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丰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07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底座与切换装置,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切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进行测试的路面功能性单一,只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单一行驶路面的通过性测试,而且在需要切换成不同样式路面时,需要进行重新铺设新的路面以应对测试,这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不同路面通过型测试变得繁琐,而且新生产出来的需要进行测试的车辆很多,这样的测试方式对于时间的浪费较多,导致新能源汽车测试效率低问题的出现。

A dynamic simulation system for driv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s of new energy vehicle passing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检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新能源汽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在安全、舒适、驾驶、耗能以及娱乐等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对汽车生产商提出了更高的生产标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环境恶劣、路面复杂得我情况下,其附着系数也因地而异,当新能源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上行驶时,新能源汽车会承受着不同的冲击,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的抗冲击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在新能源汽汽车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试验验证在新能源汽车车辆左右轮以及前后轮附着系数不同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所受到的冲击情况。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进行测试的路面功能性单一,只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单一行驶路面的通过性测试,而且在需要切换成不同样式路面时,需要进行重新铺设新的路面以应对测试,这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不同路面通过型测试变得繁琐,而且新生产出来的需要进行测试的车辆很多,这样的测试方式对于时间的浪费较多,导致新能源汽车测试效率低问题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底座与切换装置,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升降单元、切换底板、切换支架、切换单元、限位支链与切换基板,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升降单元,升降单元上设置有切换底板,切换底板两侧面对称安装有若干个切换支架且在切换底板侧面上呈线性排列,位于切换底板两侧面相对位置上的切换支架之间安装有切换单元,切换底板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支链,切换支架上方设置有切换基板,切换支架与切换基板可滑动连接,且切换支架一端与切换基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升降单元与切换基板的两端连接;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侧板、升降顶板、升降支板、升降滑杆、升降滑架、升降支杆、升降气缸、升降转板、升降托板与升降连杆,底座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升降侧板,升降侧板的相对面上均两侧对称开设有升降滑道,升降滑道内滑动安装有升降滑块,升降滑块之间连接有升降顶板,底座上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升降支板,升降支板之间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端升降滑杆,每组升降滑杆上两端对称滑动设置有升降滑架,每组升降滑杆中间固定安装有升降支杆,升降滑架与升降支杆之间连接有升降气缸,升降支杆上中间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升降转板,升降滑架上安装有升降托板,升降支杆的一端与升降托板之间连接有升降连杆,升降顶板位于升降托板正上方;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切换电机、间歇组件、切换轴杆、切换框体与切换支链,位于切换底板中间的切换支架一端的正下方设置有切换电机,且切换支架的这一端设置有间歇组件,切换电机输出端与间歇组件连接,每个切换支架两端之间均安装有切换轴杆,且切换轴杆的一端之间通过链传动连接,间歇组件与位于切换底板中间的切换轴杆另一端连接,切换轴杆上安装有切换框体,切换框体内部设置有切换支链。所述限位支链包括限位滑槽与限位滑块,切换底板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内通过支撑弹簧滑动安装有限位滑块,两个限位滑块相对面的上端均为倒斜角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顶板下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若干个升降顶槽且沿升降顶板长度方向呈线性排列,升降顶槽一端上方为倒斜角设置,位于底座上表面同一侧的升降托板上表面之间安装有升降顶杆,升降顶杆上延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升降顶块,且升降顶块的一端上方为倒斜角设置,升降顶槽可与升降顶块配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间歇组件包括主齿轮、从齿轮、间歇拨盘、间歇拨销与间歇槽轮,切换电机输出端上安装有主齿轮,主齿轮上方通过销轴安装有从齿轮和间歇拨盘,间歇拨盘边缘安装有间歇拨销,位于切换底板中间的切换轴杆另一端安装有间歇槽轮,间歇拨盘与间歇槽轮对齐,且间歇拨销与间歇槽轮可配合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切换框体横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切换框体其中的两个相对面一个面上为平面结构设置,另一个面上为弧形凹槽结构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切换支链包括切换滑槽、切换滑块、弧形滑道、切换圆盘、弧形导杆、弧形滑杆与切换顶杆,切换框体另外两个相对面上对称开设有切换滑槽,切换滑槽内通过支撑弹簧滑动安装有切换滑块,两个切换滑块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弧形滑道,弧形滑道一侧边缘设置有弧形导杆,切换轴杆两端对称安装有切换圆盘,切换圆盘上对称安装有弧形滑杆,弧形滑道与弧形滑杆可接触,切换圆盘之间切换轴杆上的部分安装有切换顶杆,弧形滑杆位于切换顶杆端面外且二者没有交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个切换滑块的另一个面上分别安装有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杆和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以解决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进行测试的路面功能性单一,只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单一行驶路面的通过性测试,而且在需要切换成不同样式路面时,需要进行重新铺设新的路面以应对测试,这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不同路面通过型测试变得繁琐,而且新生产出来的需要进行测试的车辆很多,这样的测试方式对于时间的浪费较多,导致