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65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LED器件基于GaN基外延层制备而成,包括GaN基外延层、电流扩展层、P电极、N电极和钝化层;GaN基外延层包括衬底、N型GaN层即N‑GaN层、量子阱层(MQW)、P型GaN层即P‑GaN层;所述N‑GaN层包括刻蚀露出的N‑GaN层和刻蚀形成的N‑GaN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器件调制带宽的同时提高了发光效率,同时ICP刻蚀微米孔阵列后,继续采用电流扩展层腐蚀液继续腐蚀样品,预防电流扩展层在刻蚀过程中出现扩展导致的漏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见光通信用LED器件
,具体涉及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与传统光源相比,LED器件除了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外,还具有调制性能好、调制带宽高等优点。基于LED器件的上述优点,可将信号调制到其发出的可见光上进行传输,兼顾照明的同时实现可见光无线通信。LED的调制带宽主要是受有源区少数载流子复合寿命和RC时间常数的影响,其中R、C分别为LED器件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容。降低LED器件的有源区面积,即实现微米级尺寸LED,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等效电容,从而实现RC时间常数的降低;另一方面可提高LED器件单位面积的电流,减小有源区少数载流子的复合寿命,最终实现器件调制带宽的提高。目前,为提高有源区少数载流子复合寿命,常用的方法有采用谐振腔、表面等离子激元和光子晶体技术。对于普通正装LED,ITO与Mesa之间的距离并非是有效的发光区域,为此通过有效的利用这部分区域可以提高器件性能(YangCC,LinCF,etal.(2009).Journal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156(5):H316-H31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GaN基微米尺寸LED器件,公开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的提高光提取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基于GaN基外延层制备而成,包括GaN基外延层、电流扩展层、P电极、N电极和钝化层;GaN基外延层包括衬底、N型GaN层即N-GaN层、量子阱层(MQW)、P型GaN层即P-GaN层;所述N-GaN层包括刻蚀露出的N-GaN层和刻蚀形成的N-GaN层;其中,衬底上表面与刻蚀露出的N-GaN层下表面连接;刻蚀露出的N-GaN层上表面一部分与刻蚀形成的N-GaN层连接,一部分与N电极连接;刻蚀形成的N-GaN层上表面与量子阱层下表面连接;量子阱层上表面与P-GaN层下表面连接;P-GaN层上表面与电流扩展层下表面连接,电流扩展层位于P-GaN层上表面中心;电流扩展层上表面与P电极连接,P电极位于电流扩展层上表面中心;钝化层覆盖整个器件除P电极与N电极之外的区域;从上至下的P-GaN层、量子阱层和刻蚀形成的N-GaN层构成Mesa台面即发光区域,Mesa台面从台面边缘往中心方向部分区域制备有微米孔。进一步地,所述P电极为双圆环状,两圆环中间有直型线条连接;所述电流扩展层为圆柱形结构,且底面半径小于P-GaN层底面半径,是金属掺杂电流扩展层,包括欧姆接触层和金属掺杂电流传输层,欧姆接触层位于电流扩展层底部,与P-GaN层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所述N电极为环状型,N电极内圈和外圈均为圆形,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向内向外的半圆形凸起,凸起部分直径为5μm~15μm;所述N电极和P电极采用Ni、Cr、Ti,Ag、Al、Cr、Au中金属组成的四层金属合金,厚度为1μm~1.25μm。进一步地,所述Mesa台面为半导体材料;Mesa台面即发光区域为圆柱形结构,底面半径为30μm~160μm;Mesa台面从台面边缘往器件中心方向部分区域制备有微米孔,微米孔呈圆环形阵列分布在Mesa台面上,靠近Mesa台面边缘但不与边缘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微米孔分布在电流扩展层边缘与Mesa台面边缘中间区域或分布在Mesa台面边缘往器件中心方向部分区域包括电流扩展层边缘与Mesa台面边缘中间区域以及往电流扩展层中心延伸0μm~10μm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微米孔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边形中的一种;当微米孔为圆形时,微米孔的尺寸为微米级,直径为1μm~8μm;当微米孔为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边形时,其内切圆直径为1μm~8μm;微米孔的深度可调,深度数值为100nm~1400nm;微米孔是从器件最顶层往下刻蚀形成,为深度刻蚀至电流扩展层、刻蚀至P-GaN层、刻蚀至量子阱层、刻蚀至N-GaN层中的一种;微米孔内部侧壁表面沉积有钝化层。