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71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包括防滑稳定箍、第一连接板和液压杆,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部中心处焊接有拉手,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部两端均焊接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杆顶部内侧均焊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内侧焊接有防滑稳定箍,防滑稳定箍内部四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防滑软垫,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两端均焊接有液压杆,两个所述液压杆底部焊接有第二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拉手顶部设置有防滑稳定箍,操作人员可将手臂固定在防滑稳定箍内部,放置操作过程中由于振动器的振动导致振动器脱落,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
技术介绍
振动器的工作部分是一棒状空心圆柱体,内部装有偏心振子,在电动机带动下高速转动而产生高频微幅的振动,振动频率可12000~15000次/min,振捣效果好,构造简单,使用寿命长。适用于振捣梁、柱、墙等构件和大体积混凝土。然而现有的振动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手持振动器,在手持处仅仅只有一个拉手,单纯使用拉手来固定振动器,这样的设计结构,在振动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极易使得工作人员的手脱离拉手,严重时会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其次,现有的振动器对于操作部位和振动部位之间没有设置减震,使得操作过程中,人员的手在振动器长期振动中,极易造成人体的关节受损,且不易控制振动器;最后,现有的振动器,长度不可调整,在面对复杂的建筑环境时,经常无法及时有效的在需要振动的部分工作,操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包括防滑稳定箍、第一连接板和液压杆,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部中心处焊接有拉手,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部两端均焊接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杆顶部内侧均焊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内侧焊接有防滑稳定箍,防滑稳定箍内部四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防滑软垫,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两端均焊接有液压杆,两个所述液压杆底部焊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内侧均焊接有气囊,两个所述气囊内部均焊接有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内侧通过减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部中心处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螺旋杆,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部卡接有螺旋套,所述螺旋套外表壁四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套底部与螺旋杆套接,所述螺旋杆底部焊接有振动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拉手底部呈圆柱形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部开设有环形滑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块共设置有十二个,且十二个固定块之间的间距两两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减震弹簧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减震弹簧之间的间距两两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滑软垫的横截面呈环形结构。本技术中,首先,在拉手顶部设置有防滑稳定箍,操作人员可将手臂固定在防滑稳定箍内部,放置操作过程中由于振动器的振动导致振动器脱落,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安全性能高;其次,在拉手和振动棒之间,通过液压杆、气囊和减震弹簧组成组合减震系统,防止人员在长时间使用振动器的过程中,由于振动器的振动造成的损伤,增加振动器的操控性;最后,在振动器中部设置有螺旋套和螺旋杆的组合,通过旋转螺旋套可调整螺旋杆,使得拉手和振动器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并通过固定块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螺栓连接,来固定螺旋套的转动,使得振动器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螺旋套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防滑稳定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连接块、2-防滑稳定箍、3-支杆、4-拉手、5-第一连接板、6-气囊、7-隔板、8-液压杆、9-第二连接板、10-固定块、11-螺旋套、12-螺旋杆、13-减震弹簧、14-防滑软垫、15-振动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包括防滑稳定箍2、第一连接板5和液压杆8,第一连接板5顶部中心处焊接有拉手4,第一连接板5顶部两端均焊接有支杆3,两个支杆3顶部内侧均焊接有连接块1,两个连接1内侧焊接有防滑稳定箍2,防滑稳定箍2内部四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防滑软垫14,第一连接板5底部两端均焊接有液压杆8,两个液压杆8底部焊接有第二连接板9,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9内侧均焊接有气囊6,两个气囊6内部均焊接有隔板7,两个隔板7内侧通过减震弹簧13弹性连接,第二连接板9底部中心处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螺旋杆12,第二连接板9底部卡接有螺旋套11,螺旋套外表壁四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焊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与第二连接板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螺旋套11底部与螺旋杆12套接,螺旋杆12底部焊接有振动棒15。拉手4底部呈圆柱形结构,第二连接板9底部开设有环形滑槽,固定块10共设置有十二个,且十二个固定块10之间的间距两两相等,减震弹簧13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减震弹簧13之间的间距两两相等,防滑软垫14的横截面呈环形结构。在收到冲击时,液压杆8首先受力,其次是气囊6,最后是减震弹簧13,液压杆8的弹性势能大于气囊6的弹性势能,气囊6的弹性势能大于减震弹簧13的弹性势能,所以,能够将冲击力最大程度的吸收。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螺旋套11调整螺旋杆12与第二连接板9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振动棒15的工作长度,调整完毕后,将固定块10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板9固定连接,然而将手通过防滑稳定箍2内,防滑稳定箍2内部的防滑软垫14在弹簧的作用下与手臂贴合,防止振动器的脱落,启动振动器,振动棒15开始工作,第二连接板9将冲击力传导给第一连接板5的过程中,液压杆8将冲击力吸收大部分,剩余冲击力,气囊6和减震弹簧13进行吸收,可将冲击力吸收完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包括防滑稳定箍(2)、第一连接板(5)和液压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顶部中心处焊接有拉手(4),所述第一连接板(5)顶部两端均焊接有支杆(3),两个所述支杆(3)顶部内侧均焊接有连接块(1),两个所述连接块(1)内侧焊接有防滑稳定箍(2),防滑稳定箍(2)内部四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防滑软垫(14),所述第一连接板(5)底部两端均焊接有液压杆(8),两个所述液压杆(8)底部焊接有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9)内侧均焊接有气囊(6),两个所述气囊(6)内部均焊接有隔板(7),两个所述隔板(7)内侧通过减震弹簧(13)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9)底部中心处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螺旋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板(9)底部卡接有螺旋套(11),所述螺旋套外表壁四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焊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与第二连接板(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套(11)底部与螺旋杆(12)套接,所述螺旋杆(12)底部焊接有振动棒(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建筑用手持式振动器,包括防滑稳定箍(2)、第一连接板(5)和液压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顶部中心处焊接有拉手(4),所述第一连接板(5)顶部两端均焊接有支杆(3),两个所述支杆(3)顶部内侧均焊接有连接块(1),两个所述连接块(1)内侧焊接有防滑稳定箍(2),防滑稳定箍(2)内部四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防滑软垫(14),所述第一连接板(5)底部两端均焊接有液压杆(8),两个所述液压杆(8)底部焊接有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9)内侧均焊接有气囊(6),两个所述气囊(6)内部均焊接有隔板(7),两个所述隔板(7)内侧通过减震弹簧(13)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9)底部中心处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螺旋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板(9)底部卡接有螺旋套(11),所述螺旋套外表壁四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焊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与第二连接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昌越彬蒋明睿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益睿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