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240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包括一第一导轨;一第二导轨,包括两平行的竖直轨板,两竖直轨板均通过连接块与第一导轨连接;一滑块,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导轨的内部底面连接;一药坑滑板,设置于第二导轨内,药坑滑板的第一端与滑块的侧面接触;一旋转盖,通过铰接件铰接与第一导轨的顶端,旋转盖通过一齿轮传动机构与滑块接触;一送粉装置,设置于第二导轨的第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简易的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通过旋转打开盖子,齿轮传动机构旋转使滑块向下滑动、药坑滑板向左侧滑动,完成单次剂量药物的装载,方便用户直接吸入,结构简单成本低,打开盖子即可使用户直接吸收药物,不需多余的操作,操作简单,能实现药物的准确递送且能降低患者的药物误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药物递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
技术介绍
吸入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哮喘预防和治疗的给药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治疗中也较为普及。吸入疗法是将气雾或干粉状的药物,通过吸入装置经病人的口或鼻腔吸入呼吸道,从而达到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中,干粉吸入制剂以其便于携带、药物在固体状态相对液体状态更稳定的优点,使其成为吸入制剂研发中的热点。而如今已经上市的干粉吸入制剂产品,其装置操作步骤较繁琐,成为患者在临床使用中不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得原因,这也导致了干粉吸入的治疗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包括一第一导轨;一第二导轨,包括两平行的竖直轨板,两所述竖直轨板均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一滑块,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部底面连接;一药坑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内,所述药坑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块的侧面接触;一旋转盖,通过铰接件铰接与所述第一导轨的顶端,所述旋转盖通过一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滑块接触;一送粉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的右侧剖面呈“U”形。优选地,所述滑块于所述第一导轨内上下滑动,所述药坑滑板于所述第二导轨内左右滑动。优选地,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二端连接一挡板,所述药坑滑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挡板连接。优选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一盖齿轮,通过主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顶端,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旋转盖连接;一传动齿轮,通过从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顶端,与所述盖齿轮啮合;一凸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凸轮的底面与所述滑块顶面接触。优选地,所述盖齿轮和所述旋转盖均以所述主动轴为中心同步旋转,所述凸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均以从动轴为中心同步旋转。优选地,所述送粉装置包括一进气装置,卡设于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一端的卡槽内,位于所述药坑滑板的顶端;一药桶,通过分散流道固定于所述进气装置顶端,并通过所述分散流道与所述进气装置的出粉孔连通;一装药槽,设置于所述药坑滑板上,于所述药坑滑板滑动至左侧时与所述出粉孔连通。优选地,所述药坑滑板与所述滑块接触的面为斜面。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了简易的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通过旋转打开盖子,齿轮传动机构旋转使滑块向下滑动、药坑滑板向左侧滑动,完成单次剂量药物的装载,方便用户直接吸入,结构简单成本低,打开盖子即可使用户直接吸收药物,不需多余的操作,操作简单,能实现药物的准确递送且能降低患者的药物误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递送系统的部分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导轨;2-第二导轨;3-滑块;4-第一弹簧;5-药坑滑板;6-旋转盖;7-齿轮传动机构;8-送粉装置;21-竖直轨板;22-连接块;23-挡板;24-第二弹簧;71-盖齿轮;72-传动齿轮;73-凸轮;81-进气装置;82-药桶;83-分散流道;84-出粉孔;85-装药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包括一第一导轨1;一第二导轨2,包括两平行的竖直轨板21,两竖直轨板21均通过连接块22与第一导轨1连接;一滑块3,通过第一弹簧4与第一导轨1的内部底面连接;一药坑滑板5,设置于第二导轨2内,药坑滑板5的第一端与滑块3的侧面接触;一旋转盖6,通过铰接件铰接与第一导轨1的顶端,旋转盖6通过一齿轮传动机构7与滑块3接触;一送粉装置8,设置于第二导轨2的第一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了简易的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通过旋转打开盖子,齿轮传动机构旋转使滑块向下滑动、药坑滑板向左侧滑动,完成单次剂量药物的装载,方便用户直接吸入,结构简单成本低,打开盖子即可使用户直接吸收药物,不需多余的操作,操作简单,能实现药物的准确递送且能降低患者的药物误用率。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导轨1的右侧剖面呈“U”形,便于滑块3于第一导轨1内上下滑动。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滑块3于第一导轨1内上下滑动,药坑滑板5于第二导轨2内左右滑动。旋转盖6旋转打开时,在齿轮传动机构7的传动作用下,滑块3向下滑动、药坑滑板5向左滑动,从而使出药通道打开,便于药粉的递送。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二导轨2的第二端连接一挡板23,药坑滑板5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弹簧24与挡板23连接。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24均为复位弹簧,在旋转盖6旋转打开时且滑块下移、药坑滑板5左移时,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24均压缩积蓄弹性势能。当旋转盖6盖在递送系统上时,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24释放弹性势能,使滑块上移、药坑滑板右移,恢复初始位置,保证合盖时干药粉不会掉落。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齿轮传动机构7包括一盖齿轮71,通过主动轴安装于第一导轨1顶端,通过一连接件与旋转盖6连接;一传动齿轮72,通过从动轴安装于第一导轨1顶端,与盖齿轮71啮合;一凸轮73,与传动齿轮72同轴固定连接,凸轮73的底面与滑块3顶面接触。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盖齿轮71和旋转盖6均以主动轴为中心同步旋转,凸轮73和传动齿轮72均以从动轴为中心同步旋转。旋转盖6转动使盖齿轮71转动,传动齿轮72转动带动凸轮73转动,完成转动力的传动。齿轮传动机构7的传动原理为:转动旋转盖6,旋转盖6转动使盖齿轮71转动,盖齿轮71带动啮合的传动齿轮72转动,从而使凸轮73转动,凸轮73底端面的高度不断变化,从而使滑块3在第一导轨1内上升或下降滑动。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送粉装置8包括一进气装置81,卡设于第二导轨2的第一端的卡槽内,位于药坑滑板5的顶端;进气装置81的侧部设置一与出粉孔84连通的孔,方便药桶82内的药粉流入至装药槽85内。一药桶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导轨;/n一第二导轨,包括两平行的竖直轨板,两所述竖直轨板均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n一滑块,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部底面连接;/n一药坑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内,所述药坑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块的侧面接触;/n一旋转盖,通过铰接件铰接与所述第一导轨的顶端,所述旋转盖通过一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滑块接触;/n一送粉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导轨;
一第二导轨,包括两平行的竖直轨板,两所述竖直轨板均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
一滑块,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部底面连接;
一药坑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内,所述药坑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块的侧面接触;
一旋转盖,通过铰接件铰接与所述第一导轨的顶端,所述旋转盖通过一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滑块接触;
一送粉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的右侧剖面呈“U”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于所述第一导轨内上下滑动,所述药坑滑板于所述第二导轨内左右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二端连接一挡板,所述药坑滑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挡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粉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望丁孟胡齐张艳谭中华沈莹罗国军杜狄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黄河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