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15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包括外箱和通过螺栓固定于外箱顶面上的营养液箱,营养液箱上设有加液管,外箱内部设有培养箱,营养液箱底端设有输液管,输液管的底端连通有横管,横管上设有输液喷头,培养箱顶壁上开设有通孔,培养箱底面设有气压振动器,培养箱上设有减震弹簧,培养箱外壁上设有第一抽样管和第二抽样管,培养箱底端设有放料管,培养箱底端设有观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气压振动器以及第一抽样管和第二抽样管,解决了在搅拌过程中,很容易对益生菌的生长造成影响,且在培养益生菌的过程中,无法针对培养箱内的益生菌进行多方位的检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
本技术涉及益生菌培养
,具体为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
技术介绍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针对益生菌的人工培养过程中,由于需要益生菌生长均匀,故而大多都使用搅拌的方式,但是在搅拌过程中,很容易对益生菌的生长造成影响,且在培养益生菌的过程中,无法针对培养箱内的益生菌进行多方位的检测。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包括外箱和通过螺栓固定于外箱顶面上的营养液箱,所述营养液箱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营养液箱内部相连通的加液管,所述外箱的内部设有培养箱,所述营养液箱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营养液箱内部相连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底端穿过外箱的顶面并伸入至培养箱的内部,所述输液管的底端连通有横管,所述横管上螺纹连通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输液喷头,所述横管和输液喷头均位于所述培养箱内部的顶端位置,所述培养箱的顶壁上开设有与培养箱内部相贯通的通孔,所述输液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培养箱的底面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气压振动器,所述培养箱的四周外壁上紧密焊接有四个呈矩阵式排列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远离所述培养箱的一端与所述外箱的内壁紧密焊接,所述培养箱的底端外壁上设有第一抽样管,所述培养箱与所述第一抽样管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抽样管,所述培养箱的底端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培养箱内部相连通的放料管,所述放料管远离所述培养箱的一端穿过所述外箱的底壁并伸出至外箱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外箱的底面四角位置紧密焊接有四根支柱。优选的,所述培养箱的底端远离所述放料管的一端设有与培养箱内部相连通的观测管,所述观测管整体呈“U”型。优选的,所述外箱的侧壁上与所述观测管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观测管远离所述培养箱的一端均穿过所述第一透气孔并伸出至外箱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外箱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抽样管和所述第二抽样管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一抽样管和所述第二抽样管均远离所述培养箱的一端均穿过所述第二透气孔并伸出至外箱的外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抽样管和第二抽样管位于所述外箱外部的一端上均安装有节流阀。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截面呈长方形,且所述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横管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通过设置的气压振动器,将传统的搅拌改为振动,不会与益生菌直接接触,确保了益生菌生长均匀的同时,也避免对益生菌造成损害,且通过设置的第一抽样管和第二抽样管,可以对培养箱内不同位置的益生菌进行抽样检测,能够得到益生菌生长情况的较为全面的数据,通过设置的观测管,可以在添加营养液的时候,随时观测营养液的注入情况,避免了浪费,解决了在搅拌过程中,很容易对益生菌的生长造成影响,且在培养益生菌的过程中,无法针对培养箱内的益生菌进行多方位的检测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培养箱左视图。图中:外箱1;支柱11;第一透气孔12;第二透气孔13;营养液箱2;加液管21;输液管22;横管23;输液喷头231;培养箱3;通孔31;气压振动器32;放料管33;减震弹簧34;观测管35;第一抽样管36;第二抽样管37;节流阀3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包括外箱1和通过螺栓固定于外箱1顶面上的营养液箱2,营养液箱2的顶面上设有与营养液箱2内部相连通的加液管21,外箱1的内部设有培养箱3,营养液箱2的底端设有与营养液箱2内部相连通的输液管22,输液管22的底端穿过外箱1的顶面并伸入至培养箱3的内部,输液管22的底端连通有横管23,横管23上螺纹连通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输液喷头231,横管23和输液喷头231均位于培养箱3内部的顶端位置,培养箱3的顶壁上开设有与培养箱3内部相贯通的通孔31,输液管22穿过通孔31,培养箱3的底面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气压振动器32,培养箱3的四周外壁上紧密焊接有四个呈矩阵式排列的减震弹簧34,减震弹簧34远离培养箱3的一端与外箱1的内壁紧密焊接,培养箱3的底端外壁上设有第一抽样管36,培养箱3与第一抽样管36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抽样管37,培养箱3的底端外壁上还设有与培养箱3内部相连通的放料管33,放料管33远离培养箱3的一端穿过外箱1的底壁并伸出至外箱1的外部。