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267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获取用户驾驶数据并预处理,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根据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计算用户执行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根据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生成耐久循环指令,将耐久循环指令发送至耐久测试装置,使耐久测试装置对转向系统进行测试。根据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生成耐久循环指令以控制耐久测试装置对转向系统进行测试,将用户驾驶的转向工况和转向系统开发时的耐久验证直接关联起来,让耐久验证更加接近用户实际使用的工况,比传统转向系统验证更加全面,减少转向系统量产后失效的风险,解决现有耐久试验方法与中国用户驾驶工况关联性差,转向系统验证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转向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对于用户驾驶工况的统计研究主要应用于:1、自动驾驶中驾驶员模型的建立以及汽车纵向运动的控制,如论文《基于自然驾驶工况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典型工况类型总结》;2、动力总成的标定和能量管理系统的优化,如论文《基于驾驶意图与工况识别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关于用户驾驶工况的研究缺少针对于汽车转向系统的工况研究,且并没有应用于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方法。目前整车耐久试验和台架耐久试验的试验方法主要是依据经验和国外成熟的验证方法确定,缺乏与中国用户驾驶工况的关联,试验方法缺乏用户数据支持,转向相关的部分工况验证不充分。为了解决现有耐久试验方法与中国用户驾驶工况关联性差,转向系统验证不充分的缺点,实际生产中需要找到耐久试验方法和用户驾驶工况中的转向工况的关联性,根据实际转向工况设计耐久试验方法以达到充分验证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耐久试验方法与中国用户驾驶工况关联性差,转向系统验证不充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驾驶数据并预处理,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根据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计算用户执行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根据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生成耐久循环指令,将耐久循环指令发送至耐久测试装置,使耐久测试装置对转向系统进行测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采集用户驾驶数据,通过分析用户驾驶数据得到用户实际驾驶的工况情况,根据实际的工况情况确定进行耐久试验。根据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生成耐久循环指令,通过耐久循环指令控制耐久测试装置对转向系统进行测试,将用户驾驶的转向工况和转向系统开发时的耐久验证直接关联起来,让耐久验证更加接近用户实际使用的工况,比传统转向系统验证更加全面,减少转向系统量产后失效的风险,解决现有耐久试验方法与中国用户驾驶工况关联性差,转向系统验证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用户驾驶数据并预处理,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包括:采集试验车辆的所有总线数据;筛选数据标签属于控制参数的数据,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采集试验车辆的所有总线数据,通过汽车总线信号收集转向的驾驶工况,数据采集方便,不需要额外安装传感器,相比于在转向器上安装传感器,通过总线信号收集转向系统的负载数据,数据采集过程更加简单,需要的设备更少。通过数据标签筛选转向系统相关数据,与转向相关的控制参数有多个,只要数据标签为控制参数中的一个,即认为是数据标签属于控制参数,该数据即为转向系统相关数据,筛选简单全面,可以快速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计算用户执行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包括:将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进行转向过程划分处理;根据每一次转向过程中的转向系统相关数据提取本次转向的关键控制信号;根据本次转向的关键控制信号确定本次转向的工况种类,并计算该种工况的条件参数和执行次数。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对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进行划分,得到每一次转向过程的相关数据,判断每一次转向过程的工况,并计算该工况下的条件参数,根据不同工况的条件参数进行耐久试验,让耐久验证更加接近用户实际使用的工况,保证试验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本次转向的关键控制信号确定本次转向的工况种类,并计算该种工况的条件参数和执行次数,包括,判断各关键控制信号是否满足对应的工况判断条件,当全部工况信号满足同种工况判断条件,则本次转向的工况种类为该种工况判断条件对应的工况种类;计算该种工况下的条件参数,并记录该种工况的执行次数。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将各个关键控制信号与对应的工况判断条件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了不同转向过程的工况,以便针对实际工况进行耐久测试,保证转向系统的充分测试。