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盘及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363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激光器生产制造设备领域,提供一种光纤盘及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该光纤盘包括缠绕盘座体及泵浦源座体,缠绕盘座体与泵浦源座体可拆卸连接,缠绕盘座体设有安放槽,缠绕盘座体上凸设有用于与缠绕盘的中心孔适配的中心柱。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纤盘,位于泵浦源后端的光纤进行整体盘绕后放置在缠绕盘座体上,泵浦源放置在泵浦源座体,从而使两者在物理上作为一个整体,避免搬运过程中泵浦源及尾端光纤发生脱离造成泵浦源和尾端光纤的二次损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通过泵浦源上料机和协作机器人的配合实现多个物料盘内泵浦源的自动上料,实现集成化的上料和下料,解放生产人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盘及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器生产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盘及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光纤激光器包括泵浦源、有源光纤、光栅以及输出头。其中,泵浦源用于提供泵浦光,有源光纤是在光纤中掺入稀土元素作为增益介质。制备光纤激光器的方法是:先准备好泵浦光源并预先制作好有源光纤、光栅以及输出头,然后将各器件顺序熔接。其中,泵浦源的上料属于光纤激光器生产的前端工位,在进行泵浦源上料时都是人工依次抓取上料,容易损伤泵浦源造成产品不良,另外人工操作的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也容易因人工操作的不一致性导致产品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盘及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用以解决现有人工上料效率低下且容易损伤泵浦源的光纤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盘,包括缠绕盘座体及泵浦源座体,所述缠绕盘座体与所述泵浦源座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缠绕盘座体设有安放槽,所述缠绕盘座体上凸设有用于与缠绕盘的中心孔适配的中心柱。其中,所述缠绕盘座体设有凹槽,所述中心柱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其中,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包括板体及固定于所述板体上的支撑腿,所述板体内设有用于与泵浦源磁吸配合的磁铁,所述支撑腿与所述泵浦源座体抵触,在所述板体与所述泵浦源座体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泵浦源主体的收纳空间。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包括泵浦源上料机及协作机器人,所述协作机器人用于抓取所述泵浦源上料机内叠放的物料盘中的泵浦源并将其放置在待操作工位上,其中,物料盘中的泵浦源放在如上所述的光纤盘内。其中,所述泵浦源上料机包括操作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及平移机构,所述操作台设有上料口及下料口,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操作台的台面下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将物料盘推送至所述上料口,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将空物料盘移离所述下料口,所述平移机构安装在所述操作台的台面上方,用于将空物料盘从所述上料口移送至所述下料口。其中,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托板及第一直线驱动装置,所述托板用于放置物料盘,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托板相连用以驱动所述托板沿所述操作台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其中,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及拾取装置,所述拾取装置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相连以便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所述上料口与所述下料口之间来回移动。其中,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与所述拾取装置相连以驱动所述拾取装置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提升装置相连。其中,所述操作台的背面在所述上料口处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操作台的第一挡板及活动安装于所述操作台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相互配合以定位所述上料口处的物料盘的位置。其中,所述协作机器人包括机械臂及安装在所述机械臂操作端的吸取机构,所述吸取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吸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纤盘,位于泵浦源后端的光纤进行整体盘绕后放置在缠绕盘座体上,泵浦源放置在泵浦源座体,从而使两者在物理上作为一个整体,避免搬运过程中泵浦源及尾端光纤发生脱离造成泵浦源和尾端光纤的二次损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由协作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效率高,避免人工操作造成的不良;泵浦源放置在光纤盘内,通过泵浦源上料机和协作机器人的配合实现多个物料盘内泵浦源的自动上料,实现集成化的上料和下料,解放生产人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纤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光纤盘的应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的结构图;图5为图4所示泵浦源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操作台的台面下方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操作台的台面上方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操作台的台面上方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协作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光纤盘;101、泵浦源座体;102、缠绕盘座体;103、销钉;104、保护盖;1041、板体;1042、支撑腿;1043、定位结构;1044、卡线槽;200、泵浦源上料机;10、操作台;11、上料口;12、下料口;13、滑轨;14、缓冲垫;20、第一升降机构;21、托板;22、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0、第二升降机构;40、平移机构;41、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2、空盘拾取装置;43、基座;44、吸嘴;45、提升装置;46、座体;47、直线驱动件;50、挡板;51、第一挡板;52、第二挡板;60、导向板;61、滑槽;70、滑轮;300、协作机器人;321、机械臂;322、吸取机构;323、定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左”“右”的方向均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通常每个泵浦源的后方都会有一根长度约为2.2m的光纤,这根光纤的存在加大了泵浦的上料难度。由于泵浦源物料本身的特殊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盘100,如图1所示,该光纤盘100包括泵浦源座体101及缠绕盘座体102,泵浦源座体101与缠绕盘座体102通过圆形的销钉103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泵浦源座体101用于承载泵浦源;缠绕盘座体102用于承载盘绕光纤的缠绕盘。泵浦源座体101上设有与泵浦源的表面适配的安放槽;缠绕盘座体102上设有与缠绕盘适配的凹槽,在凹槽中心凸设有与缠绕盘的中心孔适配的中心柱。中心柱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缠绕盘座体及泵浦源座体,所述缠绕盘座体与所述泵浦源座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缠绕盘座体设有安放槽,所述缠绕盘座体上凸设有用于与缠绕盘的中心孔适配的中心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缠绕盘座体及泵浦源座体,所述缠绕盘座体与所述泵浦源座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缠绕盘座体设有安放槽,所述缠绕盘座体上凸设有用于与缠绕盘的中心孔适配的中心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盘座体设有凹槽,所述中心柱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包括板体及固定于所述板体上的支撑腿,所述板体内设有用于与泵浦源磁吸配合的磁铁,所述支撑腿与所述泵浦源座体抵触,在所述板体与所述泵浦源座体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泵浦源主体的收纳空间。


4.一种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浦源上料机及协作机器人,所述协作机器人用于抓取所述泵浦源上料机内叠放的物料盘中的泵浦源并将其放置在待操作工位上,其中,物料盘中的泵浦源放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盘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浦源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源上料机包括操作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及平移机构,所述操作台设有上料口及下料口,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操作台的台面下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将物料盘推送至所述上料口,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将空物料盘移离所述下料口,所述平移机构安装在所述操作台的台面上方,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鹏吴飞荣马帅苏文毅闫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