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气机构及检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53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放气机构,包括:机架;导通接头,设置于机架上,导通接头包括第一气缸组件以及连接于第一气缸组件的导管,导管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套筒,相邻的两个套筒之间设有套设于导管上的弹性密封圈,导管远离第一气缸组件的一端设有与套筒相配合的阻挡结构,第一气缸组件的活塞杆与缸筒偏心设置,且第一气缸组件的活塞杆能够推动套筒相对导管滑动并挤压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受到挤压后能够发生径向尺寸增大的弹性形变;输气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并与导管相连通。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进行对接后,通过第一气缸组件持续挤压弹性密封圈以维持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之间的密封性,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且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放气机构及检漏设备
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涉及一种充放气机构及检漏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生产冷凝器或者蒸发器的厂商来说,冷凝器或者蒸发器是否存在泄漏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对组装好的冷凝器或者蒸发器进行检漏,通常通过充气并检测是否漏气的方式来检测冷凝器或者蒸发器是否存在泄漏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的检漏,需要人工将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对接,并通过人工维持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关系,十分的不稳定,并且需要人工维持连接处的密封性,增大了劳动强度,而且无法较好地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并且能够较好地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的充放气机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充放气机构的检漏设备。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充放气机构,包括:机架;导通接头,所述导通接头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导通接头包括第一气缸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导管,所述导管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套筒,相邻的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有套设于所述导管上的弹性密封圈,所述导管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套筒相配合的阻挡结构,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活塞杆与缸筒偏心设置,且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活塞杆能够推动所述套筒相对所述导管滑动并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受到挤压后能够发生径向尺寸增大的弹性形变;输气组件,所述输气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导管相连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放气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所述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进行对接后,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组件推动所述套筒相对所述导管滑动并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圈,使得所述弹性密封圈受到挤压并发生径向尺寸增大的弹性形变,从而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密封连接,并通过所述输气组件对冷凝器或者蒸发器进行充气或者放气,同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组件持续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圈,以维持所述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之间的密封性,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有利于保证充放气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活塞杆与所述套筒之间设有套设于所述导管上并用于推动所述套筒的套管。在所述导管较长时,使得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活塞杆的行程能够满足工作需求。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缸组件具有两个活塞杆,两个活塞杆位于所述导管的不同侧并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进行对接时,使得所述套管受力较为均匀,有利于避免所述套管因单侧受力导致所述套管的另一侧对所述导管产生磨损的情况,且有利于提高所述套管在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推动下相对所述导管滑动时的顺畅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靠近所述套筒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套筒的径向尺寸。从而在所述套管靠近所述套筒的一端形成台阶位,以在所述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进行对接时形成限位,有利于防止所述导通接头过度插入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内造成无法有效密封的情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导管相连通的换向通道,所述输气组件通过所述换向通道与所述导管相连通。通过所述换向通道进行换向,便于所述输气组件与所述导管相连通,且便于输气管路的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气组件包括进气阀与排气阀,所述排气阀的排气端设有消音结构。通过所述消音结构减少所述排气阀进行排气时所述排气阀的排气端产生的噪音。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充放气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导通接头与所述机架之间,且所述安装座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气缸组件,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缸筒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安装座;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导通接头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并能够对所述导通接头的位置进行调节。将冷凝器或者蒸发器放置于所述机架上,通过所述调节装置对所述导通接头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所述导通接头能够与不同规格的冷凝器或者蒸发器进行对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推动下带动所述导通接头相对所述机架滑动并完成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的对接,完成对接后通过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维持所述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关系,有利于提高连接处的稳定性,且降低了劳动强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上或者所述机架上设有滑动座,所述机架上或者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座滑动配合的滑轨。通过所述滑动座与所述滑轨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得所述安装座能够在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推动下相对所述机架滑动,其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所述安装座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所述导通接头在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对接时的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通接头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上竖向设有条形避让通孔与第一条形通孔,所述导通接头穿设于所述条形避让通孔内,且所述导通接头上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相配合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安装座上横向设有第二条形通孔,且所述调节支架的底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条形通孔相配合的第二安装通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条形通孔左右调节所述调节支架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所述导通接头的左右调节,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条形通孔上下调节所述导通接头。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检漏设备,其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充放气机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漏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所述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进行对接后,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组件推动所述套筒相对所述导管滑动并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圈,使得所述弹性密封圈受到挤压并发生径向尺寸增大的弹性形变,从而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密封连接,并通过所述输气组件对冷凝器或者蒸发器进行充气或者放气,同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组件持续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圈,以维持所述导通接头与冷凝器或者蒸发器之间的密封性,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有利于保证充放气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Ⅰ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导通接头分解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中Ⅱ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座以及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导通接头以及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机架10、第二气缸组件11、滑轨12;导通接头20、第一气缸组件21、换向通道211、导管22、环状阻挡部2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放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10);/n导通接头(20),所述导通接头(2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导通接头(20)包括第一气缸组件(2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导管(22),所述导管(22)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套筒(23),相邻的两个所述套筒(23)之间设有套设于所述导管(22)上的弹性密封圈(24),所述导管(22)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套筒(23)相配合的阻挡结构,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活塞杆与缸筒偏心设置,且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活塞杆能够推动所述套筒(23)相对所述导管(22)滑动并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圈(24),所述弹性密封圈(24)受到挤压后能够发生径向尺寸增大的弹性形变;/n输气组件,所述输气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导管(2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14 CN 20192197103161.一种充放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
导通接头(20),所述导通接头(2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导通接头(20)包括第一气缸组件(2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导管(22),所述导管(22)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套筒(23),相邻的两个所述套筒(23)之间设有套设于所述导管(22)上的弹性密封圈(24),所述导管(22)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套筒(23)相配合的阻挡结构,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活塞杆与缸筒偏心设置,且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活塞杆能够推动所述套筒(23)相对所述导管(22)滑动并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圈(24),所述弹性密封圈(24)受到挤压后能够发生径向尺寸增大的弹性形变;
输气组件,所述输气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导管(22)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活塞杆与所述套筒(23)之间设有套设于所述导管(22)上并用于推动所述套筒(23)的套管(2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具有两个活塞杆,两个活塞杆位于所述导管(22)的不同侧并且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5)靠近所述套筒(23)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套筒(23)的径向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21)的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导管(22)相连通的换向通道(211),所述输气组件通过所述换向通道(211)与所述导管(22)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凯陈东东翁良津许德铭谌晓永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裕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