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15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培养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包括真空箱,真空箱的内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第一隔板,真空箱的内壁且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第二隔板,真空箱内壁的两端且位于第二隔板下方的位置设有三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一支撑板,真空箱内壁的两端且位于第二隔板和第一隔板之间的位置设有三个等间距排布的第二支撑板。该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通过微型真空泵可以对真空箱内抽真空,从而使培养皿处于真空环境,避免培养皿内壁附着真菌,通过环形橡胶垫和培养皿密封盖可以将培养皿密封,使培养益生菌后的培养皿处于密封状态,避免外界真菌进入到培养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培养皿
,具体为一种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
技术介绍
益生菌是一种食入后对宿主有正面效益的活性微生物,当人体内含有足够的益生菌时,人就会处于健康的状态,益生菌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因此,对益生菌的研究很有价值,在研究益生菌时,需要将益生菌放在培养皿中培养观察,在使用培养皿培养益生菌时,外界真菌容易附着在培养皿中,对研究造成影响,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培养皿在培养益生菌时不具有防护结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包括真空箱,所述真空箱的内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真空箱的内壁且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真空箱内壁的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下方的位置设有三组等间距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包括真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箱(1)的内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第一隔板(11),所述真空箱(1)的内壁且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第二隔板(12),所述真空箱(1)内壁的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2)下方的位置设有三组等间距排布的第二U形滑槽(15),每组由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二U形滑槽(15)组成,两个所述第二U形滑槽(15)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表面且靠近两侧边缘的位置设有四组对称分布的第一橡胶环(22),每个所述第一橡胶环(22)内均活动连接有培养皿容器(4),所述培养皿容器(4)的圆周外壁且位于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有效避免外界真菌附着的益生菌培养皿存放装置,包括真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箱(1)的内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第一隔板(11),所述真空箱(1)的内壁且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第二隔板(12),所述真空箱(1)内壁的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2)下方的位置设有三组等间距排布的第二U形滑槽(15),每组由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二U形滑槽(15)组成,两个所述第二U形滑槽(15)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表面且靠近两侧边缘的位置设有四组对称分布的第一橡胶环(22),每个所述第一橡胶环(22)内均活动连接有培养皿容器(4),所述培养皿容器(4)的圆周外壁且位于顶部边缘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40),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0)的圆周外壁且位于底部边缘的位置设有环形橡胶垫(41),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表面且位于两侧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通孔(21),所述真空箱(1)内壁的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2)和所述第一隔板(11)之间的位置设有三组等间距排布的第一U形滑槽(14),每组由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一U形滑槽(14)组成,两个所述第一U形滑槽(14)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和所述第一支撑板(2)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板(3)的表面且靠近两侧边缘的位置设有四组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博轩刘斐童邓超明陈桔淳
申请(专利权)人:合生元广州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