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及排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995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04
一种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立管、受渣套筒、环形盖板和止喷罩,排渣立管的上端形成排渣口并与锅炉的炉膛连接,下端伸入受渣套筒,环形盖板设于前述受渣套筒端口上,该环形盖板中部具有供排渣立管贯穿通过的中心孔;止喷罩上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一捅渣口;所述排渣立管侧壁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二捅渣口,第二捅渣口位于止喷罩上方位置并对应第一捅渣口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排渣方法。环形盖板和止喷罩配合可以降低喷渣,确保安全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及排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排渣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锅炉排渣方法,属于锅炉改造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锅炉排渣口,因锅炉本体需要考虑到冷、热态到排渣口的膨胀,如图1所示,现有的锅炉排渣口的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立管1a、受渣套筒3a及排渣闸阀2a,排渣立管1a的上端形成排渣口并与锅炉的炉膛连接,下端伸入受渣套筒3a,受渣套筒3a的内径大于排渣立管1a的内径,以使排渣立管1a冷热态时的膨胀具有调整间隙。受渣套筒3a的尾端设有排渣管4a,排渣管4a的侧壁上开设有捅渣口41a,排渣闸阀设于排渣立管上,冷渣机设于捅渣口41a的下端。当锅炉出现结焦时,焦块在排渣风帽的给风引导下会滚动到炉膛内的排渣口,如果焦块较大,则会堵住排渣口,导致锅炉无法正常排渣。如图2所示,这时候的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由操作人员使用钢筋或细钢管作为捅渣杆5a插入排渣管下方的捅渣口,深入直上炉膛进行捅渣,将堵塞排渣口入口处的渣块焦块捅碎,使排渣重新畅通。常见锅炉设置的捅渣口离地面一般在1900~2000mm。捅渣过程中,由于热态渣流动的雷诺数很高,下方冷渣机入口又是空的,当渣突然捅通之时,在排渣流化风的助推下,高温热渣立刻形成喷溅状,由排渣闸阀缝隙、受渣套筒与排渣管的周边间隙或捅渣口等处喷涌而出。快速喷涌的流渣,流动阻力更小,使高温热渣源源不断地喷出,一旦发生,无法人为阻止,只能等其流速慢慢下降后重新沉积止喷。这样的喷渣现象,对正在敲打排渣闸阀的操作工安全危害极大,对周边设备、线缆危害也极大。而且,过量床料喷出对锅炉运行产生很大的危害,还可能造成锅炉无法继续正常运行。喷渣容易在受渣套筒与排渣立管的间隙中发生,这是喷渣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也是危害性最大的部位。但是考虑到锅炉冷热态在横向、纵向上的热膨胀位移量,套筒和排渣立管间无法采用传统的迷宫密封。同时,传统捅渣工具,存在如下缺点:首先,容易卡住;因为捅渣杆要进入炉膛,大约向上深入的长度在4m左右,而捅渣口开在排渣管的侧壁,且一定是在排渣闸阀的下方(便于出现异常状态可以关闭排渣闸阀保护人员安全),所以,捅渣杆从排渣管侧面进入后再向上前进,捅渣杆必然弯折呈现一个角度。弯折后的捅渣杆再进入竖直的排渣管后,只要在内壁面遇到凸面环形障碍物(如阀门或法兰、波纹管膨胀节等),就会顶住无法上升,影响捅渣效率,其次,捅渣杆的头部截面太小,捅不碎渣;捅渣是了为将焦块捅碎后能够顺利排出。但是捅渣杆的头部截面太细,焦块如果太软,则会直接捅穿,不会碎裂;焦块如果太硬,则因为捅渣杆的接触面太小而无法击碎焦块,焦块捅不动,或捅到旁边过一会儿再次翻滚过来堵塞排渣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降低喷渣的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安全的排渣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立管及受渣套筒,排渣立管的上端形成排渣口并与锅炉的炉膛连接,下端伸入受渣套筒,受渣套筒的内径大于排渣立管的内径,其特征在于该排渣装置还包括环形盖板,设于前述受渣套筒端口上,该环形盖板中部具有供排渣立管贯穿通过的中心孔;以及止喷罩,设于前述排渣立管靠近受渣套筒的一端并位于前述环形盖板上方,该止喷罩上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一捅渣口;所述排渣立管侧壁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二捅渣口,第二捅渣口位于止喷罩上方位置并对应第一捅渣口布置。所述的环形盖板涨紧地设于受渣套筒的端口上。环形盖板送到喷渣冲击后也不会被顶开。环形盖板的涨紧式设计优选如下结构:所述受渣套筒的外壁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块,每个连接块与环形盖板的下端面之间均连接有拉簧。拉簧结构也考虑到了部件冷热态膨胀问题,自动地可以作间隙调整。第一捅渣口的启闭设置优选如下结构:所述的第一捅渣口上能移动地设有插板,该插板至少具有封闭部及供捅渣杆贯穿通过的通孔。进一步,所述的排渣立管上设有排渣闸阀。所述排渣闸阀上设有密封盒,该密封盒外接气源。采用正压气封,可以有效防止从排渣闸阀处的喷渣现象,降低风险。