张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