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16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24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微镜头模组和传感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具有交错分布的像素单元和透光单元;所述微镜头模组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面,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多个微镜头,所述微镜头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和所述透光单元重合,外界光线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单元进入所述微镜头;所述传感模组设于所述微镜头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传感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微镜头传输的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屏下摄像头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屏下摄像头是将电子设备摄像头设于显示屏之下实现拍照,并且屏下摄像头在显示屏上对应的区域能够进行显示,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摄像头设于显示屏背面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因此屏下摄像头会影响电子设备轻薄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此屏下摄像头会影响电子设备轻薄化的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具有交错分布的像素单元和透光单元;微镜头模组,所述微镜头模组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面,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多个微镜头,所述微镜头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和所述透光单元重合,外界光线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单元进入所述微镜头;传感模组,所述传感模组设于所述微镜头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传感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微镜头传输的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组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通过在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设置透光单元,使得外界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单元进入显示面板背面的微镜头模组和传感模组从而实现屏下摄像,并且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像素单元,因此第一显示区能够显示,实现了全面屏显示,并且微镜头模组包括多个微镜头,通过微镜头将光线传输至传感模组,能够有效降低微镜头模组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定义层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黑矩阵层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组件的示意图;图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镜头的分布示意图;图9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示意图;图10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如图1所示,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100、微镜头模组200和传感模组300,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110,第一显示区110内具有交错分布的像素单元111和透光单元112;微镜头模组200设于第一显示区110的背面,镜头组件包括多个微镜头210,微镜头21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和透光单元112重合,外界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单元112进入微镜头210;传感模组300设于微镜头模组200远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传感模组300用于接收微镜头210传输的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通过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10设置透光单元112,使得外界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单元112进入显示面板100背面的微镜头模组200和传感模组300从而实现屏下摄像,并且第一显示区110设置有像素单元111,因此第一显示区110能够显示,实现了全面屏显示,并且微镜头模组200包括多个微镜头210,通过微镜头210将光线传输至传感模组300,能够有效降低微镜头模组200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相邻。比如,第二显示区120可以环绕第一显示区110,或者第一显示区110可以位于第二显示区120的侧部。第二显示区120可以是正常显示区,第一显示区110可以是屏下摄像头对应的显示区。第一显示区110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120的像素密度,比如,第一显示区110的像素密度可以是第二显示区120像素密度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等。第一显示区110可以是矩形区域或者圆形区域。第一显示区110中可以包括交错设置的像素单元111和透光单元112,第二显示区120设置有像素单元111。像素单元111用于显示,透光单元112用于在屏下摄像头拍照时进光。第一显示区110中的像素单元111可以被称为第一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区的像素单元111可以被称为第二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111中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比如R、G、B子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中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比如R、G、B子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一显示区110可以包括过渡区和屏下摄像区,过渡区中的第一像素单元和屏下摄像区中的第一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分布方式可以不同。过渡显示区中的第一像素单元可以是补偿像素单元,通过补偿像素单元逐渐过渡,以解决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交界处存在色差和色偏的问题。比如,第二显示区120可以是钻石排布,第二像素单元中子像素单元的排布方式可以是RGBG的方式,第一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是RGB的方式,补偿像素单元中包括B子像素。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和补偿像素单元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或者LCD显示面板,当然在实际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n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具有交错分布的像素单元和透光单元;/n微镜头模组,所述微镜头模组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面,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多个微镜头,所述微镜头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和所述透光单元重合,外界光线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单元进入所述微镜头;/n传感模组,所述传感模组设于所述微镜头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传感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微镜头传输的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具有交错分布的像素单元和透光单元;
微镜头模组,所述微镜头模组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面,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多个微镜头,所述微镜头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和所述透光单元重合,外界光线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单元进入所述微镜头;
传感模组,所述传感模组设于所述微镜头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传感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微镜头传输的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镜头对应设于一所述透光单元的背面,并且所述微镜头的视场角小于预设视场角,所述预设视场角使得所述微镜头视场角内的光线在穿过所述显示面板时不与所述像素单元相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单元在所述第一显示区阵列式分布,所述微镜头模组中的多个所述微镜头阵列式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微镜头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镜头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设于所述透光单元和所述传感模组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相邻,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设于所述基板,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驱动电路单元,所述透光单元在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裕孙舟何小祥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