进一步地,所述钝化层覆盖的区域包括电流扩展层、P-GaN层、量子阱层、刻蚀形成的N-GaN层的侧壁、电流扩展层和刻蚀露出的N-GaN层的表面、以及微米孔的内部侧壁;钝化层为SiO2,厚度为四分之一光波长除去钝化材料的折射率;也可以为HfO2/MgO双层钝化层,第一钝化层为HfO2,第二层钝化层为MgO。制备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技术在GaN基外延层上蒸镀掺Al铟锡氧化物,随后利用快速热退火的技术进行退火处理,接着以涂覆有增粘剂的光刻胶为掩膜层,在电流扩展层腐蚀液中浸泡,形成底面半径小于P-GaN层且位于P-GaN层表面中心区域的圆柱形掺Al铟锡氧化物(ITO)层即电流扩展层,随后去除光刻胶;S2、以具备Mesa台面结构的掩膜版,结合光刻技术形成涂覆有增粘剂的光刻胶掩膜层,利用ICP刻蚀技术将Mesa台面结构转移到GaN基外延层上,直至暴露刻蚀露出的N-GaN层,随后去除光刻胶;S3、以具备微米孔阵列结构的掩膜版,结合普通紫外光刻技术形成涂覆有增粘剂的光刻胶掩膜层,在电流扩展层腐蚀液中浸泡,随后利用ICP刻蚀技术将微米孔结构转移到GaN基外延层上,微米孔深度根据需求可调,紧接着在95℃~125℃的热板上烘烤3分钟~5分钟,接着在电流扩展层腐蚀液中浸泡1分钟~5分钟作为掺Al铟锡氧化物后处理,随后去除光刻胶;S4、利用钝化层沉积技术生长钝化层,结合光刻技术形成涂覆有增粘剂的光刻胶掩膜层,掩膜层在电流扩展层顶部中心区域处以及刻蚀Mesa台面结构暴露的刻蚀露出的N-GaN层区域有开口,随后利用ICP刻蚀技术对电流扩展层顶部中心区域处以及刻蚀Mesa台面结构暴露的刻蚀露出的N-GaN层区域的钝化层进行刻蚀,直至钝化层完全去除,接着去除光刻胶;S5、利用负性光刻胶和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金属,并结合金属剥离技术,在暴露的电流扩展层顶部中心区域处以及刻蚀Mesa台面结构暴露的刻蚀露出的N-GaN层区域上分别制备P电极和N电极。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S1.1、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25℃~35℃,无氧气的真空条件下蒸镀用作欧姆接触层的ITO层;紧接着持续通入2sccm~6sccm氧气,蒸镀用作Al金属掺杂电流传输层的ITO层,两者比例为1:5~1:10,ITO层的总厚度为100nm~230nm;S1.2、在步骤S1.1的基础上,关闭氧气,在真空氛围下继续蒸镀Al金属,所述Al金属的厚度为1nm~5nm;S1.3、将电子束蒸镀设备里面经过步骤S1.1、S1.2的样品取出,在快速热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即在纯氮气的环境下,持续通入比例为200sccm:30sccm~200sccm:50sccm的氮气和氧气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500℃~600℃,退火处理的时间为3分钟~6分钟;退火处理结束后,形成了Al金属掺杂ITO电流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基于GaN基外延层制备而成,包括GaN基外延层、电流扩展层(5)、P电极(8)、N电极(7)和钝化层(6);GaN基外延层包括衬底(1)、N型GaN层即N-GaN层(2)、量子阱层(MQW)(3)、P型GaN层即P-GaN层(4);所述N-GaN层(2)包括刻蚀露出的N-GaN层(21)和刻蚀形成的N-GaN层(22);/n其中,衬底(1)上表面与刻蚀露出的N-GaN层(21)下表面连接;刻蚀露出的N-GaN层(21)上表面一部分与刻蚀形成的N-GaN层(22)连接,一部分与N电极(7)连接;刻蚀形成的N-GaN层(22)上表面与量子阱层(3)下表面连接;量子阱层(3)上表面与P-GaN层(4)下表面连接;P-GaN层(4)上表面与电流扩展层(5)下表面连接,电流扩展层(5)位于P-GaN层(4)上表面中心;电流扩展层(5)上表面与P电极(8)连接,P电极(8)位于电流扩展层(5)上表面中心;钝化层(6)覆盖整个器件除P电极(7)与N电极(8)之外的区域;从上至下的P-GaN层(4)、量子阱层(3)和刻蚀形成的N-GaN层(22)构成Mesa台面(10)即发光区域,Mesa台面(10)从台面边缘往中心方向部分区域制备有微米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基于GaN基外延层制备而成,包括GaN基外延层、电流扩展层(5)、P电极(8)、N电极(7)和钝化层(6);GaN基外延层包括衬底(1)、N型GaN层即N-GaN层(2)、量子阱层(MQW)(3)、P型GaN层即P-GaN层(4);所述N-GaN层(2)包括刻蚀露出的N-GaN层(21)和刻蚀形成的N-GaN层(22);
