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200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其包括:架体,所述机架具有若干用于放置隔热板的放置区间,所有放置区间沿竖直方向分布;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架体下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板,升降板承载架体以使得架体跟随升降板升降;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架体的一侧以用于将隔热板输送至架体;控制装置,所诉控制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以控制升降装置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隔热板在收料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
本技术涉及隔热板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隔热板作为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人们对防火的日渐重视使得隔热板的使用越加广泛。在隔热板的生产过程中,收料工作是最后一步工作,很多厂商在隔热板生产中的收料方式是直接使用叉板承接由传送带传出的隔热板。但在实际收料过程中,隔热板在下落至叉板时与叉板产生碰撞,对隔热板自身具有伤害,且在叉板上堆叠的隔热板相互挤压,位于底部的隔热板可能会受压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旨在提高隔热板在收料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包括:架体,所述机架具有若干用于放置隔热板的放置区间,所有放置区间沿竖直方向分布;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架体下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板,升降板承载架体以使得架体跟随升降板升降;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架体的一侧以用于将隔热板输送至架体;控制装置,所诉控制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以控制升降装置升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板受传送装置的传送并从出料端传出至架体上的放置区间,隔热板被放置到放置区间后,升降装置将架体抬升一个放置区间的高度,传送装置继续将下一块隔热板向架体传送,并重复进行隔热板放置和架体抬升的动作,直至架体上的放置区间全部放满隔热板,由此完成隔热板的收料,收料完成后将载满隔热板的架体移动至存放地点存放,减少隔热板可能受到损伤的概率。且每个隔热板放置于一个放置区间中不会产生挤压,存放更加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装置出料端设置有坑槽,所述升降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坑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装置设置于坑槽中,初始状态下,升降板处于坑槽中,架体位于升降板上,传送装置将隔热板向架体传送,在隔热板的收料过程中,升降装置不断将架体抬升直至架体上的放置区间都放置有隔热板。坑槽使得收料工作可以使用高度更高的架体,进而使得一个架体可以放置更多隔热板,减少更换架体的频率,提高整体收料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驱使升降板升降的剪式升降台,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剪式升降台的台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剪式升降台的最低极限位置与最高极限位置的差值较大,即可进行升降的范围大,能够满足较高的架体的升降需求。剪式升降台的上升和下降动作平缓,放置在架体上的隔热板更稳定,不易在升降过程中产生振动和磕碰,提高收料工作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体包括底板、立杆、支撑隔热板的横杆及支撑横杆的纵杆,所述立杆垂直固定于底板,所述纵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所述横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纵杆,所述相邻两个放置区间由所述横杆分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将放置区间分隔开来,隔热板放置到放置区间时,横杆支撑隔热板并且横杆受纵杆的支撑,而纵杆固定于立杆,使得横杆对隔热板具有稳定的支撑力,隔热板在架体上位置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体底部设置万向轮,在架体载满隔热板之后工作人员可拉动架体对其进行移动,并且可将孔的架体推动至升降板上进行新一轮的收料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引导所述万向轮的导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引导万向轮,工作人员在移动架体时,移动的方向稳定,特别是在将空的架体移动到升降板上时,通过导向槽的引导,空的架体移动方向及位置受到导向槽的引导及限制,使得空的架体移动到升降板上接受隔热板的位置更准确,不易产生架体位置偏差而使得隔热板不能对准放置区间的情况,保障收料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架体定位的定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空的架体移动至升降板上后,通过定位装置对空的架体进一步定位,使得架体在接受隔热板时无法移动,防止架体由于与隔热板的摩擦力而向远离传送装置的方向移动导致隔热板放置于架体的位置产生偏差甚至无法安全放置到架体,进一步保障收料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红外感应器和控制器,所述红外感应器固定设置于所述传送装置的出料端用于检测是否有隔热板到达出料端以输出感应信号,所述控制器响应红外感应器信号以控制所述升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感应件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出料端,传送装置将隔热板传出至架体时,控制器控制升降装置将架体抬一个放置区间的高度,由此完成一次隔热板的收料,并同时准备下一个隔热板的收料。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收料过程整体动作更加连贯,提高隔热板收料工作的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隔热板的移动过程不存在落差,收料动作更平稳;2.每个隔热板放置于一个放置区间中,隔热板之间不会产生挤压;3.整体收料动作连贯,提高隔热板收料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在图2中B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在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传送装置;11、红外感应器;2、坑槽;31、升降板;311、导向槽;32、剪式升降台;4、架体;41、底板;42、立杆;43、横杆;431、放置区间;44、纵杆;45、万向轮;5、定位件;51、固定座;52、限位杆;53、第一限位块;54、第二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包括传送装置1及架体4。传送装置1将隔热板向架体4传送,传送装置1远离架体4的一端为隔热板的上料端,传送装置1靠近架体4的一端为隔热板的出料端。参照图2和图3,传送装置1出料端的地面设置有坑槽2,坑槽2中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剪式升降台32及升降板31,升降板3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剪式升降台32的台面,剪式升降台32的底座通过螺钉固定于坑槽2底部。参照图1和图3,架体4包括底板41、立杆42、横杆43及纵杆44,底板41呈正方形状,立杆42垂直设置于底板41的四角处,立杆42底部与底板41焊接。纵杆44垂直于送料方向设置,纵杆44两端分别焊接于两根立杆42,架体4沿竖直方向设置若干组纵杆44,每组纵杆44包含两根相互平行且高度一致的纵杆44,同一组纵杆44中一根纵杆44固定于靠近传送装置1的两根立杆42且另一根纵杆44固定于远离传送装置1的两根立杆42。横杆43长度方向与传送方向一致,横杆43也设置有若干组,横杆43的组数与纵杆44的组数相同,且每一组横杆43与对应位置处的一组纵杆44固定连接,每一组横杆43包括四根相互平行且高度一致的横杆43,每组横杆43的四根横杆43垂直于传送方向等距分布。相邻的一组横杆43之间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4),具有若干用于放置隔热板的放置区间(431),所有放置区间(431)沿竖直方向分布;/n升降装置,位于传送装置(1)的出料端且位于架体(4)下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板(31),升降板(31)承载架体(4)以使得架体(4)跟随升降板(31)升降;/n传送装置(1),位于架体(4)的一侧以用于将隔热板输送至架体(4)/n控制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以控制升降装置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4),具有若干用于放置隔热板的放置区间(431),所有放置区间(431)沿竖直方向分布;
升降装置,位于传送装置(1)的出料端且位于架体(4)下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板(31),升降板(31)承载架体(4)以使得架体(4)跟随升降板(31)升降;
传送装置(1),位于架体(4)的一侧以用于将隔热板输送至架体(4)
控制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以控制升降装置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出料端处的地面设置有坑槽(2),所述升降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坑槽(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驱使升降板(31)升降的剪式升降台(32),所述升降板(31)固定连接于所述剪式升降台(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板的自动间歇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4)包括底板(41)、立杆(42)、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周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盈鑫隔热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