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03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包括上膜电机和止回装置,上膜电机为双轴伸电机,其前输出轴为驱动轴,其后输出轴为止回轴,用于连接止回装置,电机和支撑板安装在基础上,止回装置位于电机和支撑板之间,其壳体的前端通过碟簧组与电机的壳体连接,其壳体的后端通过摩擦片组与支撑板连接,碟簧组由两个相对的碟簧组成,其中一个碟簧固定在电机的壳体后端,另一个碟簧固定安装在止回装置的壳体前端,两碟簧紧压在一起,摩擦片组由两个相互贴合的摩擦片组成,其中一个摩擦片固定安装在止回装置的壳体的后端,另一个安装在支撑板的前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有效刹车(止回)的同时,降低了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属机械

技术介绍
包膜机的上膜机构的运行过程中,出完一张膜后上膜电机在制动时会出现后退现象,现有技术下是利用切膜离合器充当刹车,但由于扭矩过大易于把切膜离合器扭坏,导致运行费用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无需用切膜离合器为上膜电机刹车,在有效刹车(止回)的同时,降低运行费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包括上膜电机,还包括止回装置,所述上膜电机为双轴伸电机,其前输出轴为驱动轴,其后输出轴为止回轴,用于连接止回装置,所述止回装置的允许旋转方式与所述电机的工作方式一致。优选地,所述止回装置包括转轴和壳体,所述电机的后输出轴与所述止回装置的转轴同轴连接。优选地,所述止回装置采用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安装在所述止回装置的转轴上,所述棘轮机构的棘爪安装在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的内侧。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在基础上,所述基础上还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止回装置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其壳体悬空,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的前端通过碟簧组与所述电机的壳体连接,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的后端通过摩擦片组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碟簧组由两个相对的碟簧组成,其中一个碟簧固定在所述电机的壳体后端,另一个碟簧固定安装在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前端,两碟簧紧压在一起,所述摩擦片组由两个相互贴合的摩擦片组成,其中一个摩擦片固定安装在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的后端,另一个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前表面。>优选地,所述碟簧呈环形,其中央设有允许所述电机的后输出轴和所述止回装置的转轴穿过的孔。优选地,所述摩擦片呈环形。优选地,所述基础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以允许其前后移动的活动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基础,所述固定板上旋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前端与所述支撑板以允许其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活动连接方式连接。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杆的前端插接在所述支撑板后表面的盲孔内并与该盲孔的侧壁间隙配合。优选地,所述盲孔内端的侧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螺杆的前端设有与该环形槽配合的环形凸起。优选地,所述螺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后方并设有摇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止回装置,无需利用切膜离合器作为上膜电机的刹车或止回装置,不会因上膜离合器的后退而损坏切膜离合器,有利于延长切膜离合器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费用;由于在止回装置的壳体两端分别设置了压簧和摩擦片组,当扭矩过大时,壳体克服静摩擦力相对于转轴旋转,形成一定的缓冲作用,由此避免了在扭矩过大时严格止回导致的设备损坏,有利于保证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的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包括上膜电机20和止回装置40,所述上膜电机为双轴伸电机,其前输出轴为驱动轴,用于连接上膜机构10,驱动上膜机构工作,其后输出轴为止回轴,用于连接止回装置,所述止回装置的允许旋转方式与所述电机的工作方式一致。所述止回装置可以采用任意适宜的止回装置,包括转轴和壳体,所述转轴能够相对于壳体单向旋转,但不允许另一方向旋转,由此形成止回(或称逆止)效果。例如,所述止回装置可以采用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可以安装在转轴上,所述棘轮机构的棘爪可以安装在壳体的内侧。所述止回装置的转轴与所述电机的后输出轴同轴连接,例如,通过联轴器同轴连接。所述止回装置可以与电机安装在同一个基础100上。但,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在基础上(例如,钢架、钢板等安装基础),所述基础上还安装有支撑板60,所述止回装置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其壳体悬空,壳体的前端通过碟簧组30与所述电机的壳体连接,壳体的后端通过摩擦片组50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碟簧组由两个相对的碟簧组成,所述碟簧呈环形,中央设有允许所述电机的后输出轴和所述止回装置的转轴穿过的孔,其中一个碟簧固定在所述电机的壳体后端,另一个碟簧固定安装在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前端,两碟簧紧压在一起,相互间的预压紧力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述摩擦片组由两个相互贴合的摩擦片组成,所述摩擦片优选呈环形,其中一个摩擦片固定安装在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的后端,另一个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前表面。由此,当电机传来的反向(后退)扭矩达到一定程度后,该扭矩克服摩擦片之间的静摩擦扭矩(还有碟簧之间的静摩擦扭矩,但相对较小)时,止回装置相对于支撑板旋转,释放应力,以避免因扭矩过大导致相关件的损坏。所述支撑板可以固定安装在基础上。但,优选地,所述基础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70,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基础以允许其前后移动的活动连接方式连接(例如,通过燕尾槽式的滑动连接结构),所述固定板上通过其螺孔旋接有调节螺杆80,所述调节螺杆的前端与所述支撑板以允许其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活动连接方式连接,例如,插接在支撑板的盲孔内并与该盲孔的侧壁间隙配合。所述盲孔内端的侧壁上优选设有环形槽,所述螺杆的前端设有与该环形槽配合的环形凸起,由此限制所述螺杆不能从该盲孔内脱出。通过旋转螺杆,可以调节支撑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碟簧之间的压力,调节摩擦片之间的压力及摩擦力。所述螺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后方,优选设有摇把90。所述摇把与所述螺杆后端的连接方式优选为插接。例如,所述摇把上设有方形通孔,所述螺杆的后端部呈能够插入该方形通孔的方柱形。本技术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包括上膜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回装置,所述上膜电机为双轴伸电机,其前输出轴为驱动轴,其后输出轴为止回轴,用于连接止回装置,所述止回装置的允许旋转方式与所述电机的工作方式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包括上膜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回装置,所述上膜电机为双轴伸电机,其前输出轴为驱动轴,其后输出轴为止回轴,用于连接止回装置,所述止回装置的允许旋转方式与所述电机的工作方式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装置包括转轴和壳体,所述电机的后输出轴与所述止回装置的转轴同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装置采用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安装在所述止回装置的转轴上,所述棘轮机构的棘爪安装在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包机上膜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在基础上,所述基础上还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止回装置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其壳体悬空,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的前端通过碟簧组与所述电机的壳体连接,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的后端通过摩擦片组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碟簧组由两个相对的碟簧组成,其中一个碟簧固定在所述电机的壳体后端,另一个碟簧固定安装在所述止回装置的壳体前端,两碟簧紧压在一起,所述摩擦片组由两个相互贴合的摩擦片组成,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克代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