其中,衬底(1)上表面与刻蚀露出的N-GaN层(21)下表面连接;刻蚀露出的N-GaN层(21)上表面一部分与刻蚀形成的N-GaN层(22)连接,一部分与N电极(7)连接;刻蚀形成的N-GaN层(22)上表面与量子阱层(3)下表面连接;量子阱层(3)上表面与P-GaN层(4)下表面连接;P-GaN层(4)上表面与电流扩展层(5)下表面连接,电流扩展层(5)位于P-GaN层(4)上表面中心;电流扩展层(5)上表面与P电极(8)连接,P电极(8)位于电流扩展层(5)上表面中心;钝化层(6)覆盖整个器件除P电极(7)与N电极(8)之外的区域;从上至下的P-GaN层(4)、量子阱层(3)和刻蚀形成的N-GaN层(22)构成Mesa台面(10)即发光区域,Mesa台面(10)从台面边缘往中心方向部分区域制备有微米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电极(8)为双圆环状,两圆环中间有直型线条连接;所述电流扩展层(5)为圆柱形结构,且底面半径小于P-GaN层(4)底面半径,是金属掺杂电流扩展层,包括欧姆接触层和金属掺杂电流传输层,欧姆接触层位于电流扩展层(5)底部,与P-GaN层(4)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所述N电极(7)为环状型,N电极(7)内圈和外圈均为圆形,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向内向外的半圆形凸起,凸起部分直径为5μm~15μm;所述N电极(7)和P电极(8)采用Ni、Cr、Ti,Ag、Al、Cr、Au中金属组成的四层金属合金,厚度为1μm~1.2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Mesa台面(10)为半导体材料;Mesa台面(10)即发光区域为圆柱形结构,底面半径为30μm~160μm;Mesa台面(10)从台面边缘往器件中心方向部分区域制备有微米孔(9),微米孔(9)呈圆环形阵列分布在Mesa台面(10)上,靠近Mesa台面(10)边缘但不与Mesa台面(10)边缘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孔(9)分布在电流扩展层(5)边缘与Mesa台面(10)边缘中间区域或分布在Mesa台面(10)边缘往器件中心方向部分区域包括电流扩展层(5)边缘与Mesa台面(10)边缘中间区域以及往电流扩展层(5)中心延伸0μm~10μm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孔(9)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边形中的一种;当微米孔(9)为圆形时,微米孔(9)的尺寸为微米级,直径为1μm~8μm;当微米孔(9)为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边形时,其内切圆直径为1μm~8μm;
微米孔(9)的深度可调,深度数值为100nm~1400nm;微米孔(9)是从器件最顶层往下刻蚀形成,为深度刻蚀至电流扩展层(5)、刻蚀至P-GaN层(4)、刻蚀至量子阱层(3)、刻蚀至N-GaN层(2)中的一种;微米孔(9)内部侧壁表面沉积有钝化层(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层(6)覆盖的区域包括电流扩展层(5)、P-GaN层(4)、量子阱层(3)、刻蚀形成的N-GaN层(22)的侧壁、电流扩展层(5)和刻蚀露出的N-GaN层(21)的表面、以及微米孔(9)的内部侧壁;钝化层(6)为SiO2,厚度为四分之一光波长除去钝化材料的折射率;钝化层(6)也可以为HfO2/MgO双层钝化层,第一钝化层为HfO2,第二层钝化层为MgO。


7.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微米孔阵列的微米尺寸正装LED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技术在GaN基外延层上蒸镀掺Al铟锡氧化物,随后利用快速热退火的技术进行退火处理,接着以涂覆有增粘剂的光刻胶为掩膜层,在电流扩展层腐蚀液中浸泡,形成底面半径小于P-GaN层且位于P-GaN层表面中心区域的圆柱形掺Al铟锡氧化物(ITO)层即电流扩展层,随后去除光刻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谭礼军姚若河王楷谢子敬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市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