进一步地,所述关键控制信号包括转角信号、转速信号、车速信号、手力信号、助力信号;所述根据本次转向的关键控制信号确定本次转向的工况种类,包括,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一转角区间内且车速小于第一车速阈值,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小转角、低车速工况;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一转角区间内且车速大于第一车速阈值,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小转角、高车速工况;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二转角区间,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中转角工况;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三转角区间,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大转角工况;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四转角区间,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泊车工况;当本次转向的手力大于第一手力阈值且助力时间大于第一助力阈值,且手力保持时间大于第一手力保持阈值,且转角属于第五转角区间,则本次转向为异常状态下的台阶工况;当本次转向的手力大于第一手力阈值且助力时间大于第一助力阈值,且手力保持时间大于第一手力保持阈值,且转角大于第一转角阈值,则本次转向为异常状态下的超负荷工况;当本次最大转角小于第二转角阈值且助力时间大于第一助力阈值,最大车速小于第一车速阈值,且最大手力属于第一手力区间,则本次转向为反向加载状态下的高速路颠簸工况;当本次最大转角小于第二转角阈值且助力时间大于第一助力阈值,最大车速小于第一车速阈值,且最大手力属于第二手力区间,则本次转向为反向加载状态下的碎石路工况;当本次最大转角小于第二转角阈值且助力时间大于第一助力阈值,最大车速小于第一车速阈值,且最大手力属于第三手力区间,则本次转向为反向加载状态下的车辙路工况;当本次最大转角小于第二转角阈值且助力时间大于第一助力阈值,最大车速小于第一车速阈值,且最大手力属于第四手力区间,则本次转向为反向加载状态下的碎石铺装路工况;当本次最大转角小于第二转角阈值且助力时间大于第一助力阈值,最大车速小于第一车速阈值,且最大手力属于第五手力区间,则本次转向为反向加载状态下的路坑工况。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耐久测试装置中转向系统的测试数据,当转向系统失效则控制耐久测试装置停止测试。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通过获取测试数据判断转向系统是否失效,当转向系统失效则及时停止测试,避免无效动作,提高试验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用户驾驶数据并预处理,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转向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计算用户执行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测试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生成耐久循环指令,将耐久循环指令发送至耐久测试装置,使耐久测试装置对转向系统进行测试。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装置,还包括:测试停止单元,用于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用户驾驶数据并预处理,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n根据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计算用户执行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n根据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生成耐久循环指令,将耐久循环指令发送至耐久测试装置,使耐久测试装置对转向系统进行测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驾驶数据并预处理,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
根据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计算用户执行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
根据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生成耐久循环指令,将耐久循环指令发送至耐久测试装置,使耐久测试装置对转向系统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驾驶数据并预处理,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包括:
采集试验车辆的所有总线数据;
筛选数据标签属于控制参数的数据,得到转向系统相关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计算用户执行各种转向工况的次数和条件,包括:
将转向系统相关数据进行转向过程划分处理;
根据每一次转向过程中的转向系统相关数据提取本次转向的关键控制信号;
根据本次转向的关键控制信号确定本次转向的工况种类,并计算该种工况的条件参数和执行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本次转向的关键控制信号确定本次转向的工况种类,并计算该种工况的条件参数和执行次数,包括,
判断各关键控制信号是否满足对应的工况判断条件,当全部工况信号满足同种工况判断条件,则本次转向的工况种类为该种工况判断条件对应的工况种类;
计算该种工况下的条件参数,并记录该种工况的执行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系统耐久试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控制信号包括转角信号、转速信号、车速信号、手力信号、助力信号;
所述根据本次转向的关键控制信号确定本次转向的工况种类,包括,
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一转角区间内且车速小于第一车速阈值,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小转角、低车速工况;
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一转角区间内且车速大于第一车速阈值,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小转角、高车速工况;
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二转角区间,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中转角工况;
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三转角区间,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大转角工况;
当本次转向的转角属于第四转角区间,本次转向为正常状态下的泊车工况;
当本次转向的手力大于第一手力阈值且助力时间大于第一助力阈值,且手力保持时间大于第一手力保持阈值,且转角属于第五转角区间,则本次转向为异常状态下的台阶工况;
当本次转向的手力大于第一手力阈值且助力时间大于第一助力阈值,且手力保持时间大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澄蔚滕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