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磁珠核酸提取的装置及试剂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15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磁珠核酸提取的装置及试剂盒,包括架子、磁板和反应管,所述磁板和反应管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架子上,所述反应管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部件,将可拆卸部件拆卸后,所述反应管的底部变为开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使得在核酸提取过程中,磁珠吸附时可方便地移除上清液,仅需要将反应管底部的可拆卸部件拆卸后,上清液即可通过底部的开口流出,而结合有核酸的磁珠仍然吸附在管壁上,无需为了去除上清液将整个装置倒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磁珠核酸提取的装置及试剂盒
本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实验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磁珠核酸提取的装置及试剂盒。
技术介绍
近年来,纳米磁珠的使用越来越普及,领域越来越广,如用于细胞分选,蛋白的固定,核酸的纯化与分选。磁珠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形成具有超顺磁性高分子纳米颗粒,颗粒经过各种化学修饰可实现不同的功能应用。核酸纯化磁珠是先通过裂解细胞,将游离出来的核酸分子特异性吸附到磁性颗粒表面,同时使蛋白质等杂质留在溶液中。而后在磁场作用下,磁性颗粒与液体分开,弃除液体后再经洗脱即可得到纯净的核酸。相较于其他传统提取核酸的方法,使用磁珠提取核酸具有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磁珠提取核酸的高效性、高特异性、高稳定性。传统的磁珠核酸提取试剂盒往往只提供磁珠和提取试剂,使用者自备EP管和磁力架。使用时,使用者先向EP管中加入裂解液,再加入生物样品,裂解细胞,然后将分散好的磁珠加入到EP管中混匀,将EP管放置于磁力架上以使磁珠吸附在EP管贴近磁板的壁上,然后将上清从EP管管口倒出,然后进行多次洗涤,每次洗涤时先移除磁板,再加入洗涤缓冲液混匀使磁珠分散,然后安装磁力板以使磁珠吸附在EP管贴近磁板的壁上,从EP管管口倒出上清,反复洗涤数次后,用洗脱液洗脱。以上操作中有个十分不方便之处,即,每次从EP管管口倒出上清液时,需要保持EP管稳定贴靠于磁板,不能旋转。如果只操作一个样品,难度不大,但是如果操作多个样品的话就会有问题,因为必须将这些样品一起操作,不能随便挪动任意一个样品。而这种倾倒操作一方面容易使EP管发生错动,另一方面需要废液缸口径比较大,给操作者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磁珠核酸提取试剂盒。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磁珠核酸提取的装置,包括架子、磁板和反应管,所述磁板和反应管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架子上,其中,所述架子包括底座、第一支持面和第二支持面,所述第一支持面位于所述第二支持面上方,并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持面通过支柱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支持面上具有使反应管能穿过的反应管通孔和使磁板能穿过的磁板通孔,所述反应管通孔靠着所述磁板通孔,所述反应管通孔为圆形,所述第二支持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持面的反应管通孔对应的第二反应管通孔,以及与所述磁板通孔对应的第二磁板通孔,并且第二反应管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反应管通孔的直径;所述反应管为顶部开口的筒状结构,并且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所述反应管的圆柱形部分的横截面直径等于圆锥形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并且所述反应管的圆柱形部分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反应管通孔的直径;所述反应管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部件,将可拆卸部件拆卸后,所述反应管的底部变为开放。本技术的装置使得在核酸提取过程中,磁珠吸附时可方便地移除上清液,仅需要将反应管底部的可拆卸部件拆卸后,上清液即可通过底部的开口流出,而结合有核酸的磁珠仍然吸附在管壁上,无需为了去除上清液将整个装置倒转。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管通孔远离所述磁板通孔的区域设置有凸起,所述反应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凸部,所述凸部可卡进所述凸起中。反应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动,使得吸附了磁珠的部位转离磁板,从而导致磁珠及磁珠上挂载的核酸进入上清中而损失。本方案中的设计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反应管的转动。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管的底部与可拆卸部件设置成塞孔塞子结构。本方案的结构简单,产品成本低。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管底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可拆卸部件螺接于所述反应管底部。可拆卸部件与反应管螺接使得操作简便,配合上面的凸起和凸部的设计,效果更好。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架子设置成所述底座与第二支持面之间的距离可调。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底座与第二支持面之间的距离,以利于在反应管底部放置合适的废液容器。