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载艇摆杆式捕捉释放装置及船载艇及母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载艇摆杆式捕捉释放装置及船载艇及母船。
技术介绍
为了弥补大型船舶无法在浅水域或狭窄水域航行以及特殊需求等问题,在大型船舶上配置性能灵活的快速船载艇(包括有人工作艇和无人艇)已越来越普遍。这些船载艇必须能够满足从大型船舶上简单、安全且快速收放的要求,在收放作业过程中,通常都需要锁定这些船载艇,对齐进行有效限位,以便可以将船载艇固定在大型船舶艉滑道或吊篮上进行拖拉或吊升、转移等操作。目前,对船载艇的捕捉方式有:1、吊机起吊式,在船载艇上配置单点或多点吊环或吊钩,如图1所示;2、冲排滑道式,在船载艇的艏甲板上设置机械挂钩,如图2所示;3、鱼叉式捕捉钩、棒组合装置,在船载艇的艇艏设置鱼叉式捕捉钩,并在大型船舶的艉滑道上搭载的座艇架上配置可摆动的与鱼叉式捕捉钩相配合的捕捉棒,通过捕捉钩与捕捉棒配合实现船载艇的释放与捕捉,如图3所示。然而,对于吊机起吊式和冲排滑道式,每次对船载艇的收放锁定时都需要人工辅助进行相应的捆绑或松绑,才做较为不便,工作量较大,而且效率低,而鱼叉式捕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载艇摆杆式捕捉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在船载艇上和母船上的捕捉钩组件和捕捉网组件;所述捕捉钩组件(1)包括呈箭头形状的钩本体(11),在钩本体(11)头部最宽位置处的两端对称的各铰接一个摆动杆(12),两个摆动杆(12)的另一端均与带动其同步摆动的驱动结构连接;所述捕捉网组件(2)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拦阻绳(21),相邻拦阻绳(21)之间的间距小于钩本体(11)头部的最大宽度,使钩本体(11)的头部在穿过捕捉网组件(2)上的相邻拦阻绳(21)后,相邻拦阻绳(21)可将钩本体(11)头部锁定并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载艇摆杆式捕捉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在船载艇上和母船上的捕捉钩组件和捕捉网组件;所述捕捉钩组件(1)包括呈箭头形状的钩本体(11),在钩本体(11)头部最宽位置处的两端对称的各铰接一个摆动杆(12),两个摆动杆(12)的另一端均与带动其同步摆动的驱动结构连接;所述捕捉网组件(2)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拦阻绳(21),相邻拦阻绳(21)之间的间距小于钩本体(11)头部的最大宽度,使钩本体(11)的头部在穿过捕捉网组件(2)上的相邻拦阻绳(21)后,相邻拦阻绳(21)可将钩本体(11)头部锁定并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载艇摆杆式捕捉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钩组件(1)的身体段(18)具有内腔,在身体段(18)的侧壁上设置有供两根摆动杆(12)的自由端伸入其内腔的长条形通孔,在身体段(18)的内腔中设置有可沿内腔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传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载艇摆杆式捕捉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主软轴(13),在主软轴(13)朝向摆动杆(12)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子软轴(17),每根子软轴(17)的一端与对应的摆动杆(12)铰接,每根子软轴(17)的另一端均与主软轴(13)可摆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载艇摆杆式捕捉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连接螺栓(19),所述连接螺栓(19)贯穿身体段(18)侧壁上的长条形通孔以及身体段(18)内腔中的主软轴(13),并通过螺母及垫片将连接螺栓(19)限制在身体段(18)的侧壁上,两根子软轴(17)的端部可活动的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理胜,卢孝武,陈海光,杨涛,李光天,何伟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五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