新能源汽车测试效率低问题的出现;本专利技术设计对于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在使用时,针对新能源汽车上路后可能遇到的路面环境,设计了平面、凹坑、三角形凸起以及方形块状凸起几种路面对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行路面通过性测试,解决了以往汽车路面通过性测试功能方面的单一性问题,而且在不同的路面情况切换过程也比较简单,不再需要重新铺设新的路面,使得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的不同路面情况通过性试验的时间加快,试验效率有效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间歇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一种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底座1与切换装置2,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切换装置2;其中:所述切换装置2包括升降单元20、切换底板21、切换支架22、切换单元23、限位支链24与切换基板25,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升降单元20,升降单元20上设置有切换底板21,切换底板21两侧面对称安装有若干个切换支架22且在切换底板21侧面上呈线性排列,位于切换底板21两侧面相对位置上的切换支架22之间安装有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底座(1)与切换装置(2),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切换装置(2);其中:/n所述切换装置(2)包括升降单元(20)、切换底板(21)、切换支架(22)、切换单元(23)、限位支链(24)与切换基板(25),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升降单元(20),升降单元(20)上设置有切换底板(21),切换底板(21)两侧面对称安装有若干个切换支架(22)且在切换底板(21)侧面上呈线性排列,位于切换底板(21)两侧面相对位置上的切换支架(22)之间安装有切换单元(23),切换底板(21)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支链(24),切换支架(22)上方设置有切换基板(25),切换支架(22)与切换基板(25)可滑动连接,且切换支架(22)一端与切换基板(25)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升降单元(20)与切换基板(25)的两端连接;/n所述升降单元(20)包括升降侧板(200)、升降顶板(201)、升降支板(202)、升降滑杆(203)、升降滑架(204)、升降支杆(205)、升降气缸(206)、升降转板(207)、升降托板(208)与升降连杆(209),底座(1)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升降侧板(200),升降侧板(200)的相对面上均两侧对称开设有升降滑道(2000),升降滑道(2000)内滑动安装有升降滑块(2001),升降滑块(2001)之间连接有升降顶板(201),底座(1)上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升降支板(202),升降支板(202)之间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端升降滑杆(203),每组升降滑杆(203)上两端对称滑动设置有升降滑架(204),每组升降滑杆(203)中间固定安装有升降支杆(205),升降滑架(204)与升降支杆(205)之间连接有升降气缸(206),升降支杆(205)上中间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升降转板(207),升降滑架(204)上安装有升降托板(208),升降支杆(205)的一端与升降托板(208)之间连接有升降连杆(209),升降顶板(201)位于升降托板(208)正上方;/n所述切换单元(23)包括切换电机(230)、间歇组件(231)、切换轴杆(232)、切换框体(233)与切换支链(234),位于切换底板(21)中间的切换支架(22)一端的正下方设置有切换电机(230),且切换支架(22)的这一端设置有间歇组件(231),切换电机(230)输出端与间歇组件(231)连接,每个切换支架(22)两端之间均安装有切换轴杆(232),且切换轴杆(232)的一端之间通过链传动连接,间歇组件(231)与位于切换底板(21)中间的切换轴杆(232)另一端连接,切换轴杆(232)上安装有切换框体(233),切换框体(233)内部设置有切换支链(234)。/n所述限位支链(24)包括限位滑槽(240)与限位滑块(241),切换底板(21)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槽(240),限位滑槽(240)内通过支撑弹簧滑动安装有限位滑块(241),两个限位滑块(241)相对面的上端均为倒斜角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通过性试验行驶环境参数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底座(1)与切换装置(2),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切换装置(2);其中:
所述切换装置(2)包括升降单元(20)、切换底板(21)、切换支架(22)、切换单元(23)、限位支链(24)与切换基板(25),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升降单元(20),升降单元(20)上设置有切换底板(21),切换底板(21)两侧面对称安装有若干个切换支架(22)且在切换底板(21)侧面上呈线性排列,位于切换底板(21)两侧面相对位置上的切换支架(22)之间安装有切换单元(23),切换底板(21)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支链(24),切换支架(22)上方设置有切换基板(25),切换支架(22)与切换基板(25)可滑动连接,且切换支架(22)一端与切换基板(25)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升降单元(20)与切换基板(25)的两端连接;
所述升降单元(20)包括升降侧板(200)、升降顶板(201)、升降支板(202)、升降滑杆(203)、升降滑架(204)、升降支杆(205)、升降气缸(206)、升降转板(207)、升降托板(208)与升降连杆(209),底座(1)上表面两端对称安装有升降侧板(200),升降侧板(200)的相对面上均两侧对称开设有升降滑道(2000),升降滑道(2000)内滑动安装有升降滑块(2001),升降滑块(2001)之间连接有升降顶板(201),底座(1)上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升降支板(202),升降支板(202)之间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端升降滑杆(203),每组升降滑杆(203)上两端对称滑动设置有升降滑架(204),每组升降滑杆(203)中间固定安装有升降支杆(205),升降滑架(204)与升降支杆(205)之间连接有升降气缸(206),升降支杆(205)上中间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升降转板(207),升降滑架(204)上安装有升降托板(208),升降支杆(205)的一端与升降托板(208)之间连接有升降连杆(209),升降顶板(201)位于升降托板(208)正上方;
所述切换单元(23)包括切换电机(230)、间歇组件(231)、切换轴杆(232)、切换框体(233)与切换支链(234),位于切换底板(21)中间的切换支架(22)一端的正下方设置有切换电机(230),且切换支架(22)的这一端设置有间歇组件(231),切换电机(230)输出端与间歇组件(231)连接,每个切换支架(22)两端之间均安装有切换轴杆(232),且切换轴杆(232)的一端之间通过链传动连接,间歇组件(231)与位于切换底板(21)中间的切换轴杆(232)另一端连接,切换轴杆(232)上安装有切换框体(233),切换框体(233)内部设置有切换支链(234)。
所述限位支链(24)包括限位滑槽(240)与限位滑块(241),切换底板(21)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滑槽(240),限位滑槽(240)内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丰
申请(专利权)人:高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