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2233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包括固定在预制盖梁顶面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下方通过悬吊系统固定连接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顶面安装有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与上横梁之间固定有下侧模和上侧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参照悬浇连续梁施工挂篮支撑体系,设计出的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通过对预制盖梁湿接缝现浇支撑体系技术的改进,改变传统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方法,无需搭设钢管支架,优化了施工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作业比较方便,为类似的后浇湿接缝作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支撑体系,不受桥梁墩身高度的限制,特别适用于高墩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作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道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预制桥梁盖梁体采用预制施工工艺,其中每个墩盖梁分为两个节段预制完成,预制完成后,利用履带吊将预制盖梁1吊装至预制盖梁支架2上,其中两片预制盖梁1之间采用湿接缝浇筑、预应力张拉压浆后连接成整体。传统的湿接缝施工方法是采用搭设满堂支撑体系作为现浇作业支撑体系,如图1-2所示,这种施工方法需要在现场地面硬化,搭设钢管支架3,然后在预制盖梁接缝处搭设模板系统4,存在施工程序繁琐,现场作业较多,安全风险高,施工进度较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以解决传统现浇湿接缝满堂支撑体系带来的施工程序繁琐、进度较慢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包括固定在预制盖梁顶面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下方通过悬吊系统固定连接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顶面安装有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与上横梁之间固定有下侧模和上侧模。进一步方案,所述悬吊系统包括吊杆、螺母和垫片;所述吊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上横梁、下横梁,并通过螺母分别与上横梁、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螺母与上横梁之间、螺母与下横梁之间均设置有垫片。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吊杆为φ32精轧螺纹钢。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横梁由两根工字钢焊接组成;所述下横梁由两根工字钢焊接组成。进一步方案,所述上侧模通过第一拉杆固定;所述下侧模通过第二拉杆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杆的数量为三组,均匀分布在上侧膜的上部、中部、下部三个位置;所述第二拉杆的数量为二组,分别分布在上侧膜的上部和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参照悬浇连续梁施工挂篮支撑体系,设计出的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通过对预制盖梁湿接缝现浇支撑体系技术的改进,改变传统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方法,无需搭设钢管支架,优化了施工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作业比较方便,为类似的后浇湿接缝作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支撑体系,不受桥梁墩身高度的限制,特别适用于高墩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作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满堂支撑体系作为现浇作业支撑体系的施工过程示意图(横桥向);图2为图1中模板系统结构示意图(纵桥向);图3为本技术的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5为图3中B-B方向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预制盖梁,2-预制盖梁支架,3-钢管支架,4-模板系统,5-上横梁,6-下横梁,7-底模板,8-上侧模,9-下侧模,10-吊杆,11-螺母,12-垫片,13-第一拉杆,14-第二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横桥向”指的是垂直于桥梁中轴线的方向;“纵桥向”是指桥梁中轴线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固设”、“固定连接”、“安装”、“架设”等均表示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之间是固定在一起,一般是通过焊接、螺钉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一起。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3-5所示,一种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包括固定在预制盖梁顶面的上横梁5,所述上横梁5的下方通过悬吊系统固定连接有下横梁6;所述下横梁6的顶面安装有底模板7,所述底模板7与上横梁5之间固定有下侧模9和上侧模8。作为优选的,所述上横梁5由两根工字钢焊接组成;所述下横梁6由两根工字钢焊接组成。所述悬吊系统包括吊杆10、螺母11和垫片12;所述吊杆10的两端分别穿设上横梁5、下横梁6,并通过螺母11分别与上横梁5、下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螺母11与上横梁5之间、螺母11与下横梁6之间均设置有垫片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吊杆10为φ32精轧螺纹钢。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侧模8通过第一拉杆13固定;所述下侧模9通过第二拉杆14固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拉杆13的数量为三组,均匀分布在上侧膜的上部、中部、下部三个位置;所述第二拉杆14的数量为二组,分别分布在上侧膜的上部和下部。实际施工工作中,首先利用汽车吊将上横梁吊装安装到预制盖梁段就位,由作业人员穿悬吊系统的吊杆穿过上横梁吊装就位,然后通过螺母将吊杆与上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吊车吊装下横梁就位,并将吊杆的下端穿设下横梁并通过螺母固定,即可将下横梁固定在上横梁的下方;然后将底模板吊装至下横梁的顶面并固定,底模板组成的平面即构成操作平台,然后工作人员在操作平台上绑扎湿接缝钢筋及预应力钢束,然后安装上侧模、下侧模就位并分别用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加固固定,最后湿接缝完成混凝土浇筑。本技术参照悬浇连续梁施工挂篮支撑体系,设计出的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通过对预制盖梁湿接缝现浇支撑体系技术的改进,改变传统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方法,无需搭设钢管支架,优化了施工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作业比较方便,为类似的后浇湿接缝作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支撑体系,不受桥梁墩身高度的限制,特别适用于高墩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作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预制盖梁顶面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下方通过悬吊系统固定连接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顶面安装有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与上横梁之间固定有下侧模和上侧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预制盖梁顶面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下方通过悬吊系统固定连接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顶面安装有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与上横梁之间固定有下侧模和上侧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系统包括吊杆和螺母;所述吊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上横梁、下横梁,并通过螺母分别与上横梁、下横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为φ32精轧螺纹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盖梁湿接缝施工吊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剑史彪之孙小猛岑峰王召召葛成龙李峰李勇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