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锅炉排渣装置的排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排渣闸阀开启,开启排渣系统,将排渣立管中剩余的渣排完;关闭排渣系统设备,停止排渣;打开第二捅渣口,待没有热渣热灰落下时,再打开止喷罩上的第一捅渣口;将捅渣杆自下而上依次从第一捅渣口、第二捅渣口向上插入,直至炉膛处;驱动捅渣杆,当渣块碎裂,热渣向下流出时,立即人员后退,将捅渣杆退出;当感到有渣块堵塞时,向下部分退回,再用力向上捅去,直到将整块的渣捅碎;如热渣很快停止流动,则说明渣块还存在,重复上述操作;如热渣持续不断,说明排渣恢复正常,先关闭第二捅渣口,再关闭第一捅渣口;捅渣结束。所述的捅渣杆至少包括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前述的第一段杆与第二段杆之间用万向节连接。分段式捅渣杆不易卡住,提高捅渣效率。当捅渣杆较难退回时,可用钢管敲打捅渣杆的万向节处,向下将捅渣杆打出即可。为提高捅渣效率,所述捅渣杆的顶端设有安装盘,该安装盘上设有多个钢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环形盖板可以排渣立管与受渣套筒之间的喷渣现象封闭于受渣套筒内,避免造成危害。止喷罩可以将从环形盖板与排渣立管外壁之间的间隙向上喷涌的热灰挡住并向下导向,避免排渣闸阀及上方的电器或电缆造成损坏,止喷罩还有一个作用是如同雨伞一般将第二捅渣口喷落的大部分红渣阻挡后散落到外侧,避免伤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锅炉排渣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锅炉捅渣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捅渣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捅渣口上插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立管1、受渣套筒3、排渣闸阀2、环形盖板4及止喷罩5,排渣立管1的上端形成排渣口并与锅炉的炉膛连接,下端伸入受渣套筒3,受渣套筒3的内径大于排渣立管1的内径,排渣闸阀2设于排渣立管1上。环形盖板4涨紧地设于受渣套筒3端口上,具体地,受渣套筒3的外壁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块31,每个连接块31与环形盖板4的下端面之间均连接有拉簧32。环形盖板4中部具有供排渣立管1贯穿通过的中心孔。止喷罩5设于排渣立管1靠近受渣套筒3的一端并位于环形盖板4上方,止喷罩5上窄下宽呈倒立喇叭口状。止喷罩5上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一捅渣口51;排渣立管1侧壁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二捅渣口11,该第二捅渣口11位于止喷罩5上方位置并对应第一捅渣口51布置。第一捅渣口51上能移动地设有插板6,结合图6所示,插板6具有封闭部61及供捅渣杆贯穿通过的通孔62。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立管(1)及受渣套筒(3),排渣立管(1)的上端形成排渣口并与锅炉的炉膛连接,下端伸入受渣套筒(3),受渣套筒(3)的内径大于排渣立管(1)的内径,其特征在于该排渣装置还包括/n环形盖板(4),设于前述受渣套筒(3)端口上,该环形盖板(4)中部具有供排渣立管(1)贯穿通过的中心孔;以及/n止喷罩(5),设于前述排渣立管(1)靠近受渣套筒(3)的一端并位于前述环形盖板(4)上方,该止喷罩(5)上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一捅渣口(51);/n所述排渣立管(1)侧壁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二捅渣口(11),该第二捅渣口(11)位于止喷罩(5)上方位置并对应第一捅渣口(51)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立管(1)及受渣套筒(3),排渣立管(1)的上端形成排渣口并与锅炉的炉膛连接,下端伸入受渣套筒(3),受渣套筒(3)的内径大于排渣立管(1)的内径,其特征在于该排渣装置还包括
环形盖板(4),设于前述受渣套筒(3)端口上,该环形盖板(4)中部具有供排渣立管(1)贯穿通过的中心孔;以及
止喷罩(5),设于前述排渣立管(1)靠近受渣套筒(3)的一端并位于前述环形盖板(4)上方,该止喷罩(5)上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一捅渣口(51);
所述排渣立管(1)侧壁能启闭地开设有第二捅渣口(11),该第二捅渣口(11)位于止喷罩(5)上方位置并对应第一捅渣口(51)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盖板(4)涨紧地设于受渣套筒(3)的端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渣套筒(3)的外壁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块(31),每个连接块(31)与环形盖板(4)的下端面之间均连接有拉簧(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捅渣口(51)上能移动地设有插板(6),该插板(6)至少具有封闭部(61)及供捅渣杆贯穿通过的通孔(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溅的锅炉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渣立管(1)上设有排渣闸阀(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喷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珉张保成鲍纯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