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74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钢门窗型材生产设备技术领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包括外壳、传送器、椭圆通孔、制动器、引流槽以及底座,外壳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椭圆通孔设于外壳凹槽内部两侧,所述传送器两端分别通过外壳凹槽内部两侧的椭圆通孔并与外壳内部活动相连,所述制动器设于外壳顶部一侧,外壳正面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包括工作台、第一挡板、活动杆以及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成对立设置于工作台上表面,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有活动杆,底座固定设置与外壳底部,塑钢柱进入传输器时,由于传输器上设置的传送轮,传送轮对塑钢柱进行固定,避免塑钢柱传输过程中的碰撞,有效的减低塑钢柱传输过程中引起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钢门窗型材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塑钢型材的使用已经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钢型材的加工主要是通过熔铸、挤压以及镀钛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在挤压的工艺流程中,通常是将塑钢柱放入挤压机中,再通过将塑钢柱挤压至模具的成型孔使塑钢型材成型。现有的挤压机通常包括挤压部件和固定部件,挤压部件的一端能够顶在塑钢柱的一端,塑钢柱的另一端顶在模具上,固定部件上具有通孔,塑钢柱能够放置在通孔内,固定部件对塑钢柱起到限制塑钢柱位移的作用,然后通过挤压部件对塑钢柱进行挤压,使塑钢柱在穿过模具的过程中形成模具的形状,从而达到使塑钢成型的效果,但是,由于挤压后塑钢柱在传输过程经常遇到无法固定,而导致塑钢柱在传输的过程中撞击,进一步影响塑钢柱质量,且传统的传输带传输方式,由于传输带长期使用而需要维护更换,但传统的传输带固定方式复杂,内容繁琐,更换过程流程多,长时间消耗维护人员大量的劳力。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解决了塑钢柱在传输过程经常遇到无法固定与传输带更换繁琐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包括外壳、传送器、椭圆通孔、制动器、引流槽以及底座,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外壳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椭圆通孔设于外壳凹槽内部两侧,所述传送器两端分别通过外壳凹槽内部两侧的椭圆通孔并与外壳内部活动相连,所述制动器设于外壳顶部一侧,外壳正面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包括工作台、第一挡板、活动杆以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成对立设置于工作台上表面,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有活动杆,所述底座固定设置与外壳底部。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器包括轴承、传送轮、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以及第一制动杆,所述轴承与第一制动杆一端成活动连接,且第一制动杆另一端设有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所述轴承与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之间设有传送轮,且传送轮固定设置于第一制动杆中间部位。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器包括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第二制动杆、第三挡板、第四挡板、弹簧以及手杆,所述第二制动杆与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固定相连,所述第三挡板一端设有凹槽,且手杆底部设于第三挡板一端设有凹槽内,手杆顶部与外壳相连,所述第三挡板与外壳之间设有第四挡板,第四挡板与手杆相连,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第四挡板与外壳之间,且弹簧一端与外壳相连,另一端与第四挡板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与第二制动杆固定连接,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与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成相啮合状态,所述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与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轴角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第四挡板与外壳之间,且弹簧最大延伸长度大于第三挡板一端设有凹槽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技术,通过轴承、传送轮、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以及第一制动杆相互配件,当塑钢柱进入传输器时,由于传输器上设置的传送轮,传送轮对塑钢柱进行固定,避免塑钢柱传输过程中的碰撞,有效的减低塑钢柱传输过程中引起的损伤,并且将传输的介质由原先的传输带改成传送轮,不仅提升对传输物的固定,并减低了传输器在长期使用时与传输物的摩擦损伤,有效的提升了传输器使用寿命,通过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与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成相啮合,不仅为传输器提供传输动力,而且改变了传统传输带通过皮带传输动力的方式,即加强传输的动力,同时也提升了传输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传送器与制动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制动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传送器;3、椭圆通孔;4、制动器;5、底座;6、引流槽;