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一体冲击成型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428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轻量一体冲击成型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顶端的一端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内侧的两端均安装有角钢,通孔通过角钢安装有进油嘴,且进油嘴外侧的油底壳本体顶端安装有防漏垫,防漏垫底端的油底壳本体顶端均安装有卡块,油底壳本体的外侧安装有防爆箍,且油底壳本体内壁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碳钢加固层,且碳钢加固层两侧的油底壳本体内部均设置有阻燃层,阻燃层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阻燃晴纶单纱和阻燃涤纶单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角钢、进油嘴和卡块,通过角钢对进油嘴进行固定,然后通过预留的卡块将进油嘴进行紧固,防止进油嘴使用时间长出现松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量一体冲击成型油底壳
本技术涉及油底壳
,具体为轻量一体冲击成型油底壳。
技术介绍
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现有的油底壳虽然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传统上的油底壳结构比较简单,无法将进油嘴进行牢固安装,导致进油嘴使用时间较久时容易出现松动,从而容易导致掉落的现象,同时现有的油底壳抗撞击能力低下,当发生碰撞时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并且现有的油底壳不耐高温,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轻量一体冲击成型油底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轻量一体冲击成型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顶端的一端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内侧的两端均安装有角钢,所述通孔通过角钢安装有进油嘴,且进油嘴外侧的油底壳本体顶端安装有防漏垫,所述防漏垫底端的油底壳本体顶端均安装有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轻量一体冲击成型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2)顶端的一端设置有通孔(7),且通孔(7)内侧的两端均安装有角钢(8),所述通孔(7)通过角钢(8)安装有进油嘴(1),且进油嘴(1)外侧的油底壳本体(2)顶端安装有防漏垫(10),所述防漏垫(10)底端的油底壳本体(2)顶端均安装有卡块(9),所述油底壳本体(2)的外侧安装有防爆箍(6),且油底壳本体(2)内壁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碳钢加固层(12),且碳钢加固层(12)两侧的油底壳本体(2)内部均设置有阻燃层(14),所述阻燃层(14)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阻燃晴纶单纱(15)和阻燃涤纶单纱(16)。/n

【技术特征摘要】
1.轻量一体冲击成型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2)顶端的一端设置有通孔(7),且通孔(7)内侧的两端均安装有角钢(8),所述通孔(7)通过角钢(8)安装有进油嘴(1),且进油嘴(1)外侧的油底壳本体(2)顶端安装有防漏垫(10),所述防漏垫(10)底端的油底壳本体(2)顶端均安装有卡块(9),所述油底壳本体(2)的外侧安装有防爆箍(6),且油底壳本体(2)内壁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碳钢加固层(12),且碳钢加固层(12)两侧的油底壳本体(2)内部均设置有阻燃层(14),所述阻燃层(14)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阻燃晴纶单纱(15)和阻燃涤纶单纱(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一体冲击成型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2)底端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限位槽(3)和螺孔(4),且限位槽(3)和螺孔(4)依次交错排列。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明潘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中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