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华玲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183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4
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涉及冷却器材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包括贴设在发动机外的壳体,壳体表面设置有进水支管,进水支管均布于壳体,进水支管还依次连接有水冷箱和储水箱,储水箱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侧壁上部设置与进水支管连通的进水孔,下端面设置与进水支管连通的出水孔,上端面设置第一注水孔,第二腔室的上端面设置第二注水孔,侧壁的下方设置放水孔,放水孔设置连接制动鼓的冷却结构的连接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了一箱两腔的结构,使得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制动鼓的冷却系统中的水流温度相同,避免了发动机或制动鼓单一过热的情况,热量被两个冷却系统内的水流吸收,避免了水温过高,降温效果不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冷却器材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冷却一直是汽车领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不但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汽车的制动鼓同样也会产生大量的热。当发动机温度升高,会使发动机负荷增加,反而降低了功率,一旦发动机负荷增加,导致发动机重量增加,燃油燃烧不均匀,不准时,不利于油耗。而制动鼓发热则容易造成制动失灵,极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现有的冷却系统,通常采用彼此独立的冷却系统,即发动机采用一套冷却系统,制动鼓采用一套冷却系统,两套冷却系统独立运行或者是共用同一水箱,这存在着冷却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冷却系统冷却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冷却系统的思路。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包括贴设在发动机外的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进水支管,若干所述进水支管均布于壳体,所述进水支管还依次连接有水冷箱和储水箱,所述水冷箱用于冷却流经水冷箱的水流,所述储水箱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进水支管连通的进水孔,下端面设置有与进水支管连通的出水孔,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注水孔,所述第二腔室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注水孔,侧壁的下方设置有放水孔,放水孔设置有连接制动鼓的冷却结构的连接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容积比为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水冷箱包括设置有用于暂存水流的腔体,所述水冷箱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箱的侧面设置有散热鳍,散热扇针贴设水冷箱的一个侧面的散热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内水平设置有左引导杆和右引导杆,所述左引导杆和右引导杆分别设置在相应的侧壁上,所述左引导杆和右引导杆相向的一端间隔设置,所述左引导杆套设有左套筒,所述左引导杆与左套筒之间设置有阻止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弹簧,所述右引导杆套设有右套筒,所述右引导杆与右套筒之间设置有阻止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弹簧,左套筒和右套筒共同固定在滑块上,所述滑块的上下端面设置有用于清洁水冷箱内壁的刮板,所述刮板通过支撑体固定在滑块上,所述滑块内设置有驱动滑块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往复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往复结构包括齿条,所述齿条设置在滑块的上内壁和下内壁,所述滑块的上内壁与下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可部分与齿条啮合的主动异形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异形轮的转动轴与散热扇的转动轴共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采用了一箱两腔的结构,使得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制动鼓的冷却系统中的水流温度相同,避免了发动机或制动鼓单一过热的情况,热量被两个冷却系统内的水流吸收,避免了水温过高,降温效果不好的情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意图;图2是储水箱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水冷箱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的汽车的冷却系统,包括贴设在发动机外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进水支管11,若干的进水支管11均布于壳体1表面,水流在流经进水支管11时,带走由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进水支管11依次连接有水冷箱2和储水箱3,其中水冷箱2用于冷却流经水冷箱2的水流,储水箱3包括第一腔室31和第二腔室32,优选的,第一腔室31和第二腔室32左右设置,第一腔室3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进水支管11连通的进水孔311,第一腔室31的下端面设置有与进水支管11连通的出水孔312,进水支管11与第一腔室31形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在第一腔室3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注水孔313,用于加注水或者冷却液。在第二腔室32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注水孔321,侧壁的下方设置有放水孔322,放水孔322这只有连接制动鼓的冷却结构的连接部。制动鼓的冷却结构有很多,也是本领域比较常见的技术,就不过多复述了。优选的,第一腔室31与第二腔室32的容积比为2:1,这是考虑到发动机出现过热的频率高于制动鼓过热的频率,避免水量过少造成的温度升高。进一步的,前述的水冷箱2包括用于暂存水流的腔体,水冷箱2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21。散热扇21对即将冷却用的水流进行二次降温,降温效果更好。相应的,在水冷箱2的侧面设置有散热鳍22,扇热贴设在水冷箱2的一个侧面的散热鳍22上。需要注意的是水冷箱2的侧面均设置有散热鳍22,但在图中仅标示处一面。由于现有的散热鳍22由多个散热片组成,散热片之间间隔一端距离,为了方便散热鳍22和散热扇21,散热扇21设置有带孔空腔的外壳中,外壳相对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气流交换的通径,外壳贴设在散热鳍22上,散热扇21设置在通径内,便于传递热量。由于水流在水冷箱2内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沉积水垢或者其他杂质,导致水冷箱2的散热会收到影响,因此在水冷箱2的腔体内设置有左引导杆23和右引导杆24,所述左、右引导杆23、24分别设置在相应的侧壁上,左、右引导杆/23、24水平、等高、间隔的设置,左引导杆23套设有左套筒231,做套筒与左引导杆23之间设置有阻止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弹簧,优选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左引导杆23,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左套筒231内。相应的,右引导杆24设置有与左引导杆23相同的结构。左套筒231与右套筒241共同固定在用以滑块25上,滑块25的上、下端面设置有用于清洁水冷箱2内壁的刮板251,该刮板251的通过支撑体固定在滑块25上,滑块25内设置有驱动滑块25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往复结构。往复结构包括齿条252,齿条252设置在滑块25的上内壁和下内壁,上内壁与下内壁之间设置有可与齿条252部分啮合的主动异形轮253,优选的主动异形轮253的转动轴与散热扇21的转动轴共轴。散热扇21的电力供应可以采用汽车的铅蓄电池作为电能来源。主动异形轮253在转动的过程中会间歇的与上内壁的和下内壁的齿条252发生啮合,使得滑块25在主动异形轮253的转动下发生往复运动。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设在发动机外的壳体(1),所述壳体(1)表面设置有进水支管(11),若干所述进水支管(11)均布于壳体(1),所述进水支管(11)还依次连接有水冷箱(2)和储水箱(3),所述水冷箱(2)用于冷却流经水冷箱(2)的水流,所述储水箱(3)包括第一腔室(31)和第二腔室(32),所述第一腔室(3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进水支管(11)连通的进水孔(311),下端面设置有与进水支管(11)连通的出水孔(312),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注水孔(313),所述第二腔室(32)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注水孔(321),侧壁的下方设置有放水孔(322),放水孔(322)设置有连接制动鼓的冷却结构的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设在发动机外的壳体(1),所述壳体(1)表面设置有进水支管(11),若干所述进水支管(11)均布于壳体(1),所述进水支管(11)还依次连接有水冷箱(2)和储水箱(3),所述水冷箱(2)用于冷却流经水冷箱(2)的水流,所述储水箱(3)包括第一腔室(31)和第二腔室(32),所述第一腔室(3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进水支管(11)连通的进水孔(311),下端面设置有与进水支管(11)连通的出水孔(312),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注水孔(313),所述第二腔室(32)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注水孔(321),侧壁的下方设置有放水孔(322),放水孔(322)设置有连接制动鼓的冷却结构的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31)与第二腔室(32)的容积比为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冷箱(2)包括设置有用于暂存水流的腔体,所述水冷箱(2)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箱(2)的侧面设置有散热鳍(22),散热扇(21)针贴设水冷箱(2)的一个侧面的散热鳍(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华玲
申请(专利权)人:郑华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