7、第一挡板;8、活动杆;9、第二挡板;10、轴承;11、传送轮;12、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3、第一制动杆;14、第二制动杆;15、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16、第三挡板;17、第四挡板;18、弹簧;19、手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看图1-3: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包括外壳1、传送器2、椭圆通孔3、制动器4、引流槽6以及底座5,所述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外壳1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椭圆通孔3设于外壳1凹槽内部两侧,所述传送器2两端分别通过外壳1凹槽内部两侧的椭圆通孔3并与外壳1内部活动相连,所述传送器2包括轴承10、传送轮11、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以及第一制动杆13,所述轴承10与第一制动杆13一端成活动连接,且第一制动杆13另一端设有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所述轴承10与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之间设有传送轮11,且传送轮11固定设置于第一制动杆13中间部位,所述制动器4设于外壳1顶部一侧,外壳1正面设有引流槽6,所述引流槽6包括工作台、第一挡板7、活动杆8以及第二挡板9,所述第一挡板7与第二挡板9成对立设置于工作台上表面,且第一挡板7与第二挡板9之间设有活动杆8,所述底座5固定设置与外壳1底部,通过轴承10、传送轮11、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以及第一制动杆13相互配件,当塑钢柱进入传输器时,由于传输器上设置的传送轮11,传送轮11对塑钢柱进行固定,避免塑钢柱传输过程中的碰撞,有效的减低塑钢柱传输过程中引起的损伤,并且将传输的介质由原先的传输带改成传送轮11,不仅提升对传输物的固定,并减低了传输器在长期使用时与传输物的摩擦损伤,有效的提升了传输器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器4包括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15、第二制动杆14、第三挡板16、第四挡板17、弹簧18以及手杆19,所述第二制动杆14与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15固定相连,所述第三挡板16一端设有凹槽,且手杆19底部设于第三挡板16一端设有凹槽内,手杆19顶部与外壳1相连,所述第三挡板16与外壳1之间设有第四挡板17,第四挡板17与手杆19相连,所述弹簧18固定设置于第四挡板17与外壳1之间,且弹簧18一端与外壳1相连,另一端与第四挡板17相连,所述弹簧18最大延伸长度大于第三挡板16一端设有凹槽高度,所述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15与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成相啮合状态,所述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15与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轴角一致,通过第二斜交等直径齿轮15与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成相啮合,不仅为传输器提供传输动力,而且改变了传统传输带通过皮带传输动力的方式,即加强传输的动力,同时也提升了传输器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轴承10、传送轮11、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以及第一制动杆13相互配件,当塑钢柱进入传输器时,由于传输器上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包括外壳(1)、传送器(2)、椭圆通孔(3)、制动器(4)、引流槽(6)以及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外壳(1)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椭圆通孔(3)设于外壳(1)凹槽内部两侧,所述传送器(2)两端分别通过外壳(1)凹槽内部两侧的椭圆通孔(3)并与外壳(1)内部活动相连,所述制动器(4)设于外壳(1)顶部一侧,外壳(1)正面设有引流槽(6),所述引流槽(6)包括工作台、第一挡板(7)、活动杆(8)以及第二挡板(9),所述第一挡板(7)与第二挡板(9)成对立设置于工作台上表面,且第一挡板(7)与第二挡板(9)之间设有活动杆(8),所述底座(5)固定设置与外壳(1)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包括外壳(1)、传送器(2)、椭圆通孔(3)、制动器(4)、引流槽(6)以及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外壳(1)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椭圆通孔(3)设于外壳(1)凹槽内部两侧,所述传送器(2)两端分别通过外壳(1)凹槽内部两侧的椭圆通孔(3)并与外壳(1)内部活动相连,所述制动器(4)设于外壳(1)顶部一侧,外壳(1)正面设有引流槽(6),所述引流槽(6)包括工作台、第一挡板(7)、活动杆(8)以及第二挡板(9),所述第一挡板(7)与第二挡板(9)成对立设置于工作台上表面,且第一挡板(7)与第二挡板(9)之间设有活动杆(8),所述底座(5)固定设置与外壳(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钢门窗型材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器(2)包括轴承(10)、传送轮(11)、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以及第一制动杆(13),所述轴承(10)与第一制动杆(13)一端成活动连接,且第一制动杆(13)另一端设有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所述轴承(10)与第一斜交等直径齿轮(12)之间设有传送轮(11),且传送轮(11)固定设置于第一制动杆(13)中间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太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展门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