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其包括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支撑架和卸装板,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支撑杆;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纵向导向块、连接板、横向导向块和气缸,所述纵向导向块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卸装板连接于所述横向导向块,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移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动马达、气缸实现搬运功能,通过调整两侧工装吊挂位置间距适应不同大小的全车型侧围零件,具有故障率低,易于维护、造价便宜的特点;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方向把手方便实现工装的定位,为移动式小车,缩短了叉车作业时间,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卸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不少整车生产企业拥有不止一座工厂,由于生产调剂等原因,冲压车间生产的部分侧围零件需要输送到其他厂区使用,此时无法使用侧围输送系统,而是质检区的零件由人工装上货运台车,再通过厂叉车运送至侧围中转区,最后以汽车货运的方式运输至其他厂区。目前行业内有以下两种方案:一、通过人工搬运。零件在升降机上落下后,由操作人员抬上台车;二、采用一种行走导轨式的、带升降与抓取功能的电气化侧围零件搬运装置,卸装工装安装在导轨上的行走小车上,通过工装升降并配合电机驱动小车移动,通过行程开关、接近开关等传感器实现定位,以此来实现搬运功能。目前的方案存在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效率低、故障率高、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侧围输送链升降机与至货运台车之间进行卸装作业成为了影响效率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以解决如何在侧围输送链升降机与至货运台车之间进行卸装作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其包括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支撑架和卸装板,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纵向导向块、连接板、连接块、横向导向块和气缸,所述纵向导向块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纵向导向块,所述横向导向块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卸装板连接于所述横向导向块,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气缸活塞连接于所述纵向导向块;所述卸装板一端连接于所述横向导向块,所述移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底板。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设于所述连接块,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横向控制阀。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纵向控制阀,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纵向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横杆,所述纵向控制阀连接于所述气缸。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支架、方向把手和千斤顶,所述移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千斤顶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架上,且所述千斤顶柱塞头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方向把手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支架。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气动马达、驱动轮、支撑轮、减速齿轮和移动控制阀,所述驱动轮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移动支架,所述气动马达固定于所述移动支架,且所述驱动轮连接于所述减速齿轮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减速齿轮的动力出入端连接于所述气动马达,所述气动马达连接于所述移动控制阀。优选的,所述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还包括进气管和气动三联件,所述进气管穿设于所述支撑杆,所述气动三联件设置于所述方向把手上,且所述进气管连接于所述气动三联件,所述气动三联件连接于所述移动控制阀。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轮,多个所述支撑轮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其包括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支撑架和卸装板,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支撑杆;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纵向导向块、连接板、横向导向块和气缸,所述纵向导向块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卸装板连接于所述横向导向块,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移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底板。本技术通过气动马达、气缸实现搬运功能,通过调整两侧工装吊挂位置间距适应不同大小的全车型侧围零件,具有故障率低,易于维护、造价便宜的特点;同时由于本技术通过方向把手方便实现工装的定位,为移动式小车,缩短了叉车作业时间,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的气动原理图。图中:1、升降装置;11、横向导向块;12、调节杆;13、横向控制阀;14、连接板;15、气缸;16、气缸座;17、纵向控制阀;18、纵向导向块;19、连接块;2、移动装置;201、气动马达;202、方向把手;203、千斤顶;204、气动三联件;205、驱动轮;206、支撑轮;207、连接头;208、减速齿轮;209、移动控制阀;210、移动支架;3、支撑架;31、底板;32、支撑杆;321、第一支撑杆;322、第二支撑杆;4、卸装板;5、进气管;6、导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其包括升降装置1、移动装置2、支撑架3和卸装板4,支撑架3包括底板31和支撑杆32,支撑杆32的一端连接于底板31;升降装置1包括纵向导向块18、连接板14、连接块19、横向导向块11和气缸15,纵向导向块18可移动地连接于支撑杆32,连接块19连接于纵向导向块18,横向导向块11连接于连接块19,卸装板4连接于横向导向块11,气缸15固定于支撑杆32,且气缸活塞连接于纵向导向块18;卸装板4一端连接于横向导向块14,移动装置2连接于底板31。本技术通过气动马达、气缸实现搬运功能,通过调整两侧工装吊挂位置间距适应不同大小的全车型侧围零件,具有故障率低,易于维护、造价便宜的特点;同时由于本技术通过方向把手方便实现工装的定位,为移动式小车,缩短了叉车作业时间,提高了效率。优选的,升降装置1还包括调节杆12,调节杆12穿设于连接块19,且调节杆1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块19,调节杆12的另一端连接有横向控制阀13。进一步的,本技术卸装板4之间间距可通过调节杆12进行调整,以匹配不同车型的侧围零件。优选的,升降装置1还包括纵向控制阀17,支撑杆32包括第一支撑杆321和第二支撑杆322,第一支撑杆321与第二支撑杆322之间设置有横杆,纵向控制阀17设置于横杆,纵向控制阀17连接于气缸15。在此需说明的是,横杆的高度与方向把手202的长度一致,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工人对纵向控制阀17的操作。进一步的,本技术通过气动驱动气缸15上升下降,连接板14带动卸装板4与纵向导块18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将侧围的批量装载或卸下。优选的,移动装置2包括移动支架(210)、方向把手202和千斤顶203,移动支架210可转动地连接于底板31,千斤顶203设置于移动支架210上,且千斤顶203柱塞头连接于底板31,方向把手202可转动地连接于移动支架210。进一步的,本申请通过方向把手202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向定位;通过千斤顶203的升降使驱动轮205与地面接触或分离,从而在卸装作业时固定住小车。优选的,移动装置还包括气动马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支撑架和卸装板,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n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纵向导向块、连接板、连接块、横向导向块和气缸,所述纵向导向块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纵向导向块,所述横向导向块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卸装板连接于所述横向导向块,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气缸的活塞连接于所述纵向导向块;/n所述卸装板一端连接于所述横向导向块,所述移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底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支撑架和卸装板,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纵向导向块、连接板、连接块、横向导向块和气缸,所述纵向导向块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纵向导向块,所述横向导向块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卸装板连接于所述横向导向块,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气缸的活塞连接于所述纵向导向块;
所述卸装板一端连接于所述横向导向块,所述移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底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设于所述连接块,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横向控制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侧围零件输送的卸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纵向控制阀,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纵向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横杆,所述纵向控制阀连接于所述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斌,钱志艺,钟正峰,胡斯乐,罗洪波,邓华锐,董大巍,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