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及性能测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洞空气动力学和风洞飞行动力学(风洞虚拟飞行)实验
,特别是指一种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及风洞空气动力学和风洞虚拟飞行力学性能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高机动、高敏捷和过失速机动是现代高性能军机和战术导弹的重要指标。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飞行器应具备极好的大角度的变化范围、角速度变化范围和瞬时角加速度,以及过失速飞行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在这些复杂的机动飞行中,飞行器纵、侧向三维流动干扰、严重的非线性和非定常特性使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动力学性能变得非常复杂并难以用计算空气动力学或工程计算方法来求得。因此,在风洞实验中发展全方位、大范围和高速率的动态试验设备,取得飞行器模型的空气动力学数据是必要的前提之一。取得机动飞行下的空气动力特性,尤其是非线性、非定常和有交叉干扰下的特性只是为飞行器设计提供了初始参数。传统的飞行器的设计方法都是由风洞实验或计算流体动力学求得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数据,用以来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飞行器总体设计。但是,在大攻角、大机动的飞行过程中,飞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杆装置、六杆并联机构和直线导轨,其中:/n所述支杆装置位于所述飞行器模型的后部,用于经模型内部的多分量天平支持所述飞行器模型;/n所述支杆装置包括中空的尾杆主体和从所述尾杆主体的一端伸出且可转动的后尾支杆,所述尾杆主体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后尾支杆转动的滚转驱动装置和用于测量所述后尾支杆转动角度的滚转测量装置;/n所述六杆并联机构包括六根连杆,每根连杆的两端均设有万向铰链,所述六杆并联机构前端的万向铰链与所述尾杆主体相连;/n所述直线导轨安装在风洞实验段内壁上,所述六杆并联机构后端的万向铰链与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块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杆装置、六杆并联机构和直线导轨,其中:
所述支杆装置位于所述飞行器模型的后部,用于经模型内部的多分量天平支持所述飞行器模型;
所述支杆装置包括中空的尾杆主体和从所述尾杆主体的一端伸出且可转动的后尾支杆,所述尾杆主体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后尾支杆转动的滚转驱动装置和用于测量所述后尾支杆转动角度的滚转测量装置;
所述六杆并联机构包括六根连杆,每根连杆的两端均设有万向铰链,所述六杆并联机构前端的万向铰链与所述尾杆主体相连;
所述直线导轨安装在风洞实验段内壁上,所述六杆并联机构后端的万向铰链与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杆主体内还安装有用于锁止后尾支杆的滚转锁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杆并联机构中的三根连杆连接在所述尾杆主体的前部,所述六杆并联机构中的另外三根连杆连接在所述尾杆主体的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尾杆主体后部的三根连杆在尾杆主体上的位置位于连接在所述尾杆主体前部的三根连杆的正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尾杆主体前部的三根连杆的前端连接点位于尾杆主体的圆周面内且均匀分布,连接在所述尾杆主体后部的三根连杆的前端连接点也位于尾杆主体的圆周面内且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为6根,风洞实验段的两侧内壁上各分布有3根直线导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中飞行器模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模型具有控制面,所述控制面的转轴延伸至位于模型内多分量天平前部的前支杆,所述前支杆内设置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经减速齿轮驱动连接所述控制面的转轴,所述控制电机由风洞外的控制电路控制。
8.利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系统进行风洞中飞行器模型的性能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中,楼海烨,顾思践,陈李明,孙浩,陈庆江,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坤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