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25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是由柴胡、葛根、荆芥、僵蚕、黄芩、生石膏、连翘、知母、大黄为原料;经过将葛根、黄芩加乙醇回流提取,合并乙醇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提取浓缩液备用;将步药渣与其余的柴胡、荆芥、僵蚕、生石膏、连翘、知母、大黄,七味药材加水,煎煮;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离心,与上述乙醇提取浓缩液合并,干燥,制成干浸膏粉,取干浸膏粉加适量辅料,混匀,用常规工艺制成口服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解肌透邪,清热泻火的作用。对治疗表寒里热证,具有退热效果显著,明显改善症状,安全性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或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目前市场上的中西成药品种甚多,它们虽对不同类型感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常常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西药多为治标,以缓解症状为主。已上市的中成药多以治疗风寒证、风热证感冒为主,如正柴胡饮、感冒清热颗粒、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等,针对表寒里热证感冒的治疗药很少。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多高脂肪、高蛋白,导致其普遍内热偏盛,即使感受风寒之邪也多迅速从热而化。加之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像倒春寒、暖冬等气候的反常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一旦外感风寒之邪,风寒束缚肌表,体内原本蓄积的火热不能向外宣散,则寒客于表,热蕴于里,形成外寒里热,中医俗称“寒包火”,故既见发热恶寒,全身酸痛之风寒表证,又见咽干咽痛,便干溲赤,舌红,苔黄等里热之证。本专利技术基于表寒里热,热毒郁闭,表里同病的基本病机,采用表里双解的治疗方法,使邪从外出,热从内清,毒从里解,既阻止病邪深入,又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在整体上能有效的减轻感染者病理损害,既强调祛邪又重视机体自身调节。因此,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有助于解决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发挥中医配伍用药、针对外感风寒之邪,风寒束缚肌表,毛窍闭塞,内热不得泄越,正邪交争,则既见发热恶寒,全身酸痛之风寒表证,又见咽干咽痛,便干溲赤,舌红,苔黄等里热之证引起的感冒病因,全面调整人体功能的特点,提供一种解表清里、泻火解毒的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基于上述治疗原则,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药味为原料药:一种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味制成:柴胡10~30份、葛根10~30份、荆芥5~20份、僵蚕5~20份、黄芩5~20份、生石膏20~50份、连翘5~20份、知母5~20份、大黄5~15份。本专利技术制备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1)将葛根、黄芩加6~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2h,合并乙醇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提取浓缩液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其余的柴胡、荆芥、僵蚕、生石膏、连翘、知母、大黄,七味药材加6~10倍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1~3h,同时收集挥发油备用;3)合并步骤2)的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40℃~65℃时相对密度为1.10~1.65,离心,与上述乙醇提取浓缩液合并,干燥,制成干浸膏粉,取干浸膏粉加适量辅料,混匀,用常规工艺制成颗粒,干燥,喷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即得。所述的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蔗糖、乳糖、糊精、碳酸钙、硬脂酸镁、明胶、羟甲基纤维素、微粉硅胶、木糖醇、二氧化硅、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琼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对本专利技术各组份的药性及组合进行药理作用分析如下:本专利技术组方由柴胡、葛根、荆芥、僵蚕、黄芩、生石膏、连翘、知母、大黄组成,方中柴胡性苦,微寒,轻清升散,疏邪透表,是治少阳要药,有疏畅气机,开发阳气,解表泄热之功;葛根,性凉、气平、味甘,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二者解肌,疏散外邪,共为君;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性温而不燥,以散为功,药性和缓,偏于发散上焦风寒;入肺、肝经。祛风散寒解表;僵蚕,味辛、咸,性平,入肝、肺二经,可祛外风、散风热、止痛。二者伍用,并走于上,祛风解表、清热止痛;助君药以疏风解表透邪。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专清已郁之热,柴芩为偶,清泄少阳,调畅少阳枢机,使热邪外达。生石膏,辛、甘,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连翘味苦,性寒,增强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之功效,上药共为臣,以清解郁热;大黄通腑泻热且导热下行;知母,清热泻火除烦,与石膏配伍具有协同之效,二味同为佐。全方配伍药味精当,共奏解表清里、泻火解毒之功效。使邪从外出,热从内清,毒从里解,既阻止病邪深入,又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用于感冒表寒里热证,症见:发热恶寒,全身酸痛,少汗或汗出热不解,口渴,咽干咽痛,便干溲赤,舌红,苔黄或厚腻,脉数。本品辛温散寒之味略轻,乃因临床就诊患者多见表寒入里化热,里热征象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煎剂、挥发油、粗皂苷等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菌液、酵母液及内生性致热原等引起的动物实验性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柴胡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柴胡粗皂苷50mg/kg肌肉注射能明显抑制右旋糖酐引起的大鼠足肿胀。体外实验证明。柴胡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给小鼠以肺炎病毒滴鼻感染后,灌服柴胡水提物28g/kg,连续给药4天可见肺指数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小鼠的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柴胡与黄芩伍用后抗流感病毒和肺炎病毒的作用亦相当显著。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葛根粉能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散热,并能使呼吸运动加强,增加水分排出而使体温下降。野葛醇浸膏1.25g/kg,甘葛醇浸膏2.5g/kg以及葛根素0.2g/kg腹腔注射,对雌性大鼠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15mg/kg所致的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荆芥,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解热、降温、镇静、镇痛,荆芥煎剂4.4g生药/kg腹腔注射,对伤寒副伤寒甲菌苗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所致家兔发热表现出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热板法表明荆芥水煎剂(15g/kg)有明显镇痛作用。僵蚕,僵蚕蛹水煎剂20g/kg和僵蚕水煎剂22.5g/kg灌胃均能明显对抗士的宁0.65mg/kg静脉注射所引起的小鼠强直性惊厥,显著降低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的死亡率。黄芩,黄芩苷、黄芩素能明显降低炎症时小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及低气压所致小鼠实验性肺出血,腹腔注射100mg/kg对鹿角菜胶性大鼠脚爪水肿有与阿司匹林相似的抗炎作用。黄芩与柴胡配伍,可显著抑制流感病毒对鸡胚的感染,并明显减轻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重增加及减少死亡。石膏,生石膏对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灌服生石膏煎剂或其水煎醇沉法制备之静注液则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近有研究对于静注消毒牛奶引起之家兔大热,石膏煎剂之上清液灌服可促使发热消退。连翘,连翘在体外对多种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多型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4g/kg灌服可抑制枯草浸液所致家兔发热,连翘注射液能显著拮抗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知母,知母皮下注射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石膏、知母合用解热效果增强,知母解热有效成分为芒果甙,芒果甙50mg/kg灌服或腹腔注射对鹿角菜胶性大鼠脚爪水肿及棉球性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大黄,大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较敏感的细菌为厌氧菌,其次是葡萄球菌、溶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味制成:/n柴胡10~30份、葛根10~30份、荆芥5~20份、僵蚕5~20份、黄芩5~20份、生石膏20~50份、连翘5~20份、知母5~20份、大黄5~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味制成:
柴胡10~30份、葛根10~30份、荆芥5~20份、僵蚕5~20份、黄芩5~20份、生石膏20~50份、连翘5~20份、知母5~20份、大黄5~15份。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表寒里热证感冒的药物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算
1)将葛根、黄芩加6~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2h,合并乙醇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提取浓缩液备用;
2)将步骤1)的药渣与其余的柴胡、荆芥、僵蚕、、生石膏、连翘、知母、大黄,七味药材加6~10倍量的水,煎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春秀李先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健硕食品药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