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管还设置有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磁珠核酸提取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上述装置,以及用于磁珠核酸提取的试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支持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支持面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应管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应管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架子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表示的部件如下:1、架子,11、第一支持面,111、磁板通孔,112、反应管通孔,12、第二支持面,121、第二磁板通孔,122、第二反应管通孔,13、底座,131、套管,14、支柱,2、磁板,3、反应管,31、可拆卸部件,32、凸部,33、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磁珠核酸提取装置,包括架子1、磁板2和反应管3,所述磁板2和反应管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架子1上,其中,所述架子1一体成形,包括底座13、第一支持面11和第二支持面12。第一支持面11位于所述第二支持面12上方,所述第一支持面11上设置有反应管通孔112和磁板通孔111,所述反应管通孔112靠着所述磁板通孔111,所述反应管通孔112为圆形,所述第二支持面1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持面11的反应管通孔112对应的第二反应管通孔122,以及与所述磁板通孔111对应的第二磁板通孔121,并且第二反应管通孔122的直径小于所述反应管通孔112的直径。所述反应管3为顶部开口的筒状结构,并且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所述反应管3的圆柱形部分的横截面直径等于圆锥形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并且所述反应管3的圆柱形部分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反应管通孔122的直径,反应管通孔112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反应管3上部的横截面直径,使得反应管3下部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反应管通孔122,由第二支持面12支持反应管3下部,第一支持面11限制反应管3的上部的。磁板2穿过磁板通孔111和第二磁板通孔121,由底座13支持磁板2,并且磁板通孔111和第二磁板通孔121限制磁板2。反应管3还可设置盖以便于混匀操作。所述反应管3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部件31,将可拆卸部件31拆卸后,所述反应管3的底部变为开放,在本例中,反应管3的底部设置开口,可拆卸部件31为与该开口相适应的塞子,塞子堵在开口时反应管3底部封闭,移除塞子后,反应管3的底部开放。使用时,将磁板2和反应管3安装到架子1上后,等磁珠吸附在反应管3的内壁上,拆卸塞子,放掉上清液,然后再用塞子堵住开口,继续进行溶液操作。无需为了去除上清液将整个装置倒转。实施例2如图2和5所示,本实施例中其它设置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反应管通孔112远离所述磁板通孔112的区域设置有凸起,所述反应管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凸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磁珠核酸提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子(1)、磁板(2)和反应管(3),所述磁板(2)和反应管(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架子(1)上,其中,/n所述架子(1)包括底座(13)、第一支持面(11)和第二支持面(12),所述第一支持面(11)位于所述第二支持面(12)上方,并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持面(12)通过支柱与所述底座(13)连接,所述第一支持面(11)上具有使反应管(3)能穿过的反应管通孔(112)和使磁板能穿过的磁板通孔(111),所述反应管通孔(112)靠着所述磁板通孔(111),所述反应管通孔(112)为圆形,所述第二支持面(1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持面(11)的反应管通孔(112)对应的第二反应管通孔(122),以及与所述磁板通孔(111)对应的第二磁板通孔(121),并且第二反应管通孔(122)的直径小于所述反应管通孔(112)的直径;/n所述反应管(3)为顶部开口的筒状结构,并且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所述反应管(3)的圆柱形部分的横截面直径等于圆锥形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并且所述反应管(3)的圆柱形部分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反应管通孔(122)的直径;/n所述反应管(3)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部件(31),将可拆卸部件(31)拆卸后,所述反应管(3)的底部变为开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磁珠核酸提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子(1)、磁板(2)和反应管(3),所述磁板(2)和反应管(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架子(1)上,其中,
所述架子(1)包括底座(13)、第一支持面(11)和第二支持面(12),所述第一支持面(11)位于所述第二支持面(12)上方,并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持面(12)通过支柱与所述底座(13)连接,所述第一支持面(11)上具有使反应管(3)能穿过的反应管通孔(112)和使磁板能穿过的磁板通孔(111),所述反应管通孔(112)靠着所述磁板通孔(111),所述反应管通孔(112)为圆形,所述第二支持面(1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持面(11)的反应管通孔(112)对应的第二反应管通孔(122),以及与所述磁板通孔(111)对应的第二磁板通孔(121),并且第二反应管通孔(122)的直径小于所述反应管通孔(112)的直径;
所述反应管(3)为顶部开口的筒状结构,并且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所述反应管(3)的圆柱形部分的横截面直径等于圆锥形部分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并且所述反应管(3)的圆柱形部分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反应管通孔(122)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锦成林程忠蔡振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腾飞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