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板,用于承载背光源;液晶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光路上,用于显示画面;第一扣件,对应于所述液晶面板靠近所述背板一侧的边缘设置并与所述液晶面板固接;以及第二扣件,固设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相互卡合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利用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卡合对液晶面板与背板进行连接,省略了传统技术中的中框,故中框外露部分的宽度变小甚至为零,从而使液晶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减小,有利于提高液晶显示模组显示区域的屏占比,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LCD module and its ma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其利用中框13将背板11与液晶面板12连接,背板11靠近中框13的一端常设置有用于与中框13连接的挂钩11a,液晶面板12通过粘接层14与中框粘连。背板11和液晶面板12之间用于放置光学膜片组16。液晶显示模组10的边框宽度C包括中框13外露的宽度A和液晶显示模组10边缘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B,可以理解在非显示区域的宽度B不变的情况下,中框13外露的宽度A越小,则包含该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屏占比越大,用户的视觉体验更好。目前很多声称无边框的显示装置并非真正做到使中框13外露的宽度A变得足够小甚至为零,因此市面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边框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板,用于承载背光源;液晶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光路上,用于显示画面;该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扣件,对应于所述液晶面板靠近所述背板一侧的边缘设置并与所述液晶面板固接;以及第二扣件,固设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相互卡合固定。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扣件固接于所述液晶面板;将所述第二扣件通过焊接、铆合或机械锁附的方式与所述背板固接;以及将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相互卡合以固定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的相对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利用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卡合对液晶面板与背板进行连接,省略了传统技术中的中框,故中框外露部分的宽度变小甚至为零,从而使液晶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减小,有利于提高液晶显示模组显示区域的屏占比,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式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第一扣件在液晶面板上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扣件在液晶面板上的分布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的第二扣件在背板底部上的分布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中提及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扣件在背板底部上的分布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二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图。图8为实施例三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图。图9为实施例三的第二扣件在背板底部上的分布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提及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扣件在背板底部上的分布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剖面图。图12为实施例五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五的液晶显示模组的拆解方法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可应用于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显示设备上。实施例一请参阅图2,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20包括:背板21,用于承载背光源;液晶面板22,位于背光源的出光光路上,用于显示画面;第一扣件23,对应于液晶面板22靠近背板21一侧的边缘设置并与液晶面板22固接;以及第二扣件24,固设于背板21朝向液晶面板22一侧的边缘,第一扣件23与第二扣件24相互卡合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扣件23通过粘合剂28粘合于液晶面板22,第二扣件24通过焊接、铆合或机械锁附的方式与背板21固接。其中,机械锁附是指利用螺丝等机械部件人工地或机械地进行锁合固定。第一扣件23与第二扣件24沿垂直于液晶面板22方向的投影不超出或者部分超出液晶面板22的最外边缘。本实施例中,第一扣件23和第二扣件24通过弹性卡合的方式相互卡合,以使液晶面板22与背板21相对固定。弹性卡合是指,第一扣件23由垂直于液晶面板22且指向背板21的方向部分嵌入第二扣件24后被第二扣件24紧密地卡合固定,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扣件23或第二扣件24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请参阅图2,第一扣件23包括本体部23a及由本体部23a向背板21一侧延伸出的至少一个突伸部23b。本体部23a远离突伸部23b的一侧表面与液晶面板22粘接。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模组20包括一个第一扣件23,第一扣件23包括一个本体部23a,请参阅图3,本体部23a围绕液晶面板22的边缘呈环状分布,由本体部23a间隔地延伸出多个突伸部23b,突伸部23b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一种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液晶显示模组20包括多个第一扣件23,每个第一扣件23包括一个本体部23a和一个突伸部23b,多个第一扣件23间隔地围绕液晶面板22的边缘分布,第一扣件23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请再参阅图2,第二扣件24包括贴合部24a及至少一个卡合部24b,其中,贴合部24a用于与背板21的侧壁或底部中的至少一个相固定,卡合部24b用于与第一扣件23的突伸部23b卡合固定。将液晶面板22与第一扣件23视为第一组件,将第二扣件24与背板21视为第二组件。卡合部24b数量应与突伸部23b的数量相同,当卡合部24b与对应的突伸部23b相互卡合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能够通过卡合部24b与突伸部23b的卡合实现稳定的层叠组装。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5,液晶显示模组20包括一个第二扣件24,每个第二扣件24包括一贴合部24a及与突伸部23b数量相同的多个卡合部24b,其中贴合部24a围绕背板21的底部边缘分布。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液晶显示模组20包括多个第二扣件24,每个第二扣件24包括一个贴合部24a及一个卡合部24b,多个第二扣件24间隔地围绕背板21的底部边缘分布。由贴合部24a间隔地延伸出的每个卡合部24b形成有可使突伸部23b插入以夹持固定突伸部23b的通道24c。通道24c的形状与突伸部23b的形状相匹配,例如,突伸部23b设为圆柱状,通道24c可设为圆柱状,或突伸部23b设为长方体状,通道24c可设为长方体状。通道24c的内径的尺寸可略小于突伸部23b的宽度,以使得突伸部23b插入通道24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n背板,用于承载背光源;/n液晶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光路上,用于显示画面;/n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n第一扣件,对应于所述液晶面板靠近所述背板一侧的边缘设置并与所述液晶面板固接;以及/n第二扣件,固设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相互卡合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
背板,用于承载背光源;
液晶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光路上,用于显示画面;
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
第一扣件,对应于所述液晶面板靠近所述背板一侧的边缘设置并与所述液晶面板固接;以及
第二扣件,固设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相互卡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通过粘合剂粘合于所述液晶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件通过焊接、铆合或机械锁附的方式与所述背板固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通过滑动卡合的方式相互卡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包括一卡持端,所述卡持端从所述第二扣件的开口端沿平行于所述背板底部的方向滑入所述第二扣件的内部以卡持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通过弹性卡合的方式相互卡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包括一突伸部,所述第二扣件包括能够使所述突伸部插入以夹持固定所述突伸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正发,王娜,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