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21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两端分别水平连接有第三板体,每个第三板体两侧垂直连接有第四板体、第五板体,第四板体、第五板体与第二板体垂直,且第四板体、第五板体的长度大于第三板体的长度。能保证道床阻尼吸振器稳固安装于既有道床之上,避免因道床振动引起阻尼吸振器移位进而引发运营安全问题;提高减振效果的同时确保运营安全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
本技术公开涉及轨道交通道床阻尼吸振器辅助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对减振降噪要求的不断提高,为轨道道床结构增设阻尼吸振器成为一种新兴的轨道结构减振系统升级改造措施。阻尼吸振器的增设改变了轨道道床结构。现有的阻尼吸振器容易发生水平位移,碰触钢轨或车轮,影响列车运营安全;也容易发生垂向振动,与轨道道床发生反共振反而加剧轨道结构的振动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解决了现有阻尼吸振器容易发生移动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两端分别水平连接有第三板体,每个第三板体两侧垂直连接有第四板体、第五板体,第四板体、第五板体与第二板体垂直,且第四板体、第五板体的长度大于第三板体的长度。两个第二板体2限制道床阻尼吸振器的纵向位移,第四板体4、第五板体5限制道床阻尼吸振器的横向位移,通过第一板体1限制道床阻尼吸振器的垂向位移,通过第三板体3将道床阻尼吸振器与道床结构固定,实现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板体的长度大于第五板体的长度。第五板体5位于道床阻尼吸振器外端,进一步阻止其发生横向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板体上开设有长圆孔。避免了由于施工误差等引起的限位装置与现场预埋螺栓位置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限位装置的适应性。r>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板体、第五板体的形状为直角梯形,且第四板体、第五板体的直角边与第二板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及第五板体表面均覆盖有静电涂层。表面作静电喷涂处理,在保证装置强度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足够的防腐性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的工作状态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的展开图。图中,1.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第三板体,4.第四板体,5.第五板体。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实施例1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板体1,第一板体1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板体2,第一板体1两端分别水平连接有第三板体3,每个第三板体3两侧垂直连接有第四板体4、第五板体5,第四板体4、第五板体5与第二板体2垂直,且第四板体4、第五板体5的长度大于第三板体3的长度。如图3所示,将本实施例的通过限位装置置于道床阻尼吸振器两端,使其两端位于第二板体2、第四板体4、第五板体5形成的U型空间内,并将第三板体3固定在道床上。两个第二板体2限制道床阻尼吸振器的纵向位移,第四板体4、第五板体5限制道床阻尼吸振器的横向位移,防止道床阻尼吸振器碰触钢轨或车轮。通过第一板体1限制道床阻尼吸振器的垂向位移,防止其发生垂向振动,避免道床阻尼吸振器与轨道道床发生反共振反而加剧轨道结构的振动响应。通过第三板体3将道床阻尼吸振器与道床结构固定,实现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本实施例中,第四板体4的长度大于第五板体5的长度。第五板体5位于道床阻尼吸振器外端,进一步阻止其发生横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三板体3上开设有长圆孔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固定位置,避免了由于施工误差等引起的限位装置与现场预埋螺栓位置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限位装置的适应性。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四板体4、第五板体5的形状为直角梯形,且第四板体4、第五板体5的直角边与第二板体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四板体4及第五板体5表面均覆盖有静电涂层。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三板体3、第四板体4、第五板体5均为钢板,在钢板表面作静电喷涂处理,在保证装置强度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足够的防腐性能。本技术的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能保证道床阻尼吸振器稳固安装于既有道床之上,避免因道床振动引起阻尼吸振器移位进而引发运营安全问题;提高减振效果的同时确保运营安全不受影响;第三板体上开设有长圆孔,能避免由于现场施工误差或产品制造误差,造成限位装置无法正常安装使用;具有足够的调整能力,可以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具备足够的调整空间;采用静电喷涂处理,在潮湿的工作环境有效的提高其防腐性能。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两端分别水平连接有第三板体,每个所述第三板体两侧垂直连接有第四板体、第五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第五板体与第二板体垂直,且所述第四板体、第五板体的长度大于第三板体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两端分别水平连接有第三板体,每个所述第三板体两侧垂直连接有第四板体、第五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第五板体与第二板体垂直,且所述第四板体、第五板体的长度大于第三板体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道床阻尼吸振器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板体的长度大于第五板体的长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锋李俊玺张庆许孔斌郭骁吴思行丁静波曲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