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包括防撞外壳、旋转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防撞外壳为圆环柱状,所述防撞外壳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和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内壁套设在桥墩上,且所述内壁与桥墩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装置与外壁水平转动连接,所述外壁为防撞外壁;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航行船只的轨迹;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旋转装置和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无论船只与防撞外壳的撞击角度如何,防撞外壳都会给予船只一个旋转的力,使得船只方向改变,到达主动保护船只和桥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墩防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桥墩防护装置是仅从单方面的去保护桥墩,对通过的船只容易造成损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专利CN106836137A公开了一种桥梁旋转浮式防撞装置,其通过设置多层防撞层,利用套装在立柱上的防撞桶吸收撞击力,而且在撞击的时候能够使得防撞装置相对于桥墩旋转,将撞击力分解为切向旋转动力,引导船只转向,实现同时保护桥墩和船只;但是上述对船只的保护只是被动依靠撞击力分解出来切向旋转动力,当船只的撞击方向指向防撞桶的旋转轴,撞击力几乎不会分解出来切向旋转动力,或者撞击时的各种偶合作用力导致防撞桶被动旋转导致旋转力偶合抵消情况发生,这就起不到对船只的保护,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实现对桥墩的保护和主动对撞击的船只进行保护。一种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包括防撞外壳、旋转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防撞外壳为圆环柱状,所述防撞外壳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和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内壁套设在桥墩上,且所述内壁与桥墩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装置与外壁水平转动连接,所述外壁为防撞外壁;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航行船只的轨迹;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旋转装置和检测装置。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壁包括由外至内的第一防撞层、第二防撞层和第三防撞层。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撞层和第三防撞层均为热塑性橡胶塑料层。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塑性塑料层为聚乙烯层。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撞层为聚氨酯发泡层。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结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结构的另一端与外壁水平转动连接。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结构的另一端与外壁啮合。在一可选或者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检测装置为CCTV闭路电视装置。本技术的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船只航行轨迹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规则来判断船只是否会碰撞到装有桥墩,以及撞击方向和速度等参数,若控制装置判断船只会碰撞到桥墩,则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给旋转装置,旋转装置接收信号之后带动防撞外壁进行旋转,当船只撞向防撞外壳的时候,因为防撞外壳由于自身处于旋转状态,防撞外壳会通过与船只的接触面给予船只一个旋转的力,使得船只转向,因为防撞外壳的旋转状态是可以由旋转装置实现的,因此,无论船只与防撞外壳的撞击角度如何,防撞外壳都会给予船只一个旋转的力,使得船只方向改变,到达主动保护船只和桥墩的作用。并且,由于本装置是感应主动旋转,其旋转方向和力度根据感应装置对船舶的大小和速度进行控制,不会发生旋转力偶合抵销等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的控制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安装在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应用在桥的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附图图例说明:1-防撞外壳;11-外壁;111-第一防撞层;112-第二防撞层;113-第三防撞层;12-内壁;2-旋转装置;3-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所述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包括防撞外壳1、旋转装置2、检测装置3和控制装置;所述防撞外壳1为圆环柱状,所述防撞外壳1包括外壁11和内壁12,所述外壁11和内壁12转动连接,此处的转动连接是指外壁11可以相对内壁12转动,外壁11与内壁12的转动连接方式具体地可以为类似轴承的外圈与内圈的转动连接方式,能够相对转动,又不会发生其他方向的位移;所述内壁12套设在桥墩上,且所述内壁12与桥墩固定连接,内壁12与桥墩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用螺钉连接、粘粘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常规手段中选用的实现内壁12与桥墩固定连接的方式中选择,所述旋转装置2与外壁11水平转动连接,旋转装置2带动外壁11相对内壁12旋转;所述外壁11是由形变吸能材料制造的,因此外壁11具备防撞能力;所述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航行船只的轨迹,所述检测装置3的安装位置是根据实际安装处的情况决定的,只需要保证检测装置3的安装位置能够实现检测航行船只的轨迹即可;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旋转装置2和检测装置3,检测装置3将检测到的船只航行轨迹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规则来判断船只是否会碰撞到装有桥墩,若控制装置判断船只会碰撞到桥墩,则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给旋转装置2,旋转装置2接收信号之后带动防撞外壁11进行旋转,当船只撞向防撞外壳1的时候,因为防撞外壳1由于自身处于旋转状态,防撞外壳1会通过与船只的接触面给予船只一个旋转的力,使得船只转向,因为防撞外壳1的旋转状态是可以由旋转装置2实现的,因此,无论船只与防撞外壳1的撞击角度如何,防撞外壳1都会给予船只一个旋转的力,使得船只方向改变,到达主动保护船只和桥墩的作用。请参阅图4,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因为有的桥墩比较高,利用一个防撞外壳1其保护的范围可能无法与桥墩相适应,因此可以设置有多个防撞外壳1,多个防撞外壳1均套设固定在桥墩上,多个防撞外壳1均与旋转装置2连接,旋转装置2能够同时带动多个防撞外壳1旋转;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同一个桥墩,设置有多个防撞外壳1和多个旋转装置2,一个旋转装置2对应控制转动一个防撞外壳1,这样子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来控制具体哪部分的防撞外壳1进行旋转。优选地,所述外壁11包括由外至内的第一防撞层111、第二防撞层112和第三防撞层113,设置三层防撞层能够更好地利用材质层和结构上进行吸能,减少碰撞带来的损伤,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装置2是与第一防撞层111传动连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装置2可以是与第三防撞层113传动连接的。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撞层111和第三防撞层113均为热塑性塑料层,热塑性塑料层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压缩变形性和便于加工的优点,因此在碰撞的时候能够更好吸能,加工方便使得其在更换的时候更方便。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塑料层为聚乙烯层,聚乙烯层具有耐腐蚀和抗氧化性能,适合在湿度大的地方使用。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撞层112为聚氨酯发泡层,聚氨酯发泡层在填充后无缝隙,固化后不开裂的优点。可选地,所述旋转装置2包括电机和传动结构,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桥墩或者桥梁上,电机的安装位置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常规选择,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结构的另一端与外壁11水平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外壳、旋转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防撞外壳为圆环柱状,所述防撞外壳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和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内壁套设在桥墩上,且所述内壁与桥墩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装置与外壁水平转动连接,所述外壁为防撞外壁;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航行船只的轨迹;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旋转装置和检测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外壳、旋转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防撞外壳为圆环柱状,所述防撞外壳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和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内壁套设在桥墩上,且所述内壁与桥墩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装置与外壁水平转动连接,所述外壁为防撞外壁;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航行船只的轨迹;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旋转装置和检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包括由外至内的第一防撞层、第二防撞层和第三防撞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桥墩的感应联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层和第三防撞层均为热塑性塑料层。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峰,陈敬普,龚鑫鹏,韩斌,范嵩,范晓月,王峰,文小波,文明忠,胡华锋,刘士军,魏操,余岸,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