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115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是由地锦草、地耳草、黄芩、陈皮、山楂、甘草为原料;经过将步骤1.将地锦草、地耳草、黄芩加乙醇回流提取,合并乙醇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滤液备用;步骤2.将药渣与其余的山楂、陈皮、甘草三味药材加水,煎煮,滤过,滤液备用;步骤3.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40℃~65℃时相对密度为1.0~1.5的清膏,干燥,制成干膏粉;步骤4.将制成的干膏粉加适量辅料混匀,用常规工艺制成固体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清热燥湿、理气消食为基本原则,全方寒温搭配得当,祛邪不伤正,可标本兼治,共奏清热燥湿、理气消食之功;经药效学和临床试验证实,具有明显的治疗泄泻之功效。具有明显的治疗泄泻之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泄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泄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泄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泄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泄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泄泻。急性肠胃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发热等。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泄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痢疾临床表现为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
[0003]泄泻的危害主要有:(1)可使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从而出现脱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酸中毒等,缺钾时可出现心律失常、乏力甚至肠麻痹等,严重紊乱及酸中毒都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不及时抢救,还可能危及生命。(2)可引起营养不良.泄泻,特别是慢性泄泻时可伴随营养成分丢失,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吸收,儿童可影响生长发育。(3)可引起维生素缺乏:导致皮肤头发干燥,缺乏光泽,甚至脱落等现象。(4)可引起贫血,出现口唇、指甲淡白无华,皮肤干燥,脱屑、神疲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5)可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0004]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不规律,以及饮食不卫生引起的脾胃失调、消化不良、肠胃炎、泄泻等问题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治疗泄泻的药物有:(1)口服肠黏膜保护剂:如蒙托石。(2)口服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比如双歧杆菌等。(3)口服解除胃肠道痉挛作用的药物,如654

2、得舒特等。(4)存在肠道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黄连素等。
[0005]本专利技术基本病机为脾胃湿热、蕴结大肠,气血受阻,传导失职,故见腹痛泄泻,泄下急迫或不爽,大便臭秽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目的是发挥中医配伍用药,以清热燥湿、理气消食为基本原则,全方寒温搭配得当,祛邪不伤正,可标本兼治,共奏清热燥湿、理气消食之功;经药效学和临床试验证实,本专利技术具有明显的治疗泄泻之功效。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0008]基于上述治疗原则,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味制成:
[0009]地锦草10~30份、地耳草15~45份、黄芩5~15份、陈皮5~15份、山楂5~15份、甘草3~9份。
[0010]所述治疗泄泻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算
[0011]步骤1.将地锦草、地耳草、黄芩加6~1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0012]步骤2.将步骤1的药渣与其余的山楂、陈皮、甘草三味药材加6~10倍量水,煎煮1~3次,每次0.5~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
[0013]步骤3.合并步骤1与步骤2的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40℃~65℃时相对密度为1.0~1.5的清膏,干燥,制成干膏粉;
[0014]步骤4.将步骤3制成的干膏粉加适量辅料混匀,用常规工艺制成固体制剂。
[0015]所述的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蔗糖、乳糖、糊精、碳酸钙、硬脂酸镁、明胶、羟甲基纤维素、微粉硅胶、木糖醇、二氧化硅、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
[0016]上述药物还可以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其它的口服制剂,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丸剂、口服液等。
[0017]对本专利技术各组份的药性及组合进行药理作用分析如下:
[0018]中医学认为,泄泻四季皆可见,但以夏秋季为多,为常见、多发疾病,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蕴,阻于脾胃、大肠,或寒温不适、外感湿热之邪,侵袭大肠,使其传导失职而致。其基本病机为脾胃湿热、蕴结大肠,气血受阻,传导失职,故见腹痛泄泻,泄下急迫或不爽,大便臭秽等。方中地锦草,性味辛平,归肺经、胃经、大肠经,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地耳草,性凉,味甘、微苦。归肝经、胆经、大肠经,清热利湿,解毒。二者共为君,以清热利湿、解毒泻火。黄芩,苦、寒,入肺、胆、脾、胃、大肠经,擅长清中上焦湿热,为臣,助君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二者共伍为佐,以理气、消食、导滞,调节饮食失节所致的泄泻。甘草为使以调和诸药,全方寒温搭配得当,祛邪不伤正,可标本兼治,共奏清热燥湿、理气消食之功。
[0019]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0020]地锦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等功效。近年来发现地锦草可治疗皮肤病、瘙痒、痢疾、肠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许慧瑶等在地锦草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中发现,地锦草具有抗菌性能,且对青霉、曲霉的抗菌效果比较显著;α

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的实验表明,地锦草提取物对α

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能力,在pH 6.8、浓度为4.8mg/mL、温度为70℃时,其对α

淀粉酶的抑制效果达到最大。热子亚
·
麦麦吐逊等在新疆地锦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中发现,地锦草醇、水两种提取物对受试菌株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醇、水两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一致,MIC为1.56%。醇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一致,MIC为3.125%,而水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2.5%,对变形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25%。
[0021]地耳草,性凉,味甘、微苦。归肝经、胆经、大肠经,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地耳草含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间苯三酚衍生物、黄酮类、酮类、吡喃酮类、二肽类及萜类等成分。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疟活性、抑菌活性及抗病毒活性等作用;从地耳草中分离得到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0022]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芩化学成分丰富,包括黄酮类、挥发油、酚酸类、苯乙醇、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黄芩除具有利尿、解热、止咳平喘、保胎等药理活性
外,还具有抗菌、保肝、抗肿瘤、抗氧化、心脑血管保护、神经系统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黄芩中的黄芩素及黄芩苷能抑制多种细菌生长,如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黄芩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并能明显抑制引起病性肌肤真菌。白猛等证实了乐东黄芩化合物抗菌活性良好,尤其是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
[0023]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在方中既可调节脾胃升降之机,也可疏通肝气、疏泄胆汁,促进脾胃功能。现代药理研究陈皮具有抗氧化、降脂、抗炎、保肝等作用。主要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泄泻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味制成:地锦草10~30份、地耳草15~45份、黄芩5~15份、陈皮5~15份、山楂5~15份、甘草3~9份。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泄泻的药物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算步骤1.将地锦草、地耳草、黄芩加6~1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滤液备用;步骤2.将步骤1的药渣与其余的山楂、陈皮、甘草三味药材加6~10倍量水,煎煮1~3次,每次0.5~2小时,滤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春秀李先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健硕食品药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