本实施例中,培养箱3的底端远离放料管33的一端设有与培养箱3内部相连通的观测管35,观测管35整体呈“U”型,在往培养箱3内添加营养液的时候,可以通过观测管35随时观测营养液的注入情况,避免了浪费。值得说明的是,观测管35的管口处以及观测管35的两段弯折处均设于倾斜的平面镜,通过多个平面镜之间的光的折射原理即可从观测管35的管口观察到培养箱3内部的情况。此外,外箱1的底面四角位置紧密焊接有四根支柱11,支柱11不仅确保了外箱1的稳定性,在进行放料的过程中,也更加的方便。进一步的,外箱1的侧壁上与观测管35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透气孔12,观测管35远离培养箱3的一端均穿过第一透气孔12并伸出至外箱1的外部,其中,第一透气孔12的直径大于观测管35的直径,不仅确保了外箱1内部空气的流通,还确保了在气压振动器32工作时,观测管35不会触碰到第一透气孔12的孔壁。进一步的,外箱1的侧壁上与第一抽样管36和第二抽样管37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透气孔13,第一抽样管36和第二抽样管37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包括外箱(1)和通过螺栓固定于外箱(1)顶面上的营养液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箱(2)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营养液箱(2)内部相连通的加液管(21),所述外箱(1)的内部设有培养箱(3),所述营养液箱(2)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营养液箱(2)内部相连通的输液管(22),所述输液管(22)的底端穿过外箱(1)的顶面并伸入至培养箱(3)的内部,所述输液管(22)的底端连通有横管(23),所述横管(23)上螺纹连通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输液喷头(231),所述横管(23)和输液喷头(231)均位于所述培养箱(3)内部的顶端位置,所述培养箱(3)的顶壁上开设有与培养箱(3)内部相贯通的通孔(31),所述输液管(22)穿过所述通孔(31),所述培养箱(3)的底面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气压振动器(32),所述培养箱(3)的四周外壁上紧密焊接有四个呈矩阵式排列的减震弹簧(34),所述减震弹簧(34)远离所述培养箱(3)的一端与所述外箱(1)的内壁紧密焊接,所述培养箱(3)的底端外壁上设有第一抽样管(36),所述培养箱(3)与所述第一抽样管(36)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抽样管(37),所述培养箱(3)的底端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培养箱(3)内部相连通的放料管(33),所述放料管(33)远离所述培养箱(3)的一端穿过所述外箱(1)的底壁并伸出至外箱(1)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操作位益生菌培养检测箱,包括外箱(1)和通过螺栓固定于外箱(1)顶面上的营养液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箱(2)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营养液箱(2)内部相连通的加液管(21),所述外箱(1)的内部设有培养箱(3),所述营养液箱(2)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营养液箱(2)内部相连通的输液管(22),所述输液管(22)的底端穿过外箱(1)的顶面并伸入至培养箱(3)的内部,所述输液管(22)的底端连通有横管(23),所述横管(23)上螺纹连通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输液喷头(231),所述横管(23)和输液喷头(231)均位于所述培养箱(3)内部的顶端位置,所述培养箱(3)的顶壁上开设有与培养箱(3)内部相贯通的通孔(31),所述输液管(22)穿过所述通孔(31),所述培养箱(3)的底面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气压振动器(32),所述培养箱(3)的四周外壁上紧密焊接有四个呈矩阵式排列的减震弹簧(34),所述减震弹簧(34)远离所述培养箱(3)的一端与所述外箱(1)的内壁紧密焊接,所述培养箱(3)的底端外壁上设有第一抽样管(36),所述培养箱(3)与所述第一抽样管(36)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抽样管(37),所述培养箱(3)的底端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培养箱(3)内部相连通的放料管(33),所述放料管(33)远离所述培养箱(3)的一端穿过所述外箱(1)的底壁并伸出至外箱(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操作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博轩刘斐童邓超明陈桔淳
申请(专利权)